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部分赴港生子父母後悔願棄港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4-2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羊城晚報報道,「赴港產子」這個龐大產業,在高速運行的軌道上戛然剎車。

4月26日,香港醫院管理局大會討論通過,2013年香港公立醫院將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分娩;而香港私立醫院明年起也停收「雙非」孕婦分娩的消息,為這個據說超過40億元「淨產值」的行業,敲響了「喪鐘」。不少中介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在這一周陷入了「最後的瘋狂」。

一些計劃赴港產子的「雙非孕婦」也開始為最後的香港「出世紙」抓狂……

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在香港採訪了多個政府部門、走訪了多家醫院,接觸了不少赴港生子的孕產婦,也通過網絡採訪了不少已經預約或者正在計劃把孩子生在香港的「准雙非港童」母親,發現源於2001年「莊豐源案」、潮湧於「自遊行」後、並在2011年到達「波峰」的這一輪「赴港產子」潮流,由於政策、意識、現實等多方面原因,經歷了潮起、潮湧與潮退。

漲退之間,18萬「雙非港童」將直面著身份與現實衝撞的尷尬,沒有人知道,他們還要背負這樣的名字多久,更沒人知道,十數年後,這樣的身份將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人生路途……

七嘴八舌

搜狐網友「sohuwang」:即使寶寶因此取得香港「戶籍」,但還是要在內地生活,今後回港發展必然面臨巨大的社會、文化和節奏差異,難以適應,一定要謹慎對待,莫盲目跟風。

騰訊網友「城角夕陽」:雖然以後讓孩子在香港享受良好的教育是好事,但是在那邊上學根本沒人照顧,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而且孩子的未來要靠他們自己,內地出的人才不比香港少。

鳳凰網網友「常州燕篤俊」:如果「內地港仔」井噴,香港未來福利保障或會縮水,而內地社會保障和福利今後會大幅提升。費了半天勁,花了不少錢,到頭來還不如待在內地,豈不白折騰?

環球網網友:有如此多的人出境生育,只能說明內地的政策和待遇缺乏競爭力。如果能做到民眾福利提高、人人機會均等,出境產子的人自然會減少。

1 赴港生子,無奈的跟風

香港旺角,金輪大廈的一間小旅社裡,林瓊和丈夫再次清點各類所需文件。房間狹小,挺著大肚子的林瓊只好坐在床上「發號施令」:「通行證、身份證、結婚證、戶口簿,複印件各五份。」「寫了寶寶名字的紙呢?」……林瓊還將自己和丈夫名字的粵語用音標寫在了一張紙上,「免得人家叫到名字,我們都不知道是在叫自己。」

記者見到林瓊的時候,她已過了預產期一天,但肚子還沒有動靜。除了將辦證的各環節「踩了一次點」外,丈夫還陪著她在彌敦道上來來回回走,想用走多點路的方式「催產」。

林瓊和丈夫都是「北漂一族」,已有一個7歲的女兒。她不肯透露從事行業,只說「家裡的情況可以允許我全職在家」。她在懷孕兩個多月時曾經第一次赴港,「覺得香港好乾淨,第一印象很好」。這次她將在香港浸信會醫院生孩子,九龍的幾個辦證點,他們都事前踩過點。他們只懂普通話,和窗口辦事人員交流明顯有困難,「但香港人素質很高,並沒有因為我們是『雙非』就不耐煩或者歧視,他們把我們請進辦公室,並請出懂普通話的工作人員,耐心跟我們講解。」林瓊說,這個經歷,更讓她覺得自己選擇到香港生孩子的「折騰」沒有錯。

不過,並非在哪裡都那麼順利。林瓊說自己坐地鐵從來沒人讓座,過關、逛街時,確實聽到一些用粵語講的「罵人話」,雖然聽不懂,看表情也知道對方很不友好。

至於長遠的打算,她並沒有想太多:「反正在北京生也沒有戶口,不如到香港生。我們的圈子在北京,孩子肯定跟我們回去,不會佔用香港的教育資源,更不可能生個小病還往香港跑。我不過是想讓孩子未來可以多一種選擇,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

其實,像林瓊這樣的想法,在這一輪赴港生子潮中為數不少。當然,在「給孩子一張全球免簽證護照」、「給孩子高素質學歷,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參加內地高考低分錄取」等迷惑性中介宣傳下,很多人多了幾分盲目與跟風。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週一岳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香港變成一個有很大吸引力的產子「目的地」,如果相關的法例不作調整,赴港產子的熱潮還會持續。

而有學者指出,這種跟風後面,反映的是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也應該引起內地對於社會福利保障事業建設、完善等各方面的反思,包括對於戶籍制度、人口政策的適度調整。「如果一切如意,為什麼要山長水遠去別的地方生孩子?即使沒有赴港產子潮,也會有去其他國家的產子潮。」

2 跨境上學,成長的煩惱

據香港政府統計處資料,2006年「雙非港童」突破萬人;2006年至2011年,累積人數已達15.8萬餘人;加上2006年以前總共1.7萬多名孩子,迄今為止,已有近18萬「雙非港童」。

一方面,是赴港產子熱潮正試圖掀起最後一個「浪頭」;另一方面,一些「雙非港童」的父母卻開始後悔。甚至有父母在網上宣稱,要放棄孩子的香港戶籍。

這背後,固然有政策收緊因素,也開始浮現一些自覺選擇。

每週一至週五,早晨6時剛過,在深港跨境學童最為集中的深圳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廳前,擠滿了排隊的入港人群,其中相當多是背著書包的孩子。深圳人對這一幕早已見怪不怪。這樣的「跨境學童」目前在深圳多達1.3萬人。有人預計,隨著這幾年的赴港產子潮,估計在五六年後,「跨境學童」將步入高峰。

「港籍寶寶」長成「跨境學童」,當初美好的「香港夢」如今引發出無數意料外的困惑。學位緊、上學遠、融入難、溝通少……這些問題,今天使每一位「跨境學童」父母倍感憂慮,而明天,可能會困擾更多的「雙非港童」及父母。

跨境學童陳子欣(化名)的媽媽,說起自己的經歷,頗有點「悔不當初」。「港人對內地孕婦的反感,在我進入產房生孩子的那刻我才察覺,助產士對我們的語氣、態度都明顯不一樣。為了避免港人將來會歧視我們所生的『雙非港童』,在領取BB出世紙的表格中我特意填上香港拼音所發音的『chan』,但姓氏還是跟隨父母通行證上的中文拼音。」

她發現港人其實對「雙非港童」有歧視,媒體常報道有議員或者相關人士呼籲削減「雙非港童」的福利。同時,她家庭內部也常因「一家兩制」產生衝突,「老二每天要早早起床上學,看到哥哥可以睡久些,心裡不平衡,就去吵醒哥哥,每天早上家裡雞犬不寧。這些還是小事,兄弟倆將來的文化交流及價值觀都將不可避免的出現矛盾」。

「如果要照顧老大,就意味著老二辛苦;如果想老二有個快樂童年,要隨他在香港居住,就意味著我們一家四口要兩地分居。」子欣媽媽說,「現在我才覺得當初赴港產子的決定是多麼草率!將來遇到的問題可能會更棘手,我們也只能見招拆招了。

採訪中,不少家長表示,看過身邊一些「跨境學童」家庭的實例後,都對赴港產子一事打起了「退堂鼓」,大家都在更新著自己對香港社會的認知。尤其是前段時間個別港人與內地遊客發生不愉快事件後,他們更加憂慮「跨境學童」在成長過程中身份識別的問題。「去年港府派利是6000港幣,新移民則沒有同等待遇」。

與此同時,「雙非港童」如果生活在內地,還要面臨交高額贊助費讀書的成本,就算經濟上可以負擔,還有多次回港辦理「回鄉證」的麻煩。在網上可以看到,在一起交流的家長中,有人將「跨境學童」的成長比喻為「深度套牢」,並呼籲「三思而行」。

3 預約爆滿,最後的瘋狂

「眼界網」是一家專注於「自助」赴港產子的網站,不少「雙非港童」父母和准父母泡在裡面與人分享各類「攻略」、信息。在該網站,可以看出今年1月至3月以來,赴港產子熱一度「輕度退燒」,箇中原因複雜。

據分析,香港鑒於醫療資源緊張及民眾反應強烈,而逐步「收縮名額」是首要因素。據瞭解,目前有四家公立醫院已完全關上了「閘口」。如歷史悠久的廣華醫院,不僅完全停止接受內地產婦,就連香港本地產婦據說也要「有資格」才能進入,一般須夫妻一方是香港公務員。而東區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麗醫院和聯合醫院分享3000個名額,有關方面曾經明確表示,這是因為醫院目前「有培訓醫生的需要」。

不過,隨著「叫停令」發佈,「退燒」陡然轉向「高燒」。一些孕婦如夢初醒般想趕搭「末班車」,給了一些中介公司「過把癮就死」的撈錢機會。不少中介公司坐地起價,將原來三萬至六萬元的中介費升至八萬至九萬元,他們都號稱保留了床位,還稱能幫孕婦安排提前進行剖腹產,但實際情況如何令人生疑。

記者在香港走訪了多家公立與私家醫院,發現今年的預約基本全部爆滿。香港醫管局也稱,公立醫院在今年餘下時間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分娩的數額已滿,4月26日起停止接受非本地孕婦預約在今年內分娩。一些私家醫院同樣已排至年尾,接受預約的電話很難打通,「打了一天電話,不斷打,都沒有打通」,網上,類似的抱怨比比皆是。在「眼界網」,「叫停令」發佈前的4月23日還有人發帖「分享」成功預約預產期12月的床位;而「叫停令」發佈後,再無此類「炫帖」。

據瞭解,香港針對營利性的中介機構、無牌旅館變身「月子公寓」等,加大了打擊力度。香港民政事務總署牌照事務處總主任余德祥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該處僅在2月就開展了四次大規模針對性巡查和執法行動,巡查了142個處所,已掌握初步證據懷疑其中10個處所涉嫌提供短期住宿予內地來港產子的孕婦,而當中發現4名人士涉嫌違反居留條件。該4宗個案已實時轉交警方跟進。牌照處現正全力處理搜獲的證據,待確定有足夠證據便會實時提出檢控。

香港市民得知政府的相關行動後,非常支持配合,投訴舉報大幅上升,2月頭半個月就有180宗,是2011年平均每月舉報數量的六倍。余德祥同時強調,政府的行動並不是一陣風過的,即使在檢控完也會跟蹤回這些個案。

據悉,香港公立和私家醫院明年將停收「雙非」孕婦,發假宣誓書及提供假證明者,最高將分別被判監7年及14年。

4 教養難題,未來的挑戰

據香港醫院管理局向羊城晚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過去三年,「非符合資格人士」(雙方皆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包括沖關、沖急診室的產婦,為31226人,占內地赴港產子總數98155人的三分之一弱。

到底是什麼支撐著她們不遠千里、不惜萬金赴港生子?

相當多採訪對像分析,香港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社會經濟繁榮、物價收入比合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社會「軟件」的成熟度與文明度。不少深圳市民表示,如果單純從物質方面來看,深圳與香港的差距不會超過10年,甚至很可能10年後反超香港,但公民素質、社會福利、法治精神、民主進程等許多方面,「相差50年,可能還不止」。

香港亞太研究所教授鄭宏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2006年之前,來港產子的孕婦,多為來自廣東、福建等香港鄰近省份的工人、農民,他們一般通過在香港的近親屬接應赴港產子,彼時的目的多為生二胎。但近年來,內地赴港產子的群體已變身為教育、經濟狀況良好的「新中產」,他們看中的是香港寬鬆的社會環境和易與國際接軌的背景。

2011年香港統計處調查顯示,在希望孩子返港生活的「雙非」家長中,有八成主因是香港教育制度較好,多選項下,有29%的人表示嚮往香港法制健全,還有兩成「雙非」家長表示,子女來港可享受較佳生活品質和醫療福利等,日後更可方便出國留學。

這些都是香港出世紙的「含金量」之所在。為了這個如畫餅充飢般的「將來的好處」,許多父母不辭勞苦、不惜萬金,把孩子生在香港,卻還來不及思考將來孩子是否能夠「回歸香港、融入香港」的問題。

18萬「雙非港童」,除了生活在深圳求學於香港的萬名「跨境學童」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奔波的辛苦外,多數孩子對自己的身份帶來的利弊還沒有明顯意識。然而他們的父母,有幸慶、有後悔、有理直氣壯、有倍感歧視……

穗港兩地合辦的「穗港及海外婚姻家庭輔導服務中心」主任梁秋莎指出,「雙非」家庭比普通家庭遇到的困難多,隨著「雙非」兒童的成長,他們的生活、教育、身心健康等問題逐漸凸顯。

香港方面則對這種融入的困難性,有著更深的體會與預計。

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總署總行政主任鄭君任,負責「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支援服務」工作的開展,該署定期通過問卷調查,瞭解新來港人士需求,也會關注到「雙非港童」的需求。如2011年,有65.6%的受訪者表示遇到生活適應困難,其中,遇到語言困難的占25.6%;工作困難的高達52.4%;生活環境困難的達38.9%,需要入學協助的達15.3%。「受訪者大部分是新來港定居人士,連他們都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更何況『雙非港童』?」

據瞭解,為幫助新來港人士更好融入香港,該署與一些NGO組織合作,舉辦一些培訓班及活動,如露營、組織去迪斯尼兒童樂園等,讓新來港人士可以在香港交上朋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署在羅湖區跨境學童服務中心開展的活動,就受到了不少「雙非港童」家庭與持單程證等待赴港家庭的歡迎。

該署出版的「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分別用繁體字與簡體字印製,在羅湖關口派發,1996年初版,今年已經出到第十六版了。序言是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的一段致辭,開篇就是「我謹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歡迎你來港定居,加入香港這個大家庭」,讓人讀來倍感溫暖。

不過,香港政府部分公務員也承認,目前香港對十多萬「雙非港童」將來可能帶來的公共設施與服務的挑戰,還顯得預計不足、應對不足。比如,前幾年因人口生育低潮,香港不少中學招生不滿,班級進行了壓縮調整,還有不少學校北上招生,過幾年可能又會「爆棚」,使得本港學生學位受限。

可以設想,香港「出世紙」停發,將終結持續11年之久的赴港產子潮,一大群「雙非港童」被推到了時代的沙灘上,晾曬於鎂光燈下,父母為他們做出的選擇,也許無法改變,但選擇背後的思考,遠未結束……

赴港產子現象關注
      責任編輯:Winnie
香港明年停收夫婦皆非港人孕婦      [2012-04-25]
陝計生委:田亮二胎港籍屬違規      [2012-04-18]
陝西體育局:田亮未被雙開 二胎為香港籍非超生      [2012-04-13]
廣東汕尾赴港大巴事故部分港籍受傷乘客已返港      [2012-04-10]
粵港將聯手嚴查不良產子中介      [2012-03-13]
2013年港公營醫院或拒外地孕婦      [2012-03-12]
港內地婦沖急症室產子情況減少      [2012-03-09]
沖關赴港產子 或罰款10萬      [2012-03-07]
數十間內地赴港產子中介被查      [2012-03-06]
港區人大代表談赴港產子:內地群眾被誤導      [20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