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炒作中國能打美國回50年前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南海網報道,神九「飛吻」天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國大步跨入太空,外媒解讀時五味雜陳。

神九、天宮太空「接吻」,「實為練習捉敵國衛星」

探海底地形、測深海通訊,「『蛟龍』為中國潛艇探路」

《世界報》報道:「神九對接天宮」!中國讓外界再次睜大了眼睛。不過,對於中國太空的大踏步前進,外媒的表情從來不會在「感歎號」上多作停留,隨之而來的是大大的「問號」。

中國「太空野心日益膨脹」,中國人「正傾全力主宰宇宙」,各種聲音一股腦地撲向中國的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美媒表示,「神九」將有利於中國在未來的太空大戰中「監視對手」,甚至成為「射瞎或摧毀敵對衛星」的太空作戰平台。

更令人吃驚的是,有媒體甚至表示,此次「神九」與「天宮一號」的手動交會對接是要演練中國在太空「俘虜其他國家的衛星」。

有香港媒體指出,「若美國衛星體系遭中國重創,美國的戰力將退到上世紀60年代」。

「中國龍的爪子不僅伸向太空,也伸向深海」,德國《世界報》的話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中國的「深海野心」。在「蛟龍」號下水的瞬間,外媒已經描繪出了中國在未來的深海大戰中「稱霸海底」的前景。

有分析指出,中國最具有威懾力的核潛艇的下潛深度只有300米左右,這讓其很難避開美國的反潛機,而「蛟龍」的突破將使中國核潛艇「脫胎換骨」。此外,為核潛艇勾畫「海底地圖」、切斷敵人「海底光纜」、試驗更先進的潛艇指揮通訊系統等猜測也充斥著媒體的報道。

「太空霸王」、「海底霸王」,外媒將一頂頂「高帽子」扣到中國頭上。對此,有中國專家指出,中國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的決心不會因為別人說什麼而改變。

「人有我有,人沒我有」,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不僅要參與太空與海洋的和平開發,而且也將在遏制別有企圖的國家進行所謂「太空大戰」、「海底大戰」上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反衛星能力」聳人聽聞

中國「太空野心日益膨脹」,在美國CNN的報道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金裡奇危言聳聽地表示,「每一個嚴謹的分析人士都能看出中國人正在傾全力主宰宇宙」。報道稱,新的太空計劃將有助於中國「以此為平台監視潛在對手,或者研製能射瞎和摧毀其他衛星的激光武器」。

在外媒眼中,一個證明中國「太空軍事野心」的最明顯「證據」莫過於,所有航天發展都有「中國軍方的身影」。

日本富士電視台說,在中國,航天事業屬於軍方分管,這讓世界不能相信中國會和平利用太空。中國舉國家經濟實力致力於太空發展,「其實是為了實現擴張」。

CNN也表示,中國太空項目主要是由國有企業或軍事附屬團隊負責實施的,很多飛行員和工程師都是現役或復員軍官。

中國承諾決不將太空研究用於軍事目的,但美國依舊對中國的太空行動憂心忡忡。「超過95%的太空技術都有雙重用途,也就是說它既有民事用途,又有軍事用途」,美國戰爭學院學者瓊·約翰遜·弗裡茲說。「儘管美國在技術上遠遠領先於中國,但中國確實有一些美國缺乏的關鍵性東西。」

其中,美國最「關切」的是中國「射瞎和摧毀衛星」的能力。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道,早在2011年,美國國防部發佈「十年國家太空安全戰略」報告時,美國太空防務政策副秘書長格裡戈裡·舒爾特就猜測稱,中國正在開發「太空戰」武器,用於摧毀衛星或阻攔衛星信號。

據美聯社報道,2007年,中國曾使用一枚中程彈道導彈擊毀一枚本國廢棄的氣象衛星,這讓美國「印象深刻」,也促使後者更加「關切中國足以擊毀航天器的太空戰能力」。

美國軍事專家臆測說,激光和「動能攔截導彈」等尖端技術,是中國研究在大氣層外和太空部署導彈攔截系統的兩大殺手鑭。

美國國防部《2011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2007年後,中國還研製在太空利用激光、籽子束或高功率微波等攔截導彈的武器。美國國防部說,中國通過載人航天飛行和探月工程大幅提高了太空戰爭所需的追蹤及識別飛行器技術。

美國媒體認為,在「天宮一號」分別與「神八」、「神九」飛船對接後,這項技術對未來的「太空戰」意義非凡。中國已擁有截擊低軌道巡航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等技術,主要用於導彈末端攔截,其實力僅次於美國的「標準ⅡA」最新型號攔截彈。

此外,美國國防部還指出,中國還在研製在高度80公里以下的外氣圈,利用高速運行的物體動能破壞導彈的「動能攔截導彈」,和在大氣層最外圈對導彈或航天飛船進行攔截的技術。

2010年,中國成功進行了「陸基中段導彈防禦系統(GMD)」試驗,在距地20公里空中對發射軌道中段的彈道導彈進行了攔截。這在2007年「打衛星」後再次震驚美國軍界。

香港《南華早報》曾透露,對於中國相關試驗的消息,美國往往能「第一時間獲知,並通報盟國」。不過,一直風聞的「中國激光、粒子束或高功率波等導彈攔截技術」,至今沒有任何報道。

多數揣測將目光盯在「神舟」系列飛船上,有報道稱,「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已秘密進行這類實驗,它們據稱被安裝在這些飛船的留空軌道艙內,在飛船降落後,還能進行為期近半年的試驗任務。「神舟八號」和「神舟九號」也被認為不排除更高端的武器試驗。

此外,MSN此前有消息稱,中國一直在拉近兩顆軌道衛星的距離,進行衛星機動飛行演習。報道稱,中國「有可能意在發展某些專業技能,以便『潛伏』在其他衛星附近,一旦危機爆發,便於竊聽甚至癱瘓敵方衛星」。

中國能把美國打回50年前?

「若美衛星體系遭中國重創,戰力或退到60年代」,6月18日,香港中評社以此標題解釋「美國可能不會對中國太空技術的快速發展掉以輕心」的原因。

香港《信報》指出,當前中國在太空規劃和技術上的進展,可能比GDP的持續增長更令美國震驚。報道稱,希望牢牢掌握「制太空權」的美國一直把太空規劃視為重頭戲。

由於在偵察、通訊和定位衛星應用方面的優勢,美國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制太空權」,這使得美軍相對於其他國家軍隊的優勢,就像「一支拿著來福槍的近代軍隊與一支拿著弓箭長矛的古代軍隊」。

最鋒利的獠牙也是最柔弱的「七寸」。《信報》指出,先進的衛星系統和全球定位讓美國依賴「單向透明」實現精確打擊,在現代戰爭中佔盡便宜,但這雙「鷹眼」哪怕部分失去功能,則美軍通訊、定位和偵察等手段必受重創,美軍打一場高科技局部戰爭的能力,與其他大國軍隊相比,「就退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

也就是說,中國通過反衛星大戰,能把美國軍力打回50年之前。

在對太空的定位上,美國國防部認為,「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而早在1969年「阿波羅」號飛船成功登陸後,美國人就有一句更明確的名言:「太空中的領導權,就意味著地球上的領導權」。美國《國防部漫談》報道稱,「太空中的一切資產都是美國高科技的根基」。

國際戰略學者上官青雲告訴《世界報》說,對於美國來說,對太空的控制已是「命脈」,因此,當中國在太空一旦有所進展,美國就不免要以懷疑的目光上下大量,並製造所謂中國「太空威脅論」,為自己發展太空武器造勢。

《共青團真理報》表示,「由於要預防並對抗中國的太空軍事行動,同時研究太空戰新戰法」,2011年下半年,美國成立了主管「太空戰事」的全新機構——太空防禦局。

不過,在路透社看來,「天宮一號」只是個試驗艙,而不是太空站的組成部分。但是對接任務卻是中國最近一次展示「不斷增長的太空實力」而已,中國離趕上現在的「太空超級大國」美國和俄羅斯還有很遠的路。

與美俄航空技術相比,「神舟九號」究竟處於什麼地位?大多數媒體都喜歡拿來對比一下。

美國戰爭學院學者瓊·約翰遜·弗裡茲說,「做個比較的話,它大概就相當於美國處於雙子星計劃時期。」CNN表示,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系列宇宙飛船,與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艙類似。

2003年,也就是約翰·格倫成為首個登上繞地軌道的美國人之後第41年,中國才把宇航員送到太空。當年,楊利偉上校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在繞地軌道上運行了14圈後很快成了名人,幾個月後,他被升為將軍。

香港中評社指出,1992年1月,北京決策層正式決定啟動耗資巨大的載人航天工程,代號為「921工程」。現在的「神九」相當於前蘇聯、美國早期的載人飛船工程。

報道稱,始自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美國的宇航局競相展開載人飛船工程。比如女航天員進入太空,1963年前蘇聯把人類首位女航天員送入太空,20年後,美國首位女航天員於1983年進入太空。

不過,在這20年期間,美國實現太空實驗室計劃,先後把多批航天員送入太空,並在1969年首次把航天員送往月球。「論太空規劃和技術,今天中國與當年美國相比,還有頗大差距。」

「蛟龍」為中國核潛艇探路

對於「神九」與「天宮一號」的手控對接,港媒稱,這是因為如果自動對接出現意外狀況,便可由手控對接解決問題。人腦畢竟比電腦更可靠,手控交會對接要求一次成功;一旦兩個高速飛行體發生碰撞,對接機構受損,「天宮一號」就再也無法對接了。

不過香港鳳凰衛視引述外媒的報道稱,手動對接的目的是為了「演練衛星捕捉」。究竟這樣如何「捕獲衛星」,並沒有詳細介紹,但此前有外媒稱,中國會將「航空器」藏匿在其他衛星附近,一旦發生突然情況,則可能「捕獲敵對衛星」。

「中國龍的爪子不僅伸向太空,也伸向深海」,德國《世界報》的話提醒人們,在「神九」上天之前,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5日以6671米的深度創下中國海底深潛最新紀錄。

報道稱,中國這個「海底深處的狩獵者」將使中國在爭議海域又多了一門武器,將來中國可能為爭奪資源掀起一場海底戰鬥。探索馬裡亞納海溝,這被認為是中國「試圖把深海採礦的科幻情景變為現實」的舉動。

與「神舟」一樣,中國「蛟龍」的每次出海也免不了引起外界對「中國軍事意圖」的大量。英國《每日電訊報》稱,「蛟龍號」代表著中國一直在積極發展強大海底實力。

日本富士電視台更表示,這裡面也有軍方的介入。美國《華爾街日報》曾表示稱,下潛更深的「蛟龍號」可用於截獲或剪斷海底線纜,或維修、救援海軍潛艇。

有分析認為,「蛟龍」號之所以探測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這與中國核潛艇的戰略處境有關。面對美國、日本對中國的「島鏈圍堵」策略,中國潛艇部隊是突破第一島鏈圍堵的利器。

為加強對中國潛艇的「監控」,美日苦心經營,並建立起一套複雜的監事體系,重點是中國潛艇的電磁特徵和通訊信號。

據日本《朝日新聞》與台灣地區《中國時報》報道,早在2007年,為防範中國大陸潛艇,美日聯合台灣地區在台灣島南北兩端鋪設海底電纜,向北經過釣魚島與琉球群島相連,向南穿過巴士海峽連接菲律賓,建立了一套水下監聽系統,通過分析海底聽音器、海流波動等方式來判斷與搜集中國潛艇的活動。

有分析表示,在中國潛艇中,美國最害怕三艘核動力潛艇——094核潛艇,由於裝備「近百枚核彈頭」,一旦進入太平洋,將可能對美國構成極大的戰略威懾。

不過,衝出島鏈的另一個制約因素在於中國潛艇的下潛深度平均在300米左右,而俄羅斯潛艇達600米,美國也在四五百米。這制約了中國潛艇跨進深海的活動能力。

分析認為,中國潛艇下潛的一大制約在於製造潛艇的鈦合金不能承受更大壓力,不過,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曾表示:「能到5000米以上,證明鈦合金的材料已過關了」。這對於深水潛艇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張召忠還表示,「蛟龍」攜帶的電子技術領先美俄。分析認為,「蛟龍」號的先進高速水聲通信功能,可將水下的語音、圖像、文字等信息實時傳輸到母船上。這一關鍵技術對核潛艇及時接受北京核反擊的命令有決定性意義。

「上天下海,中國和平利用太空和海洋的決心不會因為別人說什麼而改變」,北京學者張惠東告訴《世界報》說,「人有我有,人沒我有」,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不僅要參與太空與海洋的和平開發,而且也將在遏制另有企圖的國家進行所謂「太空大戰」、「海底大戰」上發揮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glory
中國內地首部性別平等地方法規正式出台      [2012-06-30]
王立軍辭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2012-06-30]
中共黨員總數達8260.2萬名      [2012-06-30]
中山稱武警開槍打死人純屬謠言      [2012-06-30]
新疆新源與和靜縣交界發生地震      [2012-06-30]
專家稱中國武器落後俄至少一代      [2012-06-30]
外媒:中國新船塢登陸艦極高端      [2012-06-30]
民營企業家頻現十八大代表名單      [2012-06-30]
趙啟正請辭全國政協常委      [2012-06-30]
澳媒:美牽頭軍演遏華意圖明顯      [201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