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泛珠市長熱議生態文明


http://www.wenweipo.com   [2012-07-31]

【本報記者郎艷林、實習記者溫志超 貴陽電】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歷經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的重大轉型,全國越來越多的城市都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自覺實踐和共同追求。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134個城市提出建設生態城市,其中包括了所有的泛珠三角省會城市。

生態文明遍地開花

「泛珠三角省會城市的生態鏈緊密相連,彼此之間生態環境依存度較高,加強泛珠三角省會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與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也更加急迫。」福州市副市長徐鐵駿在論壇上表示。

長沙市市長張劍飛說:「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最首要的是生態環境保護,就是在城市發展中既要盡可能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還要通過綠色發展實現自然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南寧市「持續大種樹、廣泛種大樹」,鞏固中國綠城品牌,繼續打造中國水城;海口市堅持環保和節能審查「一票否決制」,發展綠色經濟,鼓勵綠色產業崛起;成都市圍繞龍泉山脈生態建設,因地制宜、全面植綠,依山就勢、梯級蓄水,實現龍泉山脈山山見綠川川見水。

據南昌市市長陳俊卿介紹,南昌著力打造低碳產業發展高地,把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他希望,泛珠各方進一步加強低碳合作與交流,努力使泛珠三角地區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地區之一。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特大型城市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城市也更注重規劃設計在發展中的作用。

長沙將城市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對河西城區實施限高,規定岳麓山周邊不允許建設超過100米的建築。

廣州市在編製《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年——2020年)》時,引入了「基本生態控制線立法」的工作設想和啟動「三規合一」工作。

制度生態 立法環保

保護生態建設,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泛珠三角區域各城市間在環保立法上均有較大突破。貴陽市組建了「兩湖一庫管理局」,專門管理貴陽市民的「水缸」,成立全國首家環保法庭和審判庭,制定了全國首部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

通過多年努力,昆明市形成了自己的生態建設優勢。昆明市實施36條出入滇河道「河(段)長負責制」,組建了全國第一支公安環保分局,推出「環保警察」、「環保公益訴訟制度」以及與貴陽不謀而合的「環保法庭」,率先建立環境保護執法協調聯動機制。

「21世紀,生態文明已經成為考量一座城市幸福指數的重要標準」,昆明市市長張祖林說。

在區域融合中要促進經濟發展又同時維護生態環境是一項新的衝擊。如今已絕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生態環境,一定要堅持開發與保護環境並重,確保自然資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序。香港特別行政區環境保護署副署長林啟忠在會上如是說。

粵港澳三地政府於今年六月共同發佈《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在環境生態、低碳發展、文化民生、優化區域土地利用及綠色交通交通組織等五個主要領域訂定長遠合作方向。《專項規劃》是國家首個以「優質生活」為主題的區域合作規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