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火箭彈道設計專家談「中國箭」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2-05]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無論「嫦娥奔月」,還是「天宮一號」與「神八」完美對接,中國人每一個航天夢想的實現都離不開把航天器送上天的運載火箭。

龍年伊始,「中國箭」有哪些新任務?將書寫怎樣的新傳奇?記者為此專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火箭彈道設計專家、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研究員余夢倫先生。

「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十二五」首飛

完善火箭型譜

記者:未來五年,我國航天運輸系統建設有何計劃?

余夢倫:「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一方面增強現役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發射適應性,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和運載火箭上面級。不斷完善運載火箭型譜,提升進入空間的能力。

「長征五號」「長征六號」「長征七號」有望在未來五年實現首飛。其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完全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並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長征六號」為新型快速發射運載火箭,具備700千米高度太陽同步軌道不小於1噸的運載能力。「長征七號」具備近地軌道13.5噸,7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5.5噸運載能力。

新一代運載火箭最大特點是大,堅持無毒,低成本,高可靠原則

記者: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余夢倫:我國正在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和技術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其最大的特點是大,大是火箭發動機能力、推力、生產工藝、發射場能力等等的綜合體現。

當今世界動力最強的火箭是美國「土星5號」總重量近3000噸,發射奔月軌道有效載荷約47噸,曾成功完成「阿波羅」飛船6次載人登月任務。我國現有運載火箭中,「長征三號乙」運載能力最大,可實現高軌道5.5噸以下全部覆蓋。

同時,我國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堅持「無毒,低成本,高可靠,適應性強,安全性好」的原則。

越是高密度多任務發射,越是要保證質量確保萬無一失

記者:2012年有哪些發射任務?

余夢倫:2011年,我國完成18次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創造了年度發射次數的新紀錄。2012年全年預計有約20次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當然,最令人矚目的還是「神九」「神十」的發射。

記者:去年8月,「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衛星失利影響是否已解除?

余夢倫: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的航天發射成功率是最高的,但也不是100%。

實踐十一號04衛星發射失利後,經過故障調查和審查,發現「長征二號丙」發動機支架這個不易出現問題的地方出了問題。通過採取有效措施,連接部位可靠性薄弱的問題已解決。

今年發射任務更多,更加密集,越是高密度多任務發射,越是要保證質量確保萬無一失。

海南航天發射場有望未來兩三年建成

記者:我國已經有酒泉、太原、西昌三個航天發射場,為什麼還要新建海南發射場?

余夢倫:在海南文昌建新航天發射場主要有三方面考慮。首先是發射航區安全的考慮。我國已有的發射場都地處內陸,這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際局勢決定的。其次,沿海發射場,可通過海運解決5米大直徑箭體的運輸問題。第三,海南地處低緯度地區,發射火箭時獲得地球旋轉的牽邊速度要比西昌大,可使發射地球同步衛星的運載能力提高5%左右。

目前,在海南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發射場建設順利,有望未來兩三年能建成和投入使用。

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是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向

余夢倫:我國能源緊缺,發展可再生能源非常緊迫。空間太陽能發電站是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預計建設1000萬千瓦的空間太陽能電站,需要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總重量約為1500萬千克,即15000噸。用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約需要2000次飛行。

記者:空間太陽能發電站發的電,怎麼讓地面運用?

余夢倫:太陽能在空間的應用早已經有了,衛星太陽能帆板就是例子。讓地面應用就要解決傳輸問題。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通過微波,一種是通過激光,一般認為通過微波傳輸會更好一些。

      責任編輯:研瓊
敘利亞武裝向外國記者射火箭彈      [2012-01-12]
俄媒:中國多管火箭炮列世界第4      [2012-01-11]
瑞智庫:中國火箭筒落入海盜手      [2012-01-05]
廈門海鮮檔宰客 5菜1湯近萬元      [2012-02-05]
鹿心社當選江西省省長      [2012-02-05]
美專家:中國將花240億美元造艦      [2012-02-05]
三亞之「亂」:公款消費系禍根      [2012-02-05]
日媒:中國在釣島問題上首提核心利益      [2012-02-05]
崔天凱猛烈回擊美方經貿指責      [2012-02-05]
解放軍報:心無政治就會打敗仗      [201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