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東海南海嚴峻 車輪戰術欺中國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6-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中評社報道,近年以來,尤其是當前中國的東海和南海形勢嚴峻,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怕鬼偏見鬼。日本、越南、菲律賓乃至馬來西亞等其他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對中國實行車輪戰術和聯合騷擾、突擊戰術,加之美國聯合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域外無關國家以所謂自由航行權的偽理由不斷鼓噪和介入,令中國一次次嚴正抗議、強烈譴責。

在黃岩島海域應對菲律賓的挑釁舉動暫告一段落,中國似佔得一些優勢,但缺乏果斷決心又導致拖泥帶水。面對菲律賓的不斷叫陣而缺乏後續應對決心和對策,更談不上趁勢一舉拿下菲律賓佔領的中業島等重要島嶼。在外界和國際社會看來,世界級大國也不免顯得狼奔豕突、首尾不能相顧、內外無法協調。堂堂大國,面臨此空前的對外被動局面,不免讓人感歎,催人反思,激發民間強烈的情緒也就不足為奇。

菲律賓繼續混淆是非,總統阿基諾三世訪美回國後,菲律賓聲稱與中國達成默契,雙方船隻同時撤離黃岩島海域。而事實是,中國從來也不應該有這樣的綏靖默契。中國外交部門隨後否認存在類似默契並再次警告菲律賓不要再度無事生非。但菲律賓似乎置若罔聞,絲毫沒有畏懼之心,繼續叫陣。當然,菲律賓的確是一盤小菜,對這樣一個小國大動干戈也的確會讓人哂笑,但在黃岩島海域打一場小規模的漂亮殲滅戰總還是可以的吧。最其次,在經濟上持續卡緊有關無賴的脖子也是可以的。但為什麼不堅持下去。如此下去,如何得了?

菲律賓還在鬧騰,日本當然也沒有閑著。日本國家上下相互配合,紅臉白臉一起上,在朝在野黨一起上,儘管聲調不太一樣,但實質目的和立場驚人一致:中國的釣魚島在日本人看來,不存在任何爭議,是日本的「固有領土」。將反華作為畢生事業、不死不甘休的政治無賴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不過是跳到前台的一隻跳蚤而已。針對中國的海洋調查船調查釣魚島海域的正當行為,日本議員在中國釣魚島圍釣之後,石原慎太郎6月12日在都議會會議上表示,東京都政府將加快「購買」釣魚島的進程,並將在近期派遣船隻前往釣魚島開展「調查」,不排除「登島」的可能。當然其間少不了日本軍警艦隊的侵略性護衛。

連近期被中國人民和媒體圍堵和討伐的特殊人士加籐嘉一,在對所謂中國人的「誤解、誤會」感到「委屈」的同時,也不忘旗幟鮮明地指出,「對釣魚島歸屬,我可以委婉表達立場,但無疑捍衛日本對釣魚島的『主權』,因為我是日本人呀!」。日本新聞網6月19日大肆炒作所謂中國政府已經在上海附近的舟山群島集結了800艘漁船,計劃在近期「進攻」釣魚島,指出這些漁船大都屬於民兵武裝。其實,即便中國漁船維護中國釣魚島主權,有何不可嗎?因為船主是中國人呀!

日本還要通過不斷鬧騰,強迫中國在中國東海重開所謂「東海開發」談判,企圖在牢牢控制中國釣魚島、琉球群島的同時,把中國的東海劃走至少一半!從而在中國東部牢牢鎖死中國的出海通道和戰略大門。這就是日本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真實立場和一貫目的,幾百年來一貫如此。中國某些人士,為何還對「中日友好」、「戰略互惠」抱有幻想和指望呢。

越南的一系列組合拳,不僅是與日本、菲律賓等周邊侵略國家互為犄角、遙相呼應,不僅是受到美國、印度以及其他軍事合作大國的鼓勵或默許,更是看準中國每年例行重大盛會或慶典的維穩心態,借助所謂的共同信仰幌子,肆無忌憚地大鬧中國南海。因為它同樣非常確定地認為,中國決然不會對它臨機決斷、果斷軍事反擊,從而一舉收復被佔領的南沙島礁。

中國對越南的活動依例強烈抗議和譴責,要求越方切實恪守中越雙方共識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精神,不採取使形勢複雜化和擴大化的行動,為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應有努力。

其實,近年來才被中國某些方面承認的所謂南海問題和東海問題,所謂解決起來困難重重的天大難題,不過是自我緊張、嚇唬外加不作為的後果。它本不該是國家和民族的大難題,本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戰略決心和意志問題而已。

      責任編輯:Winnie
三沙市經濟價值達數十萬億元      [2012-06-22]
全國人大致函越南表明南海立場      [2012-06-22]
美媒:中國海監有膽滋擾美艦船      [2012-06-22]
中國設三沙市管轄南海三群島 專家稱系宣示主權      [2012-06-22]
台媒:越南派4架戰機赴南沙群島      [2012-06-19]
日媒:解放軍不準備對南海動武      [2012-06-19]
梁光烈與新加坡防長談南海問題      [2012-06-18]
中方:望菲律賓在黃岩島問題上約束言行      [2012-06-18]
羅援:南海局勢質變 需海軍護漁      [2012-06-17]
學者:東海局勢趨緊 中日戰不遠      [201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