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香港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香港「住在籠子裡的人」引關注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7-2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香港的籠屋又一次成了國際傳媒關注焦點。英國攝影師拍攝的一組籠屋照片日前在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並經美國媒體轉載,《每日郵報》以標題點出香港LV名店數目多於巴黎,卻有一批窮人住在「狗籠般的床位內」,在海外引發廣泛討論。

「人類尊嚴的侮辱」

香港目前約有10萬人住在籠屋裡。籠屋又被稱為床位寓所,官方的定義是一個單位內有12伙或以上租戶,並共享廚房、廁所。籠屋破舊又逼仄,狹小的空間用鐵絲網分成一張張床鋪,鐵絲網兼有防盜功能,開一個窗戶門供出入,每個床鋪就算一個「單人房」。2009年CNN採訪的一間籠屋,19人擠住在58平方米裡,共用兩間廁所。

沒有空調加上空氣不流通,夏天的籠屋尤其悶熱不堪,濁臭熏人。「籠屋內溫度較外面高2至3攝氏度,有時我在清晨5時後才能入睡。」在香港深水區住籠屋的張先生被媒體訪問時說,籠屋出現蟑螂、壁虎及老鼠是平常事,「我擔心有蟑螂或壁虎晚上爬入我耳內。」

籠屋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最初是提供給移民到香港的勞工做臨時住宿。現在的居住群體主要是窮困老人、外來淘金的打工者以及無業遊民。官方一個單位超過12伙住戶的定義,實際上某種程度只是個文字遊戲,少一兩伙住戶其實仍是籠屋。籠屋受政府消防管制,所以很多業主故意減少租戶量。

籠屋被稱為「香港光鮮與繁華之外的一面」,更有人評價「籠屋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侮辱」。即便如此,因籠屋位於鬧市區,每個床位租金仍達到1200元至1300元港幣。對籠屋為何長期存在,香港政府曾經解釋說,原因之一是居住者不願離開市區去偏遠郊區居住。

反映香港住房難的還有另外幾種「房型」。例如違法興建在天台之上的「天台屋」,去年底被CNN形容為「全球最貴貧民窟」。還有堪稱「籠屋」加強版的「棺材屋」,一個房間用木板隔成形如棺材只能爬進爬出的小格子,據稱一個單位能容納50個住戶。

政府出招改善住房難

在一個寫字樓和購物中心隨處可見的城市裡,籠屋提醒著人們,儘管香港的億萬富翁數量位居亞洲之首,但還有120多萬民眾(占香港人口的18%)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香港當前的樓價水平已經創下了199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動輒千萬的房價,普通人耗盡畢生積蓄也難以奢望。三成香港人住在政府建造的廉價公屋裡,但公屋同時也以嚴格的打分制度和漫長的輪候隊伍著稱。為了住上公屋,有些人登記後可能要等上20年。

為了改善住房問題,香港前特首董建華任內提出了10萬公屋計劃,但因時逢亞洲金融危機,加上房地產商和有產階級的阻力,最後未能實施。新特首梁振英在政綱裡重提了這一計劃,並且在上周宣佈了明年將補助合乎條件的人士購買二手房,再投數十億港幣全額資助非牟利機構興建青年宿舍。

香港擁有小政府的傳統,信奉「積極不干預政策」。人們讚揚自由市場是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獲得成功的關鍵,但對於住在籠子裡的人來說,積極不干預沒什麼好處。梁振英當選後表示,自己的施政理念是政府將「適度有為」,將對經濟有所調控。他新宣佈的民生措施,正是針對籠屋的最主要居住人群貧窮老人和買不起房的人。

香港的經濟這幾年發展穩健,增長速度幾乎是其他發達地區平均值的兩倍,如果特區政府能夠在縮減貧富差距等方面有所作為,作為「香港恥辱」的籠屋或許終有絕跡之日。

      責任編輯:鉛筆
香港最大型秦兵馬俑展開幕      [2012-07-25]
香港中小企業看淡第三季度經濟狀況      [2012-07-25]
遇最強颱風侵襲 港無一人死亡      [2012-07-25]
港完善防賄條例 對貪腐零容忍      [2012-07-24]
新疆文化走進香港國際書展展現「西域魅力」      [2012-07-24]
倫敦奧運香港售票情況不及京奧      [2012-07-24]
颱風「韋森特」過後 香港迅即恢復平靜      [2012-07-24]
韋森特漸遠離 香港改掛3號波      [2012-07-24]
香港天文台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      [2012-07-24]
最高級別颱風來襲 香港如何應對       [201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