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楚天金報紙訊,在武漢娶個老婆要多少錢?網上評出的「2011年十大城市娶老婆成本排行榜」中,在武漢娶老婆成本為65萬元,位居第九。65萬元是這樣算出來的: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以均價6600元計算,這就是52.8萬元;裝修5萬元,家電及傢俱3萬元;轎車4萬元(以QQ等車型計算);婚宴20桌,以每桌800元計算,共1.6萬元,紅包(平均每桌2000元)進賬4萬元;度蜜月就省了;再算上談戀愛的花銷等,大約共需65萬元。
而上世紀80年代初,結個婚僅需要花費500元左右,保守統計,除去婚房的投入,30年來,結婚成本翻了百餘倍。
1981年結婚的鄧女士
花500元就成了家
「那時候,一家有五六個姊妹,父母哪能能顧得過來,結婚的花費都靠我們自己攢工資。」武昌的鄧女士說,她1981年結的婚,20歲出頭開始在針織廠上班,還沒處對像時,就攢錢為自己張羅嫁妝,「也有女孩把工資交給父母,讓父母來買嫁妝,但我覺得自己眼光更好,就把工資留著自己買。」
鄧女士稱,她剛參加工作時,一個月工資20多元錢,後來漲到30多元,她平時省吃儉用,從家裡帶飯,冬天就放在煤氣管道上保溫當午餐,就是為了把錢省下來買嫁妝。有一次,她逛商場看到一條毛毯很漂亮,就咬牙買了下來,花掉了一個月工資,這條毛毯後來成了她陪嫁品中很像樣的一件東西,一直用到現在。
鄧女士說,那時候,婚後一般跟父母擠著住,一家有幾個孩子的,則向單位申請福利房、集體宿舍,家裡也不需重新裝修,請工匠打制床、穿衣櫃、五屜櫃、寫字桌等傢俱即可。「婚宴也很簡單,就是在家中搭個棚子,請廚師上門做幾桌,也沒聽說有人到外面酒店辦酒。」鄧女士稱,辦酒的錢需男方出,男方需把已做好的酒席,用三輪車拖運兩三桌到女方家,或給錢讓女方自己置辦。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結婚就流行置辦「三轉一響」(即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如能再帶上「一卡嚓」(即照相機)就更完美了。那時,能湊齊這結婚「三大件」的家庭,可以算是過上了富足的「小康」生活。「我結婚那會,省吃儉用買了輛天藍色的自行車,還是專門從上海托運過來的,每天上下班穿著新衣服、騎著新自行車,美死了。」鄧女士沉浸在青春記憶中。
「談戀愛處個一年半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男女雙方兩廂情願,男方置辦傢俱,女方準備一些嫁妝,就可以結婚了,花費在500元左右。」鄧女士描述了當時大多數年輕人的狀態。
1992年結婚的吳女士
花銷要以萬元計
吳女士和老公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他們是1992年底結婚,相比眼下的年輕人結婚的隆重,她感慨道,「我們那會結婚很簡潔」。
吳女士稱,她頭一次去男方家中,准婆婆給了400元「見面禮」,當時一般標準是600元、800元。「當時他父母到我家拎了煙、酒、糖、茶,並帶了1000元現金到我家登門提親,父母把四樣禮留下,現金沒有要,不是嫌少,而是父母很開通,覺得子女過得幸福最重要。」吳女士稱,當時男方給女方的聘禮,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會多些,但一兩萬元絕對拿得出手。「婚紗照也拍,但只是幾張照片,不像現在的新人都有好幾本冊子。」吳女士稱,當時,專業影樓也逐漸出現,她記得漢口的皇宮拍一套婚紗照要七八百元。但他們最終選擇到小店拍紀念照,總共花了160元。
那個年代結婚,時興男方給女方送「三金」,即「金項鏈、金耳環、金戒指」,「我記得當時的金價是110元一克,總得算下來也要四五千塊,這算結婚成本中的大頭之一吧。」「我們結婚沒有向父母要過錢,能省的都省了!」吳女士稱,他和老公當時的積蓄只有4000元,用這錢買了洗衣機、電視機等生活必需品。
吳女士結婚的地點,選在了公公單位的食堂,一共擺了十幾桌,吳女士的20多名同事每人出了二三十元錢,包了一個紅包,派工會和人事科的兩名同事作為代表出席婚宴。「也有婚宴在酒店包桌的,那費用就高了,我記得幫妹妹在酒店訂的婚酒,一桌是300元的標準。」婚禮現場請朋友們幫忙拍了照。
吳女士還稱,她結婚後是跟公婆擠著住,為結婚買套婚房在上世紀90年代不多見,那時還有不少單位能夠分房,很多人結婚所要做的就是簡單裝修下房子,1.5萬元足夠了。
「我這個月參加了五場朋友、同事孩子的婚宴,讓我想起我們當年結婚的熱鬧氣氛。」吳女士稱,她1992年結婚那會,還可以放鞭炮,婚宴規模不大,但賓客都是摯友和親戚,整個婚禮現場,傳統的逗趣項目——夫妻共啃蘋果、鬧洞房等,讓參加婚宴的賓客參與性很強,氣氛相當喜慶。
吳女士稱,雖然現在的年輕人都努力追求婚禮的個性特色,但因婚禮的主導權在婚慶公司,難免會流於程式化,譬如,鼓掌、舉杯都要聽婚禮司儀的統一調度,「不光是一對新人,我感覺參與婚宴的人都是演員,在共同出演一齣戲。」
另外,眼下的婚宴很多是為了追求場面宏大,動輒置辦幾十桌甚至更多酒席,一些不很相熟的人也被請來,不少人參加婚宴是出於禮節,加之有的婚禮時間過長,賓客菜吃完了婚禮還在進行,所以,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終於走完婚慶公司的一套「程序」,新人來敬酒時,賓客已離去大半。
2004年結婚的邵女士
聘禮多在兩萬元
近日,山東菏澤訂婚需送三斤三兩禮金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算了下,三斤三兩約相當於人民幣13.6萬元,記者在各大論壇中看到,這種做法從去年開始流行,還有索要八斤八兩的。
邵女士接受採訪時稱,她也看到了這條信息,2004年他們結婚時,男方也給女方聘禮,但金額多在兩萬元。「我和老公是獨生子女,我父母沒有要男方聘禮,反倒支援10萬元,老公父母也給了幾萬元,讓我們買新房。」「相比我們那個時代,眼下的聘禮消費漲了很多」,邵女士稱,她侄女前幾個月結婚,男方之前下的聘禮是6萬元。記者瞭解到,大楚網和騰訊微博本月初曾發起一項調查,3萬網友參與「在武漢提親,送多少彩禮合適?」結果顯示,2萬至5萬佔到27%,5萬元以上佔到10%。「拍婚紗照花費3000元,婚慶公司還沒有流行,婚禮現場請朋友幫忙拍了照片。」邵女士稱,因當時私家車還沒有現在這麼多,她記得那會新人結婚還流行租賃婚車,有朋友結婚就租了加長林肯,幾輛車花了好幾千元。「我結婚是在艷陽天辦的婚宴,印象中,身邊不少同事、朋友都是在這一檔次的酒店辦的酒,可以說是當時的市民水準。」邵女士稱,「記得當時的一桌酒是600元,因為在老公老家已辦過一場,我們主要請了雙方的同事,一共擺了20桌。」
但最近連續參加了幾場婚禮,邵女士發現,幾年間,婚宴消費水平翻了好幾番。她的一名朋友在一家星級酒店擺了四五十桌,席間她有意打聽了下,一桌婚宴除開酒水就要2800元,當天喝的是15年的白雲邊,還有飲料、紅酒,上百元一包的煙桌上放了兩包公用的,臨走每名來賓還送了一包。「還有更離譜的呢。」邵女士稱,她參加了另一名客戶的婚宴,一桌婚宴(不含酒水)是3200元,酒水用的是五糧液、上好的干紅,還有洋酒,一桌下來要上萬元,這個客戶也擺了五十幾桌,同桌兩名年輕小伙直呼「結不起。」
婚宴消費翻了幾番,賓客送的紅包自然也水漲船高,邵女士打聽了下發現,像人家以前給500元,你要還800元,沒啥人情往來的普通賓客,也從她那個年代的100元、200元升為300元、500元。
專家:婚慶消費不可盲目攀比
湖北省婚姻家庭協會副秘書長、高級婚姻家庭咨詢師魏明震稱,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婚慶消費水平越來越高,譬如,30年來,結婚「三大件」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三轉一響」,再到80年代末的冰箱、彩電和洗衣機,那個時候,誰家擁有這三大件,那便是幸福生活的標誌。但到了90年代,這些已成生活必需品,結婚三大件演變為音響、空調、電腦,再到現在的「房子、車子、票子」。
事實上,准新人應理性對待婚慶消費,不能盲目攀比,所有消費要以自身經濟承受能力為前提。前不久,就有一名女性找到魏明震,稱父母提出要買車、買房,男方都滿足了,最後禮金要求6萬元,男方認為過高,最終鬧得兩名准新人很不愉快,而且影響到雙方感情。
他建議年輕人在考慮婚姻時,應充分考慮情感需求,而不應一味把物質條件作為結婚的前提,經濟條件不太好的,要著眼於在婚後共同努力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