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梁振英能在今年3月的香港特首選舉中獲勝與他的競選班底———「香港專業聯盟」和「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有很大關係。這兩個機構都是由梁振英一手建立,「香港專業聯盟」由十個專業團體組成,涵蓋律師、會計師、工程師、測量師和建築師等專業領域,人脈很廣,在特首選委會內坐擁不少鐵票地盤。「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更是香港舉足輕重的智庫組織,對梁振英制訂參選政綱作用很大,一直被視為是梁的智囊。日前,《環球時報》記者在香港專訪「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聽他講述香港回歸15年來的變化,並展望梁振英上台後的施政。
環球時報:香港回歸15年,民生和社會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志剛:總的來說,香港現在的情況比起1997年更好。比如,2011年,香港人均GDP是3.4萬美元,這比1997年的2.7萬美元增長了很多。又如,最新公佈的失業率只有3.2%,幾乎達到全民就業的程度。當然,近年香港社會也出現不少問題,如年輕人缺少向上流動的機會,以及近來發生的退休官員涉貪案件,這為香港未來發展響起了警鐘,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香港已經沒有廉潔。港人對貪污是零容忍的,廉潔一向是香港的核心價值,香港人一定會堅持這一原則。
環球時報: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認同度到底有多高?
張志剛:根據我們的調查,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時升時跌,但基本上香港社會並沒有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97之前,很多港人移民外國,現在已沒有人想移民了,反而回流香港發展的越來越多。這說明回歸後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是有所增強的。目前香港社會出現的問題,其實只是政府管治上的問題,這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會出現,所以曾說「香港已死」的美國《財富》雜誌前幾年也改了口風,承認看法有誤。
環球時報:香港回歸15年,你給「一國兩制」打多少分?
張志剛:如果用回歸前作一個標準,我覺得是超額完成,可以得到200%的分數。首先,97前許多港人的擔憂都沒有出現,如港人仍然享有言論自由。其次,在經濟上,回歸後香港經歷多次金融危機,但在內地龐大經濟實體的支持下,香港經濟表現近年越來越好。不過,特區政府不應該滿足現狀,有必要在制度上進行創新,令社會更公義,這樣人們才會更擁抱香港。因為香港人現在對政府期望和要求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所以政府有必要與時俱進。
環球時報:你怎麼看近年香港與內地的融合?
張志剛:香港回歸初期,市民與內地老百姓的往來很不方便,兩地官員也很少打交道。過了幾年,內地經濟騰飛,老百姓也越來越有錢,香港社會開始有聲音認為,不跟內地人交流,不是有點笨嗎?當時,我跟深圳的朋友聊天,他就建議說,只要讓深圳人免簽證來香港旅遊,就能保證香港財源廣進。其實這就是現在「自由行」的概念。到了2003年,香港社會一片停滯,才推出「自由行」。之後又有人提倡與內地加快融合,認為香港只有跟內地這個大經濟體聯合起來才會進一步的發展。
環球時報:「自由行」的好處很多,但近年也出現一些問題,你對此怎麼看?
張志剛:目前訪港的內地遊客已經突破4000萬人次,他們與港人之間發生一些矛盾,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都是個別事件而已,不必太過介意。我同意「自由行」要適可而止。目前內地遊客數量差不多夠了,香港資源有限,再增加「自由行」城市的話,會擠壓港人空間,影響港人的利益。全世界對旅遊業都會加以約束。政府應該擔當一定的角色,不能讓旅遊影響民生。
環球時報:近年香港社會出現不少問題,你認為梁振英上台後,會推出什麼政策?如何解決貧富懸殊和房屋問題?
張志剛:最重要的是不應再犯「大市場,小政府」的錯誤,政府一定要響應港人對居住、醫療等問題的訴求。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可以從第二次分配入手,如實行最低工資,政府津貼跨區交通費等。房屋問題則可以減低租金和讓有需要的市民入住公屋。目前香港最大的問題就是貧富懸殊,下一屆政府就要調整對低下階層的政策。有人說這樣香港會變成福利社會、第二個希臘。但香港的情況跟希臘相差很遠,不好方面就要修正,不能什麼都不做,新一屆特區政府要勇於承擔政治責任。
環球時報:有人說「香港模式」這幾年退步了,如港鐵在香港和內地接連出現問題。你認為「香港模式」還值不值得學習?
張志剛:「香港模式」並沒退步,港鐵的水平還是很高的。問題在於過去幾年,香港的公司把盈利表現看得越來越重,盡量節省開支,以致水平在不知不覺之中受到影響。我認為,未來香港企業應該反省一下是否以往開源節流得太厲害,搾取利潤太過分,以致服務水平下降。總之,香港要維持高水平服務的話,經營模式要隨情況變化。
環球時報:香港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中將處於什麼地位、扮演什麼角色?
張志剛:香港始終是全國信息最流通的地方,而且香港人也比較聰明和靈活,內地有什麼做不到的,香港都可以爭取去做。我覺得香港現在最有潛力的是辦教育和培訓基地,令香港成為中國的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