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台灣媒體聚焦甘肅新能源產業 冀兩岸「風光」合作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6-05]
放大圖片

台灣媒體記者在甘肅省酒泉市風光電裝備製造園區拍攝工廠生產的風力發電機。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剛 攝

【本報記者肖剛酒泉4日電】從5月29日至6月3日,來自台灣的6家媒體來到有「陸上三峽」之稱的甘肅省酒泉市,聚焦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風電場、太陽能電站以及相配套的裝備製造工業園區令台灣媒體的記者歎為觀止,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採訪報道能吸引台灣的企業關注新能源,加強與甘肅在這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此次「海峽兩岸陸上三峽行」採訪活動由甘肅省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組織,邀請了台灣中國電視公司、台灣中國時報、台灣工商時報、台灣中國新聞網、台灣新聞網、台灣天下新聞網等媒體參加,旨在通過媒體的視角讓台灣同胞瞭解甘肅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的現狀與未來規劃,進而促進兩岸的交流合作。

為期近一周的採訪活動中,台灣媒體的記者們先後走訪了酒泉市能源局、新能源產業裝備製造園區、瓜州風力發電場、敦煌光伏發電廠等。在瓜州風電場,台灣中國電視公司記者方昶懿說,來之前他以為風電場也就十幾支風力發電機,但當看到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屹立著數百支70多米高的風力發電機時,自己被深深地震撼了,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盡量把這種壯觀的場面用鏡頭記錄下來,呈現給台灣的觀眾。

一路看下來,台灣新聞網採訪副主任黃有章談到,目前台灣還是主要靠核能和火力發電,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洩漏後讓本身就多發地震的台灣也時時忐忑。其實台灣早在20年前已在試驗風電,但目前裝機容量較小,2010年遭水災破壞而放棄養殖業的屏東縣林邊鄉也在原來的海灘上發展太陽能發電,只是還在起步階段。目前台灣的風電、光電不論技術還是設備都是從德國和丹麥進口,成本很高。新能源是大勢所趨,甘肅與台灣正好可以互補,雙方的合作非常必要。

 台灣工商時報大陸新聞中心副主任康彰榮建議,甘肅酒泉風電裝機設備應注重擴大外銷,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各地市場研發、供應設備。台灣中國時報記者藍孝威則表示,建議甘肅台灣兩地都能出台開放的經濟合作政策,大力支持招商引資、增強交流合作,使民眾都能在新能源建設中受益。

甘肅省台辦副主任孫志中表示,此次採訪一是宣傳甘肅的新能源產業建設的成就,二是希望通過媒體的報道促成兩岸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看到台灣媒體如此高的報道積極性,甘肅省台辦願意為促成進一步實質性的合作積極搭建平台。

據瞭解,酒泉地處河西走廊西端,風資源儲量約2.1億千瓦,可開發量8000萬千瓦;同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276.5小時,太陽能儲量約20億千萬,國家評估為風能資源與光熱資源分佈一類地區。截止目前,酒泉共建成風電場35個,風電裝機規模達到550萬千瓦,今年年底將突破1000萬千瓦;建成光電裝機20.3萬千瓦,預計今年年底將突破100萬千瓦。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