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靜 朱娟 洛陽電】25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洛陽將建漢魏洛陽故城禮制建築區,計劃展示東漢禮制文化。近日,負責編製漢魏故城禮制建築區保護展示規劃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張謹博士一行來到漢魏洛陽故城禮制建築區,現場勘察遺址現狀。
據介紹,漢魏洛陽故城禮制建築區位於漢魏故城內城南郊,今洛河南岸偃師市佃莊鎮崗上村與太學村之間,東西約1600米,南北約500米,佔地約1500畝。由西向東依次分佈著東漢靈台、明堂、辟雍、太學等禮制建築遺址。
據洛陽市白馬寺漢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介紹,所謂禮制建築,是指封建王朝宣教禮儀之所,主要包括明堂、辟雍、靈台,世稱「三雍」。明堂是「天子之廟」,主要意義在於借神權以施政;辟雍是「天子之學」,是天子「行禮樂,宣德化」的場所;靈台用於占星雲、卜吉凶、觀天象、定曆法,是為「君權神授」的統治思想服務的高台建築;太學則是皇家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
漢魏故城禮制建築始建於東漢初,曹魏、西晉沿用。經過1500餘年的歲月,現地面僅存高約8米的靈台遺跡,其餘建築遺跡均埋藏地下。其中,靈台遺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台遺址,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在這裡發明了享譽中外的地動儀、渾天儀。東漢太學則曾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皇家高等學府,太學生最多時曾達3萬餘,曾培養出如王充、班固、張衡等中國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經」、「正始石經」就立於太學門外,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用於規範儒家經典,供學子觀摩抄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