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體育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奧運冠軍被批拜金 只在港親民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9-03]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華商報報道,倫敦奧運會過去了半個多月,中國奧運冠軍們的表彰和獎勵仍沒有完。最新消息是:房產商贈送孫楊、葉詩文的豪宅已到位,孫、葉兩家選的房在同一層。和奧運冠軍有關的新聞幾乎除了票子就是房子,這些熱鬧與群眾充滿距離感,輿論更是批判奧運冠軍的「拜金主義」。奧運冠軍的香港行卻充滿了親民色彩,而NBA球星在中國受熱捧的現象也值得我們思考。奧運冠軍是稀缺資源,我們卻似乎不知道如何用好他們,為社會和群眾持續帶來正向的激勵作用。

現象1:冠軍不親民

在香港與市民聯歡

奧運冠軍在內地卻鮮與大眾接觸

中國奧運冠軍們載譽回國後,受到了領導的接見,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獎勵,來自政府之外的獎勵更加可觀,冠軍們的商業價值也不斷被討論……中國奧運金牌代表團稍作休整後,組團訪問香港和澳門,在那裡,他們同樣接受了上千萬的重獎,但奧運冠軍們廣泛地深入到游泳館、乒羽館等大眾體育場所,與眾多市民聯歡互動,分享奧運的榮譽,效果極佳。有關中國奧運冠軍的新聞「第一次」與百姓聯繫到了一起。

香港鳳凰衛視的一位評論員直言不諱地表示:中國奧運代表團最應該感謝和匯報的對象,應該是內地許許多多幫助他們奪得金牌的地方,甚至是一些邊遠省份。中國的奧運冠軍幾乎都是靠政府財政「供養」的,政府財政來自納稅人的錢,香港和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卻並不向中央政府納稅。

然而,在內地奧運冠軍卻並不「親民」。「其實,中國體育原來也有官方組織的到基層慰問的活動,只是現在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在這方面都沒有意識了。」曾參加過兩屆奧運會的我省籃球名宿王立彬回憶說,過去在全運會和奧運會上創造好成績的運動員和教練員一回到地方,就要深入基層,或作報告,或參與群眾體育。「我記得1979年,全運會後,我們去白水縣慰問,當時條件很艱苦,經常吃的都是剩飯,有的人還拉肚子,但沒有人說啥,餓著肚子照樣跟群眾打籃球。但我們都沒有怨言,是老百姓供養了我們,我們取得好成績自然要慰問他們,餓幾天肚子算什麼,這是我們的責任。」王立彬與鳳凰衛視那位評論員的觀點不謀而合。

思考:中國奧運代表團最先應該深入到內地基層中與大眾分享奧運榮譽。為什麼到了香港,我們的奧運冠軍知道深入基層,在內地,看見的總是表彰和物質獎勵,卻鮮見冠軍們與大眾親密接觸?相關的組織者需要好好反省了。

現象2:冠軍不討好

借鑒NBA球星中國行

奧運冠軍營銷不應是短期行為

科比在廣州能讓數萬市民自髮夾道歡迎,杜蘭特前兩天也在西安引發籃球迷的追捧。孫楊和葉詩文被房地產商獎勵了兩套房子,不僅沒見杭州市民夾道歡迎,反而在報端和網絡上引起拜金主義的熱議,昨日傳出孫、葉兩家選房的最新消息,網上再度質疑聲一片。都是奧運冠軍,摻和的都是商業化的事,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由於我們的奧運優勢項目都是缺乏群眾基礎和產業化支撐的小眾項目,我們很多的運動員「一生的富貴」都寄托在奧運奪冠這「一錘子買賣」上。有媒體算過,一枚倫敦奧運會金牌可以得到500萬元以上的獎勵,這些錢其實不多。因為奧運冠軍是四年一度的「一錘子買賣」,因此,商家也只是對奧運冠軍進行投機性的商業價值開發。我們看到的只能是短期交易行為,壓根談不上對奧運冠軍所從事運動的產業化開發和升級。

反觀倫敦奧運會後NBA球星來華的繁榮景象依舊,則值得我們好好學習。明明是商業秀,仍有無數的中國粉絲心甘情願地歡迎、追捧、迷戀,甚至科比的「臭鞋」都遭到女粉絲的哄搶。都是商業活動和行為,但我們的水準和別人的水準可謂高下立判。NBA球星們首先推銷著籃球這項運動的魅力,更推銷著體育帶給每個人的運動和快樂,以這樣的方式幫助廠商獲得商業利益,更有效。縱觀我們的奧運冠軍項目中,也有項目在做職業聯賽,如乒超和羽超,但我們何時看到我們的明星做過親民性的市場推廣。

思考:我們不想批判奧運冠軍所謂的「拜金主義」,我們希望這些吃得「苦中苦」的「人上人」掙得更多,希望商家能把這些稀缺資源利用得更充分更智慧,讓這些冠軍更加「深入人心」,不但商業上的收益會提升,也能推動該項運動的發展,那才是「共贏」,想必也沒人會去批判。

現象3:冠軍不樂觀

不應只滿足精英競技

奧運金牌如何「反哺」大眾體育

奧運後,眾多奧運冠軍都在忙活,似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關於中國體育前景的討論似乎並不樂觀。正如我國體育社會學專家盧元鎮所言,這種依靠精英競技、堆砌金牌數的玩法已經面臨玩不下去的窘境。

1988年奧運會後,我國競技體育確定了奧運爭光戰略,這一戰略執行的結果一方面是中國競技體育在奧運會上金牌數大幅提升,一方面是競技體育發展越來越失衡,尤其是作為最具社會基礎和群眾影響力的三大球項目不斷淪落。本屆奧運會,在三大球項目上,我們只有男籃、女籃和女排獲得奧運參賽資格,而成績幾乎都跌至最低點。造成三大球整體塌方的深層原因,就是在我們確立了奧運戰略後,各地方體育部門為了完成奧運金牌任務,紛紛縮減甚至徹底砍掉了三大球項目,用一些當地難有群眾基礎卻見效快的小眾項目替代。倫敦奧運會期間,經常看到每當某地舉重、跳水選手衝擊金牌時,當地體育部門都要組織這名選手的師兄弟、父母、領導和一些媒體一起看電視見證奪金奇跡,第二天,報端的內容無非是些勵志的故事。但卻沒有想過,這些項目絕大多數老百姓根本無法親身參與。

思考:如果繼續用小眾項目堆砌金牌,忽視與大眾體育相關的三大球和田徑等項目,如果奧運金牌不能「反哺」大眾體育,中國的競技體育最終將成無源之水。長此以往,體育凝聚共識、展示民族競爭實力的功能也將喪失。北京奧運會結束後,中國體育的轉型大業就已開啟,四年過去了,從百姓、輿論、商家對待奧運冠軍的態度和做法上來看,中國體育的轉型仍然緩慢而艱難。

      責任編輯:連檣
香港學生家長希望就國民教育進行更多咨詢      [2012-09-03]
香港一名女童失蹤近11個月後被找回      [2012-09-03]
過半日本人不滿處理保釣者措施      [2012-09-02]
歐棨麟倫敦殘奧為香港奪首銅      [2012-09-01]
9月1日起台灣居民可網上預辦香港入境登記      [2012-08-31]
雅居樂主席涉非禮女秘書 被香港警方拘留      [2012-08-31]
香港入境處申請增人手應對深圳放寬「一簽多行」      [2012-08-31]
李海峰會見香港中國商會訪京團      [2012-08-31]
中央惠港政策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      [2012-08-31]
港姐票選爛尾 新科港姐惹爭議      [201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