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10年10月2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出席上海世博會香港活動周開幕典禮。新華社 【文匯網訊】據新京報報道,崇尚自由,尊重法治;回歸15年,香港與內地達成雙贏格局;「一國兩制」給香港龐大發展空間。
曾蔭權簡歷
1944年生於香港。
1967年加入港英政府,出任多個重要職務。
1997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位財政司司長,後任政務司司長。
2005年-2012年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5月29日,香港添馬行政長官辦公室,曾蔭權一身西裝,戴著標誌性的蝶形領結,出現在媒體記者面前。紫紅相間的領結,顯得頗為喜氣。「煲呔(領結)曾」的稱呼就來源於他愛系的領結。
四十多年的公務生涯,讓他一舉一動極有規範。進門先環視四周,從門邊開始,二十多人逐一握手,笑容標準而親切。
坐下,拿出ipad,開自己一句玩笑,「不能不用ipad,最可靠」。他的普通話在香港人中稱得上標準,只是個別用詞還稍顯吃力。他說自己學普通話是45歲,「怎麼講也講不好了。我也不怕了,他們笑我也不怕了」。
在整個訪談中,有兩點讓人印象深刻:一是他一直強調內地和香港密切的融合;另一方面就是他所說的,我相信香港人。幾乎對每個問題的回答他都會提及,香港人的核心價值。
他說一直以來,他所做的就是維護香港人關於法治和自由的核心價值。
談效率
香港人常與完美做比較
記者:香港回歸十五週年,談到的「一國兩制」,有說法說現在「一國」多了,「兩制」少了,對此你怎麼看?
曾蔭權:香港人不跟任何地區比較我們的成就,他的角度是從完美的角度看香港,所以批評我們「一國」多,「兩制」少,但是也有人講「一國」少了,「兩制」多了。
香港人這15年之中,愛國情懷老實講是深了很多,對國家認識更深,你可以看四川省發生地震的時候,香港熱心支持重建的項目。
「兩制」來說,我們的法律、政治、民生,每一方面的發展都是香港的發展,也是鄧小平先生講的「一國兩制」,香港的制度,香港的生活方式從來沒有改變。
當然,也有人講,目前這是國家強大起來了,對香港的影響力大,但是國家現在影響是全球性的,不單是香港。更重要的是,中央政府根據「一國兩制」基本法辦事,香港擁有的自由沒有改變,我們香港的生活方式沒有改變。
我們做得當然不是完美的,很多事情我們會做得更好,但是「一國兩制」成功落實在香港是毫無疑問的。
記者:最近有一篇文章,香港導演嚴浩說香港回歸十多年來,最大的感受是香港政府的行政效率相比港英政府時期有了巨大的提升,你自己的感覺呢?
曾蔭權:香港效率是很高的。我們有一個健全的公務員制度,各方面的管理,是世界一流的。
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自滿,香港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地方。香港尊重言論自由,港人的期望也不斷地改變,變得多元化,所以香港人對公共服務的要求,目標已經不是與其他地方比較了。他們講的是,我們不要跟別人比較,而應該跟完美比較,這個是我們面對的挑戰。
香港人是忠實法治的,所以特區政府對法治精神特別重視,任何新的政策一定要守法,根據基本法辦事,根據本地法辦事。但是,這樣也出現大量的訴訟,對於政府的政策有不少的挑戰,這個也是影響我們效率的一個原因。
我們很清楚,香港人對我們香港特區政府的表現還有保留,我們希望香港保持高效率,和尊重市民挑戰政府的權力方面做適當的平衡。
談制度
背靠祖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
記者:你喜歡說一句話,做好這份工。從你最近的一份施政報告中可以看到,在民生領域,你用了特別大的篇幅。你對自己在任以來的民生工作如何評價?
曾蔭權:香港是資本主義的社會,我們民生工作在不停地做,有一個不可克服的問題,資本主義就是貧富差距的問題,難以全面解決。
我們長遠的方法就是投放不少的資源做教育培訓,特區政府是23%開支放在教育培訓,差不多是投放比例最多的地方,但還不夠。
第三屆政府2007年以來確實做了不少的工夫。第一,我們引進最低工資,以保障底層人的生活;醫療服務我們也加強不少,這五年我們增加了開支,增加了40%;福利方面增加了28%,這個是很重大的數目,但是我從來沒有自滿,感覺這方面要繼續做。
我相信梁先生也會繼續做,我們香港一定要保持。對於民生方面,也一定要繼續努力,在不影響我們全面競爭力的情況下,我們盡量把剩餘的資源做一些民生的工作,特別是我們面臨老齡化的問題,這是香港接下來二十年要面對的最嚴重問題。
記者:回歸15年以來,香港和內地在經貿、文化眾多新的領域有了更密切的合作,你覺得回歸15年香港經濟上得益於「一國兩制」政策的因素有多少?
曾蔭權:「一國兩制」下,我們可以做的東西非常多。基建方面,有鐵道發展,香港和廣東聯繫起來;商業方面,有CEPA的成立;在貿易方面,對國家來講,商品貿易差不多全體都自由化,加上服務行業方面優待香港,也是一個一體化的發展。我相信,如果沒有「一國兩制」的政策,不會有這個效果。
因為我們背靠祖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我們能夠維持香港的增長力。最困難的時間,我們香港也沒有融資的困難,我們市場繼續地發展,繼續給內地企業、外國企業投資的機會,利用這個機會,提升了我們香港的作為。
「一國兩制」給我們更龐大的空間來發展的機會,這是我們香港的優勢。一方面,我們得到國家的支持,擴大自己專長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協助內地的企業、機構融資。目前為止,內地在香港融資已超過三萬億,也是我們香港對內地發展的貢獻,這是雙贏。
另一方面,香港原來的生活方式沒有改變,是自由也是有法治的地方。
談價值觀
雙贏格局已經達到
記者:剛剛你也談到,回歸15年來還有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香港人認同感加強,比如香港的中小學生開始設立一些國情課,有很多公務員願意去內地的大學去學國情。你怎麼評價這種認同感的加強?
曾蔭權:這是維持香港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家一富強,一個文明的地區,進入了穩定的軌跡,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一定要利用這個優勢,年輕人一定可以看到的。
我們希望,不但是我們香港人,內地同胞也認識香港。去年,有4000萬遊客來香港,有2000萬是內地來的,這是我們和內地交往緊密的具體表現。這表示一個雙贏的格局,已經達到了。
記者:我想在軟的領域裡,特別是一些價值觀的地方,比如,深圳很早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也是因為它比鄰香港,瞭解香港對效率的追求。香港和內地在這種層面的交流,你怎麼看?
曾蔭權:不單是一個效率方面,軟件方面互相的影響還可以繼續努力,相信現在已經開始。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離開了母體一百多年,互相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我對這方面很有信心的。
我們既需要跟別人學習,內地有很多地方也可以跟我們學習。對於愛國的情懷,對於國家的觀念,我們香港人需要去培養的;對香港城市管理方面我們可以分享,互相學習就是我們一個進步的表現。
談交流
「絕對需要內地人來香港」
記者:香港和內地一直合作比較緊密,但是,近來集中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說旅遊服務方面的問題,內地和香港網民在網絡上的爭吵,你如何看待?
曾蔭權:香港是國際城市,我們歡迎世界各地的人民到香港,香港人會尊重和包容文化差異。
有時有意外發生,我想你講的是旅遊方面出了一點事。香港人知道要尊重內地人的文化,有些事情應該是用包容的態度來處理,很多小的事情,不去諒解就會發生(爭吵)。
這一兩件事情發生之後,特區政府也全面檢視旅遊業運作規管的架構,我們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一團一導遊」,還有我們的旅行車有違規的記分制制度。所以,目前情況跟半年前、一年前已經不同了,特別是,我們加強對接待內地入境團的管理。
記者:大家非常關注雙非孕婦的問題,你如何看待雙非問題,未來的政策趨勢如何?
曾蔭權:我希望大家理解我們需要先妥善照顧香港本地的孕婦,這是我們服務目標的第一位。
本地的醫院跟內地相關的部門已經聯手推出了多項行政措施,目前的困難已經解決了不少,我們打擊的是有的中介公司來協助沒有經過預約的孕婦,父母也不是香港人但來香港生育,這個對孕婦的身體也不好,健康也不好,而且香港的醫療系統承受不了壓力。
這個不是講我們不歡迎內地人來香港,我們絕對需要內地人來香港,我們也希望香港人多去內地,兩方面的交流應該是不停的。
我們的孕婦產檢方面,希望得到內地同胞的理解,我很歡迎他們來,如果我們有資源,我們歡迎他們來香港。
但是,目前為止我們有一點困難,這個方面我們做點工夫,醫療服務是我們發展的一個目標,我們不會放棄這方面的發展。
談7年任期
一生最大的光榮
記者:你剛才談到還有30多天任期就滿了。今年「兩會」時,你在北京曾經說到人生是短暫的,你對國家是有期許的,那麼,你對香港對祖國的期許是怎樣的?
曾蔭權:我們回歸了15年,香港憑著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優勢,我們取得了穩步的發展,保持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我對香港,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也充滿驕傲。
雖然還有30多天,能做的事情也不少,我們有競爭法要立法,還有下屆政府的改組也要立法,30多天還有很多事做,他們要我的命,要我做很多東西,這30多天也蠻緊張的,我們做最後一分一秒的爭取,做到最好,悄悄地離開。
記者:在你任期的七年內,最大的欣慰和遺憾是什麼?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
曾蔭權:我在去年11月份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說過,我多年的公務生涯中,我有一個很強烈的信念就是相信香港人,我相信香港人是理性的,相信他們的包容可以求同存異,尋求共識,有事情發生可以應對挑戰,還有香港是崇尚自由的,尊重法治,要公平、要公益,愛廉潔,多元、包容,這個是成為我們香港所謂的核心價值。
保護這個核心價值,我從來沒有動搖過,一直是我施政的原則和信念。
四十五年多了,我有個機會為香港人服務。其間,確實有高低,有起伏,有經歷困難的苦困,也有嘗過成功的喜悅,但是,我知道的一點經驗是,隨著技術的發達,社會開放,民情也在不斷變化,掌握起來越來越難。
我從來沒有放鬆過自己,但沒有感覺真的可以克服所有困難,每天有新挑戰,有新的應付的方法。
記者:你怎麼評價自己這7年的特首生涯?
曾蔭權:自我評價是一件蠻危險的事情,這個應該是留給社會和歷史來做,但是作為差不多半個世紀的公職人員,能夠和香港人一起走過一個曲折,但始終是光明的路,這是我一生最大的光榮。
記者:你之前每次到內地的時間都非常短,將來時間多了會常去內地嗎?
曾蔭權:會,一定會的。我會帶上相機每個地方拍拍,我喜歡攝影,我有幾個願望,我要到訪每一個實地,我要看看內地秋天紅葉的情況,我有很多東西要做。卸任之後,我能更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曾蔭權的香港精神
「高效率」:曾蔭權公開場合多系領結,這成為他個人的鮮明特色。曾蔭權曾說過,系領結是因為「效率高」。
「獅子山精神」:香港將逆境中自強的精神稱為「獅子山精神」,曾蔭權從小家境貧寒,一家八口住在警察宿舍,沒有機會上大學。最終,依靠自己奮鬥實現了「香港夢」。
「永不放棄」:1997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蔓延到香港,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炒家大量拋售港元,恆生指數一年中狂跌了一萬點。
1998年8月,「金融大鱷」再次發動大規模拋售港元行動,香港經濟陷入危機。作為港府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決定動用外匯儲備,入市對抗金融炒家,並聲明願承擔一切責任。最終獲勝。曾蔭權說,父親曾經教過他永不放棄。
「做好這份工」:曾蔭權愛說「做好這份工」。在多個場合及闡述競選施政綱領中,他都說到了要「用心做好這份工。」對香港人來說,這是一種職業精神。
曾蔭權談香港回歸十五年成就
1、經濟方面:標準普爾,香港從1997年到目前已經升了三級,也是最高一級,在亞洲區只有兩個經濟體系得到了3A評級,就是香港和新加坡。
香港的經濟自由度是全球第一,美國的傳統基金會連續18年評香港為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還有最近令我們興奮的是瑞士世界經濟論壇,他們有一個區別金融發展的基數,香港名列第一。有史以來,這是首個亞洲城市獲得這個評級。
2、人均GDP:香港人的人均GDP,人均本地生產總值1997年是2.7萬美元,到目前為止大約是3.5萬美元。作為第一世界的一個成熟金融體系,得到這樣上浮,還是不錯的。
3、民生方面:實施了最低工資,增加了社會保障,改善了醫療服務,推出了新的就業交通補貼,推出一個關愛基金,關愛香港最窮的基層市民的生活。另外,長者的交通優惠很快實施。
4、政治方面:今年的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就已經更加民主,將選委會擴大到1200人。此外,定下了普選的時間表,也是一個很大的成果。
根據2007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決議,香港在2017年可以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在行政長官實現普選之後,可以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