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8日談及地方政府文化自覺性時表示,所謂的民族的價值觀一定不能有「錢」這個字,一個只為錢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民族必須有精神。他還說,現在確實有一種地方政府「躍進」的形勢,需要反省政績觀的問題。
全國政協3月8日舉行主題為「深化文體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王健林、單霽翔、尹力、樊錦詩、張和平圍繞文化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當天有媒體記者在提問,現在現在各地方政府經濟自覺性比較強,文化自覺性較差,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覺性?
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回答說,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之後,的確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應該承認,就是有那麼一種「躍進」的形勢,也就是各地方一哄而起。各地方的積極回應是好的,但是怎麼做文化的事情是值得思考的。因為最終文化的本質是積澱而成的,文化強國的標準和目的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達到的,就像一個人一樣,使一個人富裕起來是容易的,給一個人100萬就富裕起來了,但是使一個人有文化、有氣質是很難的。
馮驥才說,這裡面應該反省的兩個問題:一是必須承認;二是政績觀的問題。為誰做政績,是一個良性的政績觀還是不良的政績觀?如果很好的事情落到不良的政績觀裡一定會變味。
他舉例說,比如說「申遺」,當然要申。中國從十幾年前開始全國性的拯救遺產,把56個民族的遺產一項項整理出來,現在已經建立了四級名錄七千項。國家一級的有1300項,韓國從1967年搞非遺到現在100多項。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文化板塊豐富,氣候多樣,歷史長、複雜,創造的文化遺產一定是豐富的。但是,因為一開始是不良政績驅動的,那麼文化遺產一旦申遺成功了之後就沒人管了。實際文化遺產申遺成功了,保護才應該開始。因為已經確定為國家的寶貴財富了。聯合國對文化遺產是不讓開發的,開發是「做手術」。文化遺產是極少數的跟產業相關的,包括有的地方說「打造」,這是非常野蠻的詞。
「比如現在還有一個詞我個人是不大贊成的,就是『文化產品』、『藝術生產』這個詞。你說賈平凹創作了一部優秀的小說作品,你能改成賈平凹生產了一部優秀的『文化產品』嗎?多荒謬啊。」他說。
馮驥才認為,所以如果是利益驅動的,那申遺最後一定會變味。很多地方的皮影已經不是用手了,而是用機器壓了。有人問價值觀到底是什麼?這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出來的,所謂的民族的價值觀一定不能有「錢」這個字,一個只為錢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個民族必須有精神。
馮驥才提到自己向文化部領導建議,把申遺的「申」字加一個寶蓋變成「審遺」。
「我們有多少的遺產已經變味不再是遺產了,我們必須對我們的遺產認真負責,不能把變味的粗製濫造的東西留給我們的後代。」他說。
馮驥才認為,要從價值觀上反省,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文化自覺的問題。今年兩會自己的一個提案就是建議有關部門在選取主管文化的幹部時要有文化考核這麼一個制度。這就是一個取捨的制度,取的是懂文化的人,他不見得是專家,他懂文化的規律、本質、性質和意義,他應該是有文化的。有文化的人不見得是學者,他有一定的修養,有文化的理解力,他應該是熱愛文化的,不熱愛文化的人怎麼能把主管文化這個工作做好呢?
他說,去年記者招待會自己就曾提過,建議報紙把文化版面和娛樂版面分開,這兩個不能擱在一起,擱在一起的結果一定只有娛樂沒有文化,泛娛樂化一定會出現。所以對幹部的要求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個幹部決定了一個地區的文化品質、文化走向,也可以說是文化價值的取捨,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馮驥才最後表示,文化建設應該從教育開始,從孩子開始。文化是心靈裡面的事,對孩子的教育不僅是課本、課文,很多文化是需要感受的,文化教育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所以需要想更多的辦法讓孩子從小心靈裡就有文化的情感和情懷,就熱愛文化,這是建設文化強國的根本。所以建議教育界重新再考慮考慮美育的問題。
對馮驥才「中國的價值觀裡不能有『錢』」的觀點,全國政協常委、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不敢苟同」。在他看來,中國現在不是錢太多,而是錢太少。如果說不能有錢,自己這樣的商人就沒法活了。
「我覺得不是不應該有錢,而是有什麼樣的金錢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中國人應該更多地追求財富,人人都應該有錢,所以有錢也是好事。」王健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