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緊盯中國蛟龍號軍事用途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7-01]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法制文萃報報道,北京時間6月27日11時47分,中國「蛟龍」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隨之而來的是西方媒體對「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戰略意義及軍事用途的討論。

外媒熱議「蛟龍」探海

經過多次深潛試驗之後,「蛟龍」號的性能和表現十分穩定,而且操作人員的技術越來越熟練。俄新社的報道指出,「蛟龍」載人深潛器在西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區域正在頻繁挑戰新的紀錄。下潛至7000米,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也標誌著中國海底載人科學研究和資源勘探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蛟龍」號潛水器裝有先進的水聲通信和海底微貌探測儀器,可高速傳輸圖像和語音,甚至探測海底的微小目標。這就意味著,「蛟龍」號的深海運行與作業,能完成水下各種礦產資源,海底地質、地貌,乃至水文洋流等的科學探測、考察與傳輸。

中國一直堅持「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是用於科學研究目的,但美國《華盛頓時報》認為,

「蛟龍」號在通信遙控、電子、機械等方面取得的技術突破,完全可以用於軍事用途,尤其是用於未來深海潛艇的研製。美國人此時的心情多少有點嫉妒和羨慕。因為早在1960年,美國就利用深海潛水器「的裡雅斯德」號,將兩名潛水員送入距離地面11034米的馬裡亞納海溝底谷。美國海軍曾經擁有三艘載人潛水器,但在1998年「海崖」號潛水器退役後,美國就沒有發展新的潛水器。對於「蛟龍」號的軍事作用,前美國海軍軍官多恩·沃爾斯認為,這台潛水器可用於截獲或剪斷海底通信線纜,回收位於海底的外國武器,或者是維修或救援海軍潛艇。

對「蛟龍」頗為關注的還有日本,因為中日兩國在東海海域有著嚴重的主權紛爭。《日本時報》的文章稱,「蛟龍」據稱能為解放軍海軍和國家安全機構執行關鍵的任務。其中包括打入外國海上光纖通信電纜以攔截外交和商業機密,以及繪製高精度海床地圖以協助中國日益強大的潛艇艦隊的行動。

海底資源爭奪戰已經打響

德國媒體認為,「蛟龍」號就像海洋深處的狩獵者,中國日益活躍的「探海」活動將掀起一場海底資源戰。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要求獲得更多的資源,若未來陸地資源供應不足,可能會導致重大危機。所以,中國領導人必須將目光轉向海上和海底資源。

印度媒體稱,中國已獲得批准開採印度洋西南部國際海床區域,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的多金屬硫化物礦產。因為2011年11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與國際海底管理局在北京簽訂了國際海底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勘探合同,該合同為期15年。據瞭解,多金屬硫化物主要包含銅、鉛、鋅、金和銀。這種礦藏主要分佈大洋中脊區域,具有巨大的潛在經濟價值和良好的開發前景,其賦存的環境對於人類認識海洋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美國一些專家指出,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方,中國此次選在這裡進行海下深潛試驗就是為了發現更多的問題和不足,然後在將海下深潛運用到實際應用之前解決掉這些問題。所以《華爾街日報》感歎道,伴隨著深海礦藏越來越有利可圖,中國在太平洋的深潛計劃或將在開發世界海洋潛藏的礦產資源方面超越美國。

中國雄心勃勃的深海勘探和開發計劃僅始於2002年。《日本時報》的文章透露,該計劃資金雄厚,涉及100多家研究所和公司,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業。中國希望利用先進的深海技術,增加其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糾紛中的影響力。此外,中國還希望開發其聲稱擁有主權的近海以及國際水域的油氣資源。

據悉,「蛟龍」號未來的主要任務包括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指定的區域內,採集海底圖片和錄像片段,並探測海下的地勢和地質情況。在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許可下,一旦技術成熟,中國將能夠在該區域勘探礦產和其他資源作商業用途。

南海海底未來不平靜

早在2010年5月和6月,「蛟龍」號就曾進行了17次潛水(最長一次歷時9個多小時),其中一次還使用機械臂將一面中國國旗插在了南海的海底。當時就有西方媒體解讀稱,「此舉象徵著中國要對南海海底資源進軍」。

根據英文維基網站的數據,目前南海被探明的石油儲量大約為77億桶,而有關方面估計南海石油總量大概在280億桶。此外,天然氣的儲量估計大約在266萬億立方英尺。根據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作出的調查,南海具有世界上第三大海洋生物多樣性,使得南海成為世界漁業資源非常重要的地區。《亞洲時報》的文章指出,一旦中國載人深潛技術可以投入實際運用,南海很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練兵場」。

而就在今年5月底,中國深海空間技術研發部門首次向公眾展示了他們最新研製成功的中國深海空間工作站系統。這個系統與「蛟龍」師出同門——都是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研製。「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雖然能潛入7000米的海底,但乘載的人數較少、工作時間短,科學試驗性強。相比之下,深海空間站可以讓12人的科研團隊可在1500米以下的海底逗留數十天。

深海空間站是一類不受海面惡劣風浪環境制約,可長週期、全天候在深海域直接操控作業工具與裝置,進行水下工程作業、資源探測與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的載人深海運載裝備。如天際空間站是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一樣,深海空間站代表了海洋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

目前,中國正在研製小型深海移動工作站,計劃「十二五」末完成。該工作站外形類似一艘小型潛艇,但工作潛深遠大於一般的軍用潛艇,可達1500米;採用電池動力,可在水下連續逗留15至18個晝夜,水下航速4節,最大載員12人。該工作站研製成功後,可為中國深水油氣田開發、海洋觀測網絡建設與運行維護、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深海作業裝備。

      責任編輯:連檣
專家稱蛟龍號研製費用不到2億      [2012-07-01]
外媒:中國新船塢登陸艦極高端      [2012-06-30]
羅援:三沙有軍事目的 天經地義      [2012-06-29]
外媒稱中國航天事業基本零失誤      [2012-06-29]
國防部:研究三沙市軍事機構設置      [2012-06-28]
外媒稱南海將爆發城寨建立競賽      [2012-06-28]
中方否認設三沙是軍事戰略轉折      [2012-06-27]
外媒:朝遭遇大旱災 2萬人餓死      [2012-06-27]
北約譴責敘利亞 未談軍事還擊      [2012-06-26]
外媒:交易凸顯中俄關係發展      [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