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山大學教授首度《科學》發表論文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3-15]

【本報記者顧一丹廣州13日電】中山大學一位年僅35歲的教授賀雄雷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實現該校歷史性的突破。該研究發現了染色質結構與DNA突變調節機制間的關係。這有助於科學家瞭解導致人類許多疾病(如腫瘤)產生的基因突變的原理。

基因突變是生物演化的基礎,也是人類許多疾病(如腫瘤)產生的主要原因。人類的遺傳物質D N A由A、T、C和G四種鹼基組成。其中鹼基C很容易發生水解脫氨,最終成為鹼基T,從而引起人類遺傳物質的變異。而據統計,人類遺傳疾病的1/4是由上述突變引起的。因此這類突變在細胞內是否或如何被調節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問題,這也是科學家們至今仍在研究並試圖瞭解的奧秘。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賀雄雷領導的課題組在研究染色質結構如何調節D N A突變工作中取得重要進展。中大的科學家們發現,真核生物細胞中的D N A是否處於核小體「綁定」狀態,對其C G含量影響很大。在沒有綁定狀態下的C G含量會大大減小,而基因突變也正因此而增加。即真核生物細胞中,核小體結構可以抑制鹼基C的水解脫氨,從而降低C到T的突變。

賀雄雷說,這提示這種結構可以抑制鹼基C的水解脫氨,從而降低C到T的突變,但這些結論還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科學家們認為,對調節機制的認識將幫助我們理解許多疾病包括腫瘤發生的機理,並對理解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及生物進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這是中山大學歷史上首次以第一單位在Science(《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