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河南商報報道,從8月13日至27日,《學習時報》連續三期刊登《十六大以來中央政治局歷次學習回顧》。
記者對此進行梳理,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規律。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是我黨自十六大以來建立的一項重要學習制度。
從2002年12月26日至2012年5月28日,中央政治局已先後組織了77次學習,共有140多位學者參與授課。
平均45天組織一次學習
2002年12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主持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說,中央政治局經過討論認為,為了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承擔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重任,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學習。除了自學以外,中央政治局還要進行集體學習。這要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
從此至2012年5月28日,中央政治局已先後組織了77次學習,平均45天就有一次集體學習。而集體學習制度化,是十六大以後中央領導集體在黨的建設方面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
根據《小康》雜誌報道,每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間一般為120分鐘左右。通常是,兩位講師各講40分鐘後,大家用30分鐘討論和提問,最後由總書記作總結發言。
77次學習中,關於經濟建設的17次、政治建設15次、文化建設10次、社會建設12次、生態文明建設3次、黨的建設9次、國防和軍隊建設7次、關於全局發展的4次。
每次一般邀請兩名學者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開展10年來,共有140多位學者參與授課,每次學習一般邀請兩名學者。這些學者主要來自五類機構:高等學校、黨校、科學院、黨政機關研究室、軍隊院校及研究機構。參與授課的科學院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社科院等。此外,還有一小部分學者來自行業性的學會,如中國教育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
中國社科院獲邀參與授課的人次最多,達29人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獲邀參與授課13人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10人次、中國人民大學10人次、中央黨校8人次、北京大學5人次、清華大學5人次。
有部分學者多次參與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如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教授高培勇、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所研究員高永中均多次參與授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