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社報道,香港特區財政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接受中新社專訪,他說:「回歸15年,香港人憑著一股拼勁,配合國家多項惠港措施,成功克服3次危機;內地經濟已成為香港前進的主要推動力。未來,特區政府致力於連通內地金融市場,提供股票、債券和人民幣產品的全方位投融資服務,發展多元化的國際金融中心。」
2009-2011,香港股票融資市場連續3年雄霸全球IPO之首;人民幣債券從5年前的100億元大幅擴容至去年的1040億元,見證了離岸人民幣市場「從無到有」的演變。陳家強表示,所有的變化離不開香港成熟的金融監管體系,更歸功於兩地資本市場的迅速融合。
他回憶稱,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經濟跌入谷底,適時出台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真正打開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命脈,香港得以不斷分享祖國經濟的發展成果,最終從2003年起逐步擺脫衰退陰影,重振本地經濟。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特區政府在第一時間與中央部委達成共識,共同採取一系列刺激出口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措施,效果立竿見影,兩地經濟幾乎同時復甦。
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內地累計審批港資項目34萬個,涉及港資5537.67億美元,相當於1996年底的逾5倍;香港已成為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亦是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投資目的地以及融資中心。
展望未來,陳家強認為,不僅僅是IPO,香港要做的是一個提供全方位融資服務的國際金融中心,包括企業債券、商品期貨以及方興未艾的人民幣資產管理業務。要實現這些願景,特區政府必須與內地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繫,分別從貿易、投資和資本市場入手。
27日,中央政府宣佈,將推動滬深港交易所聯合設立合資公司,並同時推出內地與香港兩地市場互相掛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產品(ETF)。陳家強認為,措施可有效打通兩地金融市場,為香港進一步推出更多以人民幣定價的投資產品打下基礎。
他透露,與國家證監會就增加人民幣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的談判也較為順利,他預計更多香港的離岸基金將得以投資內地資本市場。
面對來自倫敦、新加坡等外圍中心的威脅,陳家強重申現階段合作大於競爭。以倫敦為例,香港可為整個歐洲時區提供全套的離岸人民幣清算服務,一起將人民幣這塊「餅」做大,共同分享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商機;提振本地就業的同時亦可激活資本市場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