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席地而設 香港報攤成街頭風景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5-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圖為一位老伯辛苦經營報攤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在香港街頭,報攤(香港人稱為報檔)十分密集,在星羅棋布的地鐵出口處,在五光十色的商業賣場門口,在大廈間的空隙處,在天橋頂下、在機場、在火車站、在碼頭……香港,這個僅有700萬人口的彈丸之地竟有50餘家報紙和數百家雜誌在發行。報攤,自然就成了香港街頭的一道文化風景。

 香港絕大部分的報攤都是席地而設,幾乎見不到像內地城市那樣的報刊零售亭。由於在香港從事報刊零售門檻很低,近萬個報攤解決了近萬港人的吃飯問題。但是,現如今這口飯不太好吃了。

 「便利店現在有報紙雜誌出售,且仗著鋪大業大,還會隨報附送紙巾等小禮品,搶了我們很多生意。」一位報攤的阿婆抱怨說,

 「現在香港的免費報紙越來越多,派報員就好像門神在我的報攤旁,從早派到下午,叫我怎樣做生意?」在灣仔街頭賣報紙的老伯告訴記者。「報攤賣的報紙不如便利店賣得好,賣報紙大多要靠賣給熟客。」老伯說,報紙發行商偏向便利店,寧願便利店退回未發售的報紙予發行商,也不多分些給他們。

 一邊要面對超市和便利店賣報的競爭,一邊還要面對地鐵報等免費報紙的夾擊,香港報攤生意大縮水,賣報紙幾乎淪為報販的「副業」,售賣的報紙不足一成,「流年運程」之類的算命書和內地禁書市場甚至一些色情雜誌佔了九成。「很多陳年老明星的寫真在我的報攤都能買得到呢。」灣仔老伯說。

 影響市容還是文物的爭論

 據史所載,從1904年起,在香港纜車站的上下客處,就有了報攤。當時的報攤,就是報販隨意將報紙攤在地上賣,一位英國警司看不過,覺得有礙市容,就設計出一款櫃檯式報檔,一直沿用至今。

 有人總結說,現在的香港報攤可大致以其結構歸納為七類:包括水平形、垂直形、衣櫃形、L字形、小屋形、蛋糕盒形及座椅形。其中座椅形是最簡單的書報攤設計,大多是因為規模較細小,報販坐在書刊中間,只有一張椅子、幾塊木板便可搭建成書報攤。

 隨著城市不斷建設發展,報攤是否影響市容,是否有必要存在出現過爭論。有人認為,報攤佔用本來就很窄的街道且影響市容;有人認為,報攤反映街頭文化,飽含著歷史的足跡和城市的個性,是活生生的文物,並呼籲特區政府在政策上協助報販生存,包括按實際環境放寬報檔大小、重發小量報販牌照等。

 「做報攤賺的是辛苦錢,天不亮,就要去取報,到頭班電車開出,茶樓的爐火剛開時,報攤上已擺著早報了。」賣報的阿婆說。

 這些報攤老闆,多為阿嬸阿婆阿伯,斜背著一隻舊塌塌的包包,戴著油膩膩的無指手套,灰頭灰腦的。幾十年來,他們餐風宿雨守住報攤,傳至第二、三代,年紀越來越大,卻面臨無人繼承的尷尬局面。「子女寧願到快餐店打工也不願入行。」

 不僅如此,現今的商戶都不喜歡門外有書報攤存在。因此部分商戶會把外牆改為落地玻璃,令門外的書報攤無處容身。有跡象顯示書報攤的數目正減少,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家報攤倒閉。

 報攤這個行業最終會否被自然淘汰,要看報販的生存意志,也要看時代的發展。而眼下,生存的壓力讓這道特色的風景顯得沉甸甸的。

      責任編輯:新二
海軍171護航編隊結束停靠香港      [2012-05-04]
新鴻基郭炳湘被廉署拘留獲保釋      [2012-05-04]
香港三千青少年參加五四升旗禮      [2012-05-04]
反對派製造流會 梁振英表關注      [2012-05-04]
解放軍護航編隊停港 市民熱烈      [2012-05-04]
香港零售業三月錄得強勁增長      [2012-05-03]
香港警方接李克強訪港投訴質詢      [2012-05-03]
香港富商湯恩佳為內地大學捐孔子像      [2012-05-03]
港一婦人染退伍軍入症情況危殆      [2012-05-03]
港鐵西鐵線故障 港鐵主席道歉      [201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