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財經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銀行「暴利」倒逼利率市場化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3-22]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近日公開喊出「銀行暴利超過煙草石油」,成為批評銀行暴利的先鋒。他稱,去年是中國銀行業最賺錢的一年,從已公佈業績的幾家上市銀行來看,其利潤增長都在40%-50%,堪稱歷史之最。

據時代週報報道,銀監會最新統計顯示,至2011年末,中國銀行業總資產達1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9%;淨利潤10412億元,同比增長36.3%。

此一利潤增速,遠高於去年1-11月24.4%的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也高於去年24.8%的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銀行大賺實賴於穩定的息差政策紅利,這使得利率市場化呼聲再起,也引發諸多爭論。

息差乃暴利之源

有數據顯示,銀行利潤有超過80%來自於存貸息差。目前我國存款利率是3.5%,貸款利率是6.56%,且可以一定幅度上浮,息差超過3%,這使得銀行可以「坐地掙錢」,而自金融危機以來的大規模信貸擴張,更讓銀行盈利「如虎添翼」。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一位官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最近,在會議與飯局上,他成了大家「圍攻」的對象,話題也是圍繞銀行暴利。「我們利潤是高了點。」他承認。

上海資深投資顧問林端方告訴記者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數據:「2010年,銀行業對2011年利潤增長的期望值,只有百分之十幾,是後來實際增長水平的一半。銀行蠻橫地低進,又市場化地高出,怎麼可能不暴利?」

「銀行利潤從總額上,這幾年相對企業來說,是偏高了,這跟中國目前金融管制的情況是相關的。在實體經濟困難較大的情況下,銀行的狀況顯得更突出。銀行利潤高是沒法否認的事實。」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助理應展宇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不過,「銀行暴利」說也引來了不少銀行辯護者。央行行長周小川即認為用「暴利」這個詞形容銀行業利潤有些過分,相對於其他行業,去年銀行業的利潤狀況確實是不錯,但銀行業系統今年恐怕要面臨資本金不足的問題。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也對媒體表示,去年中國銀行業利潤10412億元,拿去補充資本金就需要8000億元,銀行利潤「絕沒有大家想像的高。」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更是聲稱:「從世界範圍來看,中國銀行的利差是不高的,是偏低的。為國家為股東掙錢有什麼錯?」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也不同意「暴利」說。他告訴時代週報:「從商業銀行的數據來說,無論總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還是利潤增長率,我個人以為都談不上所謂暴利。因為銀行所獲得的利潤不在於一塊錢貸款可以賣更高的價格,而是貸了更多的款,是由於規模做大了。信貸從2009年以來的大規模擴張導致它利潤總額過高。」

利率市場化難題

儘管銀行業去年賺取萬億利潤,但在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看來,這一數據仍然彰顯了中國銀行的競爭力低下。「銀行總資產有110萬億,利潤1萬億,還沒達到總資產的百分之一。盈利主要靠政府給的較高息差這種政策紅利,更多地反映出我們的金融體系競爭不充分,銀行的效率比較低下。」

剛剛結束的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紛紛開出了「利率市場化」的藥方,希望借此扼制銀行高利,敦促銀行改革。全國政協委員李立新和張慶成分別提交提案,都提出目前較為緊迫的事情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放開存款利率。李立新建議,在完善利率浮動制的前提下,逐步過渡到調整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下限的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夏績恩也提交議案表示,繼續實行過高的存貸利差,不僅保護壟斷的延續,同時銀行在高利差的驅動下,會盲目追求規模增長,滋生銀行資產的安全問題。

「日子好過的時候,銀行不思改革,不好過的時候,它們更不想改革,會強調改革風險,尋求政府救助。銀行的改革,說到底有點像鈍刀子割肉,非但割不動,有時候這把刀還不肯舉起來。」林端方的說法有些諷刺。

不過,應該看到,在利率管制並未放開的背景下,近年來,利率市場化已有鬆動跡象,變革已在悄悄地進行。

「由於客觀競爭的存在,利率市場化已在推進過程中,銀行搞的理財產品已經把存款利率提高了,在放貸時,為追逐優質客戶,特別是面對地方融資平台和政府項目的時候,往往會實行利率基準和利率下滑,也即是說,實際利差水平和官方水平是有差距的,要小一些。」陸磊告訴時代週報。

而據獨立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觀察,目前的利率市場化過程,反而使得利差更形擴大。「貸款利率可以上浮的幅度很大,一般都會達到10%以上,另外還可以通過收費來提高貸款的收益。民營企業很少能按官方利率取得貸款,除非它跟銀行有特殊關係。而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水平要低一些,只有大額存款才能去買一些理財產品,享受高的存款利息。」

劉煜輝也表示:「在理財市場,大額以上的負債利率近幾年有很高的浮動水平,銀行的負債成本顯著提高。這實際上就是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演進。」

事實上,3月20日,周小川在央行主辦雜誌《中國金融》上撰文稱,中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條件基本成熟,中國今年將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不過,業內人士預測,改革已是必然,但步伐到底能跨多大,仍是問號。

一個掣肘因素就是所謂「銀行高利不可持續」。全國政協委員、銀監會主席助理閻慶民即表示,近年來銀行業利潤實現持續高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原因在於,一是不良貸款反彈可能侵蝕利潤,二是利率市場化可能收窄息差。據初步測算,存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以後,我國銀行業的息差水平將由目前的2.4%降至0.7%-1.2%。14家上市銀行的淨利潤在短期內將下降35%-50%,這種衝擊不可低估。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官員印證了這種說法,他對時代週報表示:「銀行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2008年以來的信貸狂飆,讓一些不良項目也拿到了貸款,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可能有出現壞賬的風險。這時候推進改革,有很多銀行可能承受不了,我認為步子還是應該邁得謹慎點。」

「前一輪信貸擴張以後,帶來一些資產質量的問題,肯定有一定比例是不安全的,這讓監管層有些左右為難。短期內,銀行盈利模式的改變是不現實的,在盈利模式沒改變的情況下快速推動利率市場化,使得銀行盈利下降,又會面臨另一種僵局。因此,現實本身比較複雜,需要權衡。」應展宇也表示。

在陸磊看來,銀行利潤將隨著未來貨幣信貸增量的收縮而減少。「今年1月、2月的信貸增量只有7000多億元,遠遠低於2009、2010年同樣月份單月信貸超過1萬億的數字。M1、M2這兩個數據也在回落,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收縮仍然會持續。這會帶來兩個結果:一是銀行的風險水平在上升,原來客戶要靠銀行不斷輸血,借新還舊,現在停止輸血,客戶違約的風險上升,貸款將不能滾動。二是信貸總量增幅在下降,未來銀行的利潤增幅也將下降。」

單行政推沒用

有點巧合的是,3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增長3.2%,兩年來首次低於一年期存款利率3.5%,居民存款告別「負利率時代」。存款利率轉負為正,是否會讓利率市場化改革呼聲趨弱,在某種程度上為銀行解圍?

「正利率不會降低利率市場化的呼聲。這是兩個概念,有些研究者喜歡搞混,屬於低層次的錯誤。負利率是指利息水平,在管制的利率體系下,由央行直接控制。而利率市場化是制度的變化,完全是兩回事。」劉煜輝告訴時代週報。

應展宇也認為,利率市場化最核心的是提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和CPI並不直接相關。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對利率市場化的要求不會減弱。

「要水到渠成地實現利率市場化,前提是資金的供給和需求得到自然的釋放。而能否自然釋放,有賴於整個經濟體制層面的變革,就是說由政府來主導資源配置的模式要逐步淡化,轉向市場主導,由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利率市場化它不是個單兵突進的、可以孤立起來的東西,用行政推沒用,假如現在央行說把利率放開,只會出更大的亂子。」劉煜輝對時代週報說。

而在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市場外,股市、債市等直接融資市場的進一步生長發育,也有助於弱化國有銀行過高的市場壟斷率,助推利率市場化。

陸磊也對時代週報表示:「利率市場化當然應該向前推進,但是有前提條件,就是要有債券市場,才能形成不同風險等級的企業的基準利率。目前在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缺一個基準利率,所以未來應該培育債券市場,比如一個小企業在市場上發債,利率是多少,那它獲得貸款的利率,也應該跟這個差不多。」

      責任編輯:delia
周小川:說銀行「暴利」過分了      [2012-03-12]
上月電力銷售量增長5.2%      [2012-03-22]
韓國油價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2012-03-22]
三星Galaxy S3有望於暑期上架      [2012-03-22]
商务部终裁美日欧相纸产品倾销      [2012-03-22]
三星電子有望在西安建立生產線      [2012-03-22]
韓公營企業負債超543萬億      [2012-03-22]
港股升44點收市      [2012-03-22]
中國外債餘額近7000億美元      [2012-03-22]
滬股收市跌2點      [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