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韓國《亞洲經濟》報道,去年,韓國100強建築公司中將近一半陷入了連利息費用都無法承擔的經營困境。目前正在進行債務重組或進入回生程序的21家公司去年總共虧損2.7萬多億韓元,平均每家虧損1300億韓元,經營正常化阻力重重。
韓國100強建築公司(以施工能力評定為準)中除去16家沒有資料的企業,對剩餘的84家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結果顯示,利息支付倍數不足1的企業達到了39家(46%),比2010年多出了7家。利息支付倍數以公司營業利潤除以利息費用而得,是指公司以營業利潤支付債息的能力。如果倍數低於1,便意味著公司賺取的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100強建築公司的平均利息支付倍數為0.65,僅為韓國上市公司平均水平(4.67)的七分之一。
大部分建築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越來越差,但是債務卻不斷增長。去年年底,100強的總債務超過了89萬億韓元,比1年前增長了2萬億韓元。平均每家公司的負債率也從1年前的192.7%上升至了193.3%。而上市公司的平均負債率僅為134.4%。
如果僅看經營指標的話,100強的業績與1年前相比好轉不少。銷售額從103萬億韓元上升至108萬億韓元,營業利潤也從7200億韓元增長至1.9443萬億韓元。此外,束縛企業手腳的項目資金籌措信用擔保金也從55萬億韓元大幅下降至45萬億韓元。
問題在於建築業的富益富、貧益貧現象日漸嚴重。100強前中10名企業去年的總銷售額高達55萬億韓元,總營業利潤達到5500億韓元,除去斗山建設(虧損2695億韓元)均實現盈利。而剩餘企業的總銷售額僅為53萬億韓元,營業利潤出現了6000億韓元的虧損,只有韓華建設、湖畔建設、現代資產管理3家公司實現盈利1000億韓元以上。
然而,大韓建築協會室長姜海城(音)指出,「大型建築公司也只是依靠在海外的業績來拉動銷售,在國內僅僅能做到不虧損」,「工程發包量日益減少,房地產市場也不景氣,經營所面對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這意味著正在進行債務重組或進入回生程序的21家公司將很難恢復正常化經營。去年這些公司共虧損了2.7萬億韓元。正在進行債務重組的豐林產業最近因為資金短缺已經申請由法庭接管。建築產業研究院斗盛奎(音)表示,「過去2~3年間,極少有企業能夠通過債務重組或回生程序恢復正常經營」,「雖然不能盲目地救活所有虧損企業,但是長此以往,建築產業的基礎有可能崩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