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孔榮娣 保定3日電】美國對華光伏企業的雙反調查風波尚未過去,近日歐洲光伏電池生產商SolarWorld也向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申請,對來源於中國的多晶硅光伏電池產品提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去年中國光伏產業的產值近200億美元,這意味著,歐盟一旦立案,將是雙方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貿易糾紛,中國百餘光伏企業將受重創。
保定英利集團總裁助理、法務總監陳卓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在市場經濟下,市場決定價格,隨著光伏產品原材料的下降、以及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光伏產品的價格一路下跌。數據顯示,過去的8年,由於產業的技術開發,光伏產品價格明顯下降。2008年上半年,國際多晶硅價格曾達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到今年7月,多晶硅主流價格已跌至每公斤20-30美元,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導致光伏產品出口價格也呈現快速下滑趨勢。
關於政府的補貼問題,陳卓也頗顯無奈。「中國的光伏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在企業發展上並沒有太大優勢,但一直都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崇尚公正透明的經營環境。」他稱,中國光伏企業不存在任何的非法補貼,如果立案,英利也將積極應訴,稅賦、銀行信貸、土地價格等都將作為事實證據。
「我們呼籲歐盟委員會審慎、公正的處理這一案件。中國太陽能企業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也向外發聲,在多晶硅提純、電池生產、組件封裝、系統集成等光伏產業鏈的四個主要環節中,中國光伏產業主要集中在電池和組件的製造環節,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有力帶動了歐盟相關原材料和設備的生產及對華出口,已累計從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採購約180億元的生產設備。這極大推動了歐洲上下游產業的發展,目前在相關領域的歐洲就業人數高達30萬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日前也對此事作出回應,歐盟如果對中國的光伏產品設限,我們認為將不利於歐盟光伏產業的上下游總體發展,不利於歐盟低碳戰略的推進,也不利於雙方太陽能電池企業的合作,弄不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希望歐盟方面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