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況璃 劉銳5月7日成都電】四川省南充市結合自身特點,積極探索文化發展新路,通過實施「六大工程」,讓文化綜合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2011年全市文化產業總產值達到67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增加值24.8億元,同比增長26%,占GDP的比重達到2.41%。
5月4日晚,由空政文工團編排的大型紅色經典歌劇《江姐》在南充大劇院上演。五彩繽紛的立體背景、閃爍華麗的多功能舞台、激揚澎湃的現場奏樂……,讓現場一千餘名觀眾沉浸在精彩的劇情之中。「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當上千名觀眾齊聲同唱《紅梅贊》時,場面的壯觀程度令人震撼。中共南充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喻小廣告訴記者,這是該市實施「六大工程」的一個縮影。在南充市,像這樣高層次、高藝術水平的演出,已經實現制度化、常態化。由該市精心打造的 「嘉陵江大講堂」、「嘉陵江燈戲藝術節」、「嘉陵江合唱藝術節」等「嘉陵江文化」系列品牌,已經聞名遐邇,成為城市形象的代言。於丹、閻肅、郎鹹平等國內知名人士紛紛做客「嘉陵江大講堂」;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東方歌舞團、四川交響樂團等知名演出團體紛紛登上南充舞台,在讓廣大老區人民群眾「零距離」感受舞台精品藝術的同時,更為這座江畔小城增添了無限的文化內涵。
「以前老百姓總覺得文化建設與發展是個比較虛和軟的工作,看不見,摸不著,距離老百姓比較遙遠。現在不一樣了,當他們親身感受到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當他們發現自己生活的城市越來越文明;當他們看到全市文化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時,思想認識發生了極大轉變,參與熱情十分高漲。」
據南充市文化體育局局長白雲介紹,南充正在深入實施公民素質提升工程、公共文化服務工程、文化產業推進工程、文化精品創作工程、文化傳播促進工程、文化體制創新工程等「六大工程」,廣大群眾既是參與者,也是享受者。近3年時間,全市投入文化建設專項資金達到20多億元,一大批惠民、樂民項目相繼啟動或投入使用,文化綜合實力得到顯著提升。
5日上午,記者探訪了位於南充市育英路的順慶區文化館。剛進入小院內,記者便被稚嫩的童聲合唱和紛繁交織的樂器聲所吸引,整個院落沉浸在一股濃厚的文化氛圍之中。在一幢三層的樓房裡,舞蹈室、合唱室、器樂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繪畫室等一應俱全,每一間教室都聚集了許多前來參加學習培訓的市民,呈現出一片繁忙興旺的景象。62歲的市民王新勇特別喜歡書法,他每週至少要利用兩天時間到區文化館練習書法。他告訴記者,文化館的場地和設備不僅對群眾免費開放,政府還聘請當地有名的專業老師到現場進行指導。目前,文化館開設的培訓專業眾多,功能也比較齊備,基本上能滿足群眾多樣性的文化需求。15歲的江婷婷是區文化館國標舞班的學員,父親在7年前便因車禍去世了,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全靠母親打工維持。面對記者的採訪,她流著眼淚說:「在外面學舞蹈每年的學費要幾千元,憑我的家境是無法承受的。如果不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我會永遠與舞蹈無緣。我在這裡免費學習舞蹈已經快兩年了,我覺得自己的舞蹈基本功一點不比別人差。」
在位於南充市航空港的宏瑞印務公司,記者看到四處都是一片繁忙景象,生產氛圍十分濃郁。該公司是招商引資企業,主要經營出版發行和印刷複製產業。開辦之初,宏瑞印務公司註冊資金只有800萬元,發展到2011年時,該公司全年的銷售收入已達到2800多萬元。如今,南充宏瑞印務公司已被列為全省出版發行產業和印刷複製產業的重點企業,首批通過國家綠色環保印刷認證的企業,業務面輻射北京、江蘇、重慶等十幾個省份,並和新華社、四川報業集團等國內知名媒體開展業務合作。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燈戲、川北歌舞、川北雜技等具有南充特色的文化品牌多次受文化部、外交部派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通過「走出去」開展商業演出,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南充市委書記劉宏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南充正在努力建設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經濟區北部中心城市,要實現這個奮鬥目標,就必須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強市。當前,南充文化事業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關鍵期,全市正積極謀劃文化戰略,統籌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覺,全面提速文化發展,做大做強做優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讓南充「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