【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消息,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碩士生王炳忠3日在台灣《旺報》撰文,他在文中提到,在本次台灣大選中,馬英九雖然過關,但「中國人」卻沒有過關。大選中唯一宣示「我是中國人」、旗幟鮮明地高舉「面對統一」的新黨,政黨票未過5%門檻,甚至不到2%。未來四年的「立法院」,將沒有一席「中國人」的代表。
全文摘編如下:
主流輿論稱,這顯示意識型態退位,經濟將成為台灣政治的主調。但,眾人又異口同聲地說:兩岸關係決定了馬的勝選,蔡英文輸在「九二共識」。口徑一致的解釋是:「九二共識」保障了兩岸和平,唯有兩岸和平,台灣經濟才能發展。由此,連繫了兩岸和經濟間的關係。
此話不假。然而,循此路徑回溯,「九二共識」的背後乃是一種對兩岸關係定位的思維。馬、蔡之間「九二共識」的論戰,核心問題不應是「九二共識」的存在與否,而在於對「九二共識」的「認同」與否。這一點,蔡英文打迷糊仗,馬英九同樣沒說清楚。
馬英九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他以此挑戰蔡英文:既自稱「認同中華民國」,為何又反對「九二共識」?蔡英文則稱,她認同的「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只有淡水河、濁水溪,不像馬英九的「中華民國」,還有長江、黃河、黑龍江。
由此,我們看出「九二共識」的「認同」之辯:認同「中華民國」?認同那一個「中華民國」?
國民黨緊抓前者,以此猛攻蔡英文;民進黨緊抓後者,企圖跳脫「中華民國」的緊箍咒。結果,因為蔡英文先前的一句「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加上民進黨的場合從不見「青天白日旗」的事實,使得國民黨靠著「保衛中華民國」,打敗民進黨。
民進黨深知自己在「國家論述」上的痛腳,選後檢討聲浪湧現,目前看來,將延續蔡英文自去年「雙十節」以後的路線,更趨向「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論述。意即:本質上仍是「台獨」,但接受「中華民國」,或也可以「技術性」地接受「九二共識」。
謝大寧教授曾多次撰文指出,馬英九的「九二共識」,其實也接近以上這種「獨台」的偏安意識,甚至逐漸往「台獨」發展。試想:若「保衛中華民國」最終被定義為「認同台灣」,國民黨還能在話語上佔據優勢嗎?
先知注定是寂寞的,然而,先知預見的大勢絕不因社會的後覺而停滯。藍綠之間的「國家論述」之辯,終將歸結在「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國」的本質問題上;而一場從「保衛中華民國」過渡到「認同中國」的戰役,亦將在下一波朝野論辯中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