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御瓜之鄉——哈密打造城市文化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7-13]
放大圖片

國家一級廚師管宏剛與他的作品「伊斯蘭城堡」。香港文匯報記者趙會芳

【本報記者趙會芳新疆13日電】哈密瓜,早在漢代即有文字記載。清朝,哈密瓜作為貢瓜進獻給朝廷,因而以「天下第一蜜瓜」名揚天下。哈密瓜節將時尚生活的文化理念,嫁接於體現生活的瓜鄉文化,借瓜鄉文化特色民俗風情、人文歷史、自然風光,不斷提升城市美譽度。

哈密市現已構建了以哈密瓜園、哈密回王府、魔鬼城、天山風景名勝四大景區為主的文化旅遊體系。「哈密瓜文化」、「哈密奇石文化」、「哈密大棗文化」成為當地三張文化名片。

哈密瓜雕刻大賽展示城市方方面面

作為中國第九屆哈密瓜節的主題活動之一,首次哈密瓜雕刻大賽成為節慶一大亮點。「遠方的客人快下馬,請你嘗嘗哈密瓜。」伴隨著哈密瓜節的主題音樂,已經做了20年廚師的管宏剛正為他的作品「伊斯蘭城堡」添上最後一塊素材。他告訴記者,「伊斯蘭城堡」高1.2米,長1.6米,共使用150公斤加格達瓜,由他與兩位副手一直不停雕刻,花費20個小時完成,為場內最大的參賽作品,保質期2至3天。管先生介紹作品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新疆是少數民族地區,想讓國內外遊客通過作品瞭解新疆文化。

河南省鶴壁市委組織部的吳科長,因鶴壁援建新疆哈密,已是第二次到哈密市。他在參觀了雕刻大賽作品後對記者說,這些作品真是巧奪天工,既有民族特色,也有北國風光,讓人聯想到北國冰雕藝術。「煤飛色舞」巧妙地將哈密豐富的煤炭資源展現出來,還有許多作品分別展示哈密的瓜果、畜牧、城市、飲食、農業等各個行業蒸蒸日上的態勢。

哈密瓜節看援疆成果

今年哈密瓜節民俗風情一條街上,鴕鳥蛋成為「新寵」,每顆蛋直徑在15公分左右,蛋殼潤白如玉,每枚售價150元人民幣;除此還能雕刻製作成精美工藝品,售價均在300元之上。哈密新潮工貿有限公司就是在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時建立的,主要從事鴕鳥、孔雀、火雞等特禽養殖、鴕鳥蛋藝術品、鴕鳥生產銷售等。據工作人員潘女士介紹,去年他們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產品有幾十噸,今年又新進許多特禽幼苗,還在北京成立了辦事處。

在記者問及這兩年哈密市民的生活變化時,哈密市民張女士很高興地告訴記者,她在昨天拿到新建房的鑰匙。並坦言,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哈密市發生很大變化。尤其是哈密瓜節已經成為哈密市政治、經濟、民生上的一件大事,而且這兩年,居住、生活、旅遊、環境等方面條件日益改善。

關於哈密瓜的歷史

清朝,哈密回王入靜覲見時就將哈密瓜作為貢品,在朝廷宴席上,群臣品嚐這種甜如蜜、翠似梨、香味濃郁的「神物」之後,讚歎之餘竟無人知曉其名,康熙得知此瓜乃哈密回王進貢,便封名「哈密瓜」,從此以後,貢瓜年年敬奉成為定例,哈密瓜也因此聞名遐邇,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宋伯魯就曾在《食在哈密》一詩中記載「金盤進御天顏喜,龍章風藻為嘉獎。」

當時康熙皇帝所吃哈密瓜的品種叫「加格達」,此品種的甜瓜為哈密獨有,這種瓜因含糖量高,皮厚易於儲存,所以當時能歷經數月運抵京城,且色味依舊保持離秧時的新鮮。

清朝著名大學士紀曉嵐來哈密嘗過哈密瓜後,品出了蘇東坡啖荔枝時的眷戀,說出「西域之果,葡萄莫勝於吐魯番,瓜莫勝於哈密」之語句。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