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報道,今年是中央各部委推進部門預算公開的第三年。在去年公開部門預算收支總表和解釋說明的基礎上,今年公開的內容包括部門概況、2012年部門預算表、2012年部門預算安排情況說明、名詞解釋等4個部分。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開速度更快,格式更統一,內容更具體。
中央各部委推進部門預算公開3年來,公開質量有了哪些提高?預算公開還應怎樣改進?怎樣解讀本次預算公開的賬目?預算監督的方向在何方?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從4月23日中央部門2012年預算公開大幕開啟,不到一周的時間,98個中央部門中就有92個部門公開了預算,速度之快出人意料。
中央部委公開「更上層樓」
公開速度快,格式更統一,內容更具體
今年是中央各部委推進部門預算公開的第三年。與前兩年相比,今年中央部委預算公開不但行動快,在內容上也有不少改進之處:預算公開的格式更加統一,內容也更加詳細具體。
在去年公開部門預算收支總表和解釋說明的基礎上,今年公開的內容包括部門概況、2012年部門預算表、2012年部門預算安排情況說明、名詞解釋等4個部分,預算表由原來的一張收支總表,增加為公共預算收支總表、收入表、支出表、財政撥款預算支出表和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張表格。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是首次在公開的部門預算中「亮相」。同時,中央各部委還公佈了納入部門預算編製的下屬單位名單。
從各部委公佈的預算來看,一些項目支出有所增加,相關部門對此也進行了解釋說明。比如,財政部2012年收支總預算393018.94萬元,比2011年增加132890.03萬元。財政部解釋其主要原因是:根據世界銀行第二階段投票權改革的要求,外交(類)下的國際組織會費、捐款、股金及基金相應增加70470.33萬元;設在北京、上海、廈門的3家國家會計學院以及中國財稅博物館自2012年起納入財政部部門預算編製範圍,相應增加54196.69萬元。
「數」裡行間讀懂預算變化
顯示大政方針指向和財政投入重點
預算公開,是政府保障公眾知情權、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的一項重要舉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中央部門預算盤子大、項目多,一下子要全都看明白、算清楚是不可能的。但隨著預算公開的進一步推進,從各部門預算的「數」裡行間,能夠瞭解和讀到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比如,在各部委公開的預算項目支出中,住房支出的增加是一個普遍現象,社會上也很關注。與上年相比,財政部、審計署與發改委住房支出增加了近三成,保監會住房支出增長超過了40%。實際上,無論各部委住房支出增加多少,其主要原因一是規範津貼補貼,住房公積金計算基數提高,二是單位新職工人數多了,符合提租補貼、購房補貼人數增加。
「享受提租補貼和購房補貼的一般都是年輕職工,工作年限短積蓄不多,還沒有購買住房、尚在租房階段,補貼的數目每人每月也就是幾百元。應該說,這樣的支出是合情合理的。」劉尚希說。
「除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項目支出變化,我們還能從預算的變化中,看出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向和財政投入重點。」劉尚希解釋說,教育部、衛生部2012年預算支出,較上年增加較多,主要原因是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教育和醫療衛生的投入。
預算公開還應「粗中有細」
公開一般支出可以粗,「三公」經費支出應該細
對於今年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變化,社會公眾給予了肯定與好評。但也有一些人表示,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力度還不夠大,一些項目支出還不夠細,「三公」經費等支出在預算中還是找不到影子。
對此,劉尚希說,預算公開是不是越詳細越好?這個問題還需要仔細掂量。如果所有預算數據都公佈到「目」,那98個部門加起來就是厚厚的一大本,內容過於瑣碎,公眾未必看得清楚,反而政府部門要投入大量精力,增加公開的成本。
「預算公開的目的,就是讓社會公眾更好對政府部門進行監督。」劉尚希認為,預算公開應當是「粗中有細」,一般的項目支出可以粗點兒,而百姓關注的「三公」經費這類的核心支出,應該更細一些。
至於為何在公開的預算中見不到「三公」經費的影子,劉尚希解釋說,「三公」經費在預算中不是一個特定的支出項目,所以不能直接在預算中看到。需要各部門從各項支出中,把與「三公」支出有關的費用分別「提」出來,再匯總到一起才能得到一個總體的情況。由於「三公」經費是今年的預算數據與上一年的決算數據一起公開,所以要等到6月底左右全國人大批准2011年中央決算後,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情況才將公開。
劉尚希表示,與社會公眾的期待與要求相比,目前預算公開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仍有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很多信息是按照功能分類,雖然教育支出多少、醫療衛生支出多少都有具體數字,但這些支出中,有多少用於行政經費,有多少用於項目建設,從預算上還看不出來、分不清楚。
監督「關口」向基層前移
2012年將重點監管中央基層事業單位
從此次公開的預算看,納入中央部門預算的除了各部委外,還包括中央部門下設的二級及以下基層單位。這些基層預算單位分佈廣、層次多、數量大,全國總共有2萬多家。有的中央部門下轄五、六級基層預算單位,有些中央部門的預算90%用於基層單位,管理鏈條長,支出及資產總量大。
財政部日前發出通知,決定自2012年起,開展中央部門駐各地中央基層預算單位綜合財政監管工作。2012年監管重點,是中央基層行政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中央基層事業單位。
「中央部門預算的賬目細不細、實不實,很大程度上與中央基層單位的預算編製是否真實準確有關。」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局長吳奇修說,中央部門的預算,是由部門本級與其下轄的各基層單位的預算匯總得來的。如果基層單位在上報預算時就有「水分」,那麼中央部門的預算就難免失真。而且,這類失真僅靠審核中央部門的「總預算」很難被發現,必須自下而上、從基層預算單位的「源頭」抓起。只有「源頭」的基礎夯實了,中央部門的預算才會更準確,監管也才更有效。
吳奇修表示,這是深化財政管理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於解決財政長期以來「重分配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重預算輕監督」的問題,建立健全預算編製、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相互協調的財政監督機制,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