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齊白石傳人情系故土 畫作注黃河精神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7-11]

【本報記者朱世強蘭州11日電】藝術巨匠齊白石的第三代傳人張劍峰在結束法國巡展後,日前回到了闊別10年之久的甘肅。他說,「出去了就想念甘肅,這也是藝術家的情感所在。」

圖為畫家張劍峰創作的《九魚圖》。香港文匯報蘭州傳真

祖籍四川通江的張劍峰是中國名人字畫網總編輯、江山書畫院院長,其畫風受齊白石影響甚大,同時還吸取了吳昌碩畫技之長,水墨淋漓相調,構圖大氣連動,寓意高遠深邃,自然界的生命不息躍然紙上,極富創造性。

此行到訪甘肅,張劍峰感慨萬千。他說,再次重溫黃河母親的溫暖,感受厚大、博愛的精神,我想我應該把最好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服務於這個時代。

日前,名為「中國知名畫家張劍峰作品世界巡迴展」的展覽在塞納河畔的中國文化中心和巴黎十三區政府大樓舉行,共展出32幅張劍峰精心創作的水墨畫,涉及花鳥、魚蝦、山水和人物等題材。

張劍峰告訴記者,法國的展出獲得了極大成功,在當地文藝界和坊間都引起了轟動,「法國民眾對齊白石有了更好地認識,他們都表示,畫作賞心悅目,雅俗共賞」。

多年來,張劍峰在繪畫過程中從未間斷過寫生,他養花觀蟲,深入田野山村、名山大川,享受自然,捕捉靈感。獨特的色彩、構圖和技巧再現了齊白石的畫風。

「能夠有今天,絲綢之路上的文化對我的影響很深。」張劍峰說,他常去敦煌、甘南藏區以及青海周邊采風,草原、戈壁、胡楊以及風土人情都是他題材攝取的對象。

「在甘肅十年,不僅學到了西北人的風土人情和精神,也練就了自己艱苦奮鬥的精神,如今出國參加畫展,我都自稱是西部的『洋芋蛋』。」張劍峰笑言。

由於家境困難,熱愛文學的張劍峰幼年奮發圖強,13歲開始發表作品,19歲出版了自己的詩集,至今仍筆耕不輟,來反映當下人民的生活,《馬背姑娘》、《春天的中國》、《春潮湧甘肅》、《張劍峰書畫集》等代表作品不斷。

創作之餘,張劍峰還不忘心繫慈善,舟曲泥石流發生後,他毅然捐贈了價值216萬元的畫作,汶川地震亦是如此。張劍峰說,「我是甘肅培養出來的,一方有難,我定會盡微薄之力,等我條件好了,我會捐助更多,援建希望小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