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美媒:亞太武力競賽 美國沒勝算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法制文萃報報道,6月13日,美國和印度在華盛頓舉行了第三輪戰略對話。但是印度顯然對犧牲中印關係,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行列表現出謹慎態度。

近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和印度《商業標準報》都撰文,對美國在亞太圍堵中國的新戰略表示質疑。《外交政策》雜誌的文章甚至稱,「美國在與中國的衝突中根本就沒有機會進行艦艇對艦艇的決鬥」。

「新亞洲戰略」只是老調重彈

美國《小型戰爭》雜誌編輯羅伯特·哈蒂克在《外交政策》雜誌上撰文稱,在香格里拉對話的演講中,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試圖讓他的聽眾們相信,美國在亞太地區執行的「力量再平衡」戰略——以往這個戰略被稱為「戰略轉移」。

從帕內塔的發言可以看出,美國是認真的,而且未來會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帕內塔宣佈,到2020年美國海軍的六成軍力將會被部署到太平洋地區。他還公開談論了頗具爭議的「空海一體戰」概念,同時帕內塔否認這種向亞太增兵和新的作戰計劃是對中國的威脅。

美國海軍情報處預測,中國海軍在這個十年的擴充將發生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當解放軍海軍潛艇力量發生飛躍的時候。帕內塔所談及的增加軍事力量,以及諸如空海一體戰這樣的概念的確是必要的,但還不足以對亞太地區正在傾斜的軍事平衡做出有效的反應。

帕內塔在發言中稱,「目前美國海軍的軍事力量50%放在太平洋,剩下50%放在大西洋」,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根據美國國防部網站的信息,美國海軍186艘主要常規戰艦(包括航空母艦、巡洋艦、導彈驅逐艦、兩棲戰艦、攻擊型核潛艇和巡航導彈潛艇),其中101艘(或者說54%)目前已經被部署到太平洋。

美國海軍最新的30年造艦計劃顯示,到2020年這些主力作戰艦艇的數量很可能維持在181艘,而60%意味著在2020年將有109艘主力戰艦部署在亞太,那麼與今天相比,戰艦的數量只增加了8艘。

在另一方面,美國海軍情報處預測稱,2020年中國海軍主力作戰艦艇的數量將從2009年的86艘上升到106艘。這其中,有72艘很可能是攻擊性潛艇,相比之下在「60%戰艦部署到亞太」的設想下,到2020年美國海軍部署在太平洋的潛艇數量只有29艘。

在2020年後的20年裡,美國海軍的造艦計劃在主力作戰艦艇的數量方面並沒有增加的跡象。中國未來的長期艦艇建造計劃尚不為人所知,然而中國國防開支正以每年11.8%的速度增加。

中國導彈優勢不可忽視

當然,僅僅計算主力作戰艦艇的數量並不能說明問題的全部。關鍵是這些艦艇將被賦予什麼樣的任務,以及它們將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作戰。就一場因控制南海和東海而在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之間爆發的衝突中,常規陸基作戰力量將比美軍具有更堅實的結構性優勢。

例如,中國將可以採用自己分散部署在上百個基地的陸基空軍力量,攻擊敵人的海軍目標。美國海軍情報處預測中國海軍航空部隊的攻擊機數量將從2009年的145架,上升到2020年的348架。

美國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陸基空軍力量只在幾個少數基地活動,而來自中國的導彈襲擊將會令這些空軍基地變得十分脆弱。

由於冷戰時期的中程核導彈削減條約,使得美國不能發展以戰區為目標的,在射程上足以威脅中國境內基地的地對地導彈。

上述主力作戰艦艇數量的比較,同樣沒有包含中國陸基反艦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可以從機動的發射車上發射。而且,美國海軍情報處的數據中還沒算上中國海岸巡邏艇的數量,這些導彈艇也裝備有反艦巡航導彈。

空海一體戰概念起初是為了提高海軍和空軍人員的協作和規劃。這一概念所闡述的是有關於兵種之間在作戰中產生行動默契。

這種行動配合默契的最好的範例就是去年發生的利比亞戰爭,當時美國海軍的巡航導彈摧毀了利比亞政府軍的防空系統,為北約空軍自由地在利比亞上空執行作戰任務清除了障礙。

不過,空海一體戰仍舊面臨著眾多挑戰,因為擁有「主場優勢」的大陸性軍事力量得益於隱蔽、分散部署的固定發射井型和機動型導彈力量,所以具有巨大的優勢。

此外,美國在與中國這樣的對手交戰時還要面對嚴重的「邊際成本」問題。按照中國的生產成本計算,美國海軍一艘主力作戰艦艇在建造過程中所耗費的資金,可以用來生產數百枚甚至上千枚反艦導彈。

由於這些結構性缺陷的存在,空海一體戰要想獲得勝利,將不能依賴於想辦法躲避敵人的導彈,而是打擊位於敵方境內縱深地帶的指揮中心、通信網絡、偵察系統以及基地網絡中心,這樣才能阻止前沿作戰部隊發射大量導彈。

這種打擊將意味著攻擊對手的天基系統、計算機網絡和基礎設施,這會牽連到更廣泛的經濟態勢和社會穩定。

一些專家對空海一體戰持批評態度,主要原因是這種作戰方式讓結束一場衝突變得更加困難,而且會讓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例如太空領域和網絡戰領域,這兩方面對美國而言尤其脆弱。

拉攏印度並不順利

美國將無法在一場亞太武力競賽中戰勝中國,而且華盛頓目前也沒有計劃要這麼做。中國已經擁有了驚人的科技和工程能力,相反美國的決策者們需要發現持久的戰略優勢,而不需要維持武器在性能或數量上的領先。

羅伯特·哈蒂克認為,地緣優勢可能就是這種持久的戰略優勢之一。在一場衝突中,從日本沖繩到台灣島,再到菲律賓的這條第一島鏈,將成為封鎖中國海軍的屏障,並且能讓美國和盟友部署更多的監控設施和導彈。

中國可能會把這些帶有戰備性質的舉動看作是一種挑釁,不過從美國亞太盟友的角度來看,這些舉動將擾亂中國的軍事計劃。

第二,美國及其盟友在作戰規劃和執行複雜的軍事行動方面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因為這些軍事行動需要多國軍隊間的配合。

由於在亞太地區擁有長期建立的盟友和夥伴網絡,美軍指揮官和友軍的指揮人員在共同執行軍事行動方面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這也是空海一體戰利用和擴大美國地區盟友優勢的重要方面。

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的最強大的優勢就是盟友網絡本身,華盛頓眾多的盟國(簽有安保條約的國家)和夥伴國家將會為美軍及友軍的決策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美國軍事力量在亞太地區如果能夠部署得更加分散,在臨時或輪轉基地不斷調整兵力,那麼中國利用現有軍事力量獲得優勢將變得更加困難。

為了獲得軍事優勢,中國將不得不攻擊更多的國家,並將這些國家捲入戰爭且把他們推向美國一方。對於北京而言,這一前景無疑會阻止戰爭衝突的爆發。

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在亞太地區打造更大的盟友網絡,這樣一來就會起到更強的威懾效應,每個成員國所面臨的危險也會大大降低。

美國與澳大利亞、新加坡和菲律賓商談建立新的輪轉基地,就是美國執行這一策略的有利證據。不過,由於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美國需要在亞太外交上獲得更多的成功。

然而,如今美國軍方的決策者在西太平洋面臨著不太順利的苗頭。印度《商業標準報》的文章稱,美國認為印度具有在新亞洲戰略下成為美國「最關鍵夥伴」的潛力,但是這一戰略明顯是一種遏制中國的策略。

許多印度專家給華盛頓的過度期望潑了一盆涼水。他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包括印度)會冒著惹惱中國的風險投入美國的懷抱。

邊境土地問題的確是印度與中國涉及的主要糾紛,儘管華盛頓可以向印度提供武器(輕型榴彈炮和重型運輸機已在訂購之中),但若中印在拉達克和藏南地區爆發戰爭,美國能做的事情非常少,印度只能依靠自己。

因此,《商業標準報》的文章認為,印度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美國合作,但不要拿與中國的關係作為代價。即使是那些與中國存有領土糾紛的東南亞國家,他們在與華盛頓交流時仍要回頭看看中國,因為中國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

所以,羅伯特·哈蒂克在文章中稱,亞太地區的盟友網絡是中國無法迅速抵消的優勢。

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決美軍在西太平洋面臨軍事挑戰的「鑰匙」,將取決於美國是否能在亞洲獲得更多的外交成功,這樣美國的亞洲盟友網絡才會有更強大的火力。

      責任編輯:研瓊
美國宣佈延長對朝鮮制裁      [2012-06-19]
神九發射2小時後 美國飛行器神秘返回地球      [2012-06-18]
美國賭王願砸1億擊敗奧巴馬      [2012-06-18]
華人大量代購奶粉 美出限購令      [2012-06-17]
4月中國淨增持美國債15億美元      [2012-06-16]
美國探測器到達太陽系邊緣      [2012-06-16]
美國會眾議正式對排華法案致歉      [2012-06-16]
美國:動用核武保韓國防朝鮮      [2012-06-16]
美太平洋司令:即將訪華 防誤判      [2012-06-16]
美眾院將對歷史上排華法案致歉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