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令計劃。 【文匯網訊】十八大前夕,新華社9月1日宣佈,兩大中直機構主官同時調整職務,中央書記處書記令計劃接替杜青林兼任中央統戰部長,不再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職務由貴州省委前書記栗戰書接任。大公網「北京觀察」欄目發表評論員王俊的分析文章,文章提到,作為曾貼身跟隨胡錦濤總書記長達17年、內地最年輕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履新中央統戰部後,令計劃的個人經歷、未來仕途以及其所主政的中央統戰部是否有大改革值得關注。
貼身跟隨胡錦濤17年
大公網從官方資料中整理了令計劃的履歷。簡歷顯示, 1975年,令計劃進入共青團平陸縣委工作,不久便被提拔為共青團平陸縣委副書記,正式步入政壇。3年後,他在1978年被調入平陸縣委上級黨委——運城地區委員會(運城地區1970年設立)——工作。
1979年,共青團中央在全國選拔人才,令計劃被選中後被安排在宣傳部工作。到1995年離開赴中辦任職,令計劃在團中央任職16年,前後經歷韓英(1978年10月-1982年11月)、王兆國(1982年12月-1984年12月)、胡錦濤(1984年12月-1985年11月)、宋德福(1985年11月-1993年5月)、李克強(1993年5月-1998年6月)等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在王兆國主政共青團期間,令計劃在1982年至1983年間借調河北省委辦公廳工作。有意思的是,1982年至1985年,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先後在河北省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書記職務,而令計劃繼任者栗戰書當時也在河北工作(1983年7月之前任石家莊地委辦公室資料科幹事、科長,當年7月後至1985年任河北省無極縣委書記)。
1983年起,令計劃進入中央團校(1985年12月成立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前身)政教專業學習,並於1985年畢業。畢業後,令計劃於 1985年7月出任團中央宣傳部理論處副處長,這時擔任團中央負責人的是胡錦濤。在宋德福主政團中央期間,令計劃歷任團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團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中國共青團》主編等職。
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主政共青團中央後,令計劃1994年被提拔為團中央宣傳部部長。1995年12月,令計劃離開了工作近16年的團中央,調入中辦擔任調研室三組負責人,從那時起他一直擔任胡錦濤的主要助手,至今17年。在歷任中辦調研室三組組長、調研室主任後的 1999年,令計劃升任中辦副主任。
在胡錦濤接任中共總書記後,令計劃2003年升任中辦常務副主任(正部級)。4年後,2007年9月19日(十七大之前),新華社消息稱,中共中央決定,中央書記處書記王剛所兼的中辦主任職務由常務副主任令計劃接任。當年10月22日,在十七屆一中全會通過的新一屆書記處成員名單中,1956年10月出生的令計劃擔任排名第五的書記,成為最年輕的「黨和國家領導人」。
十八大前夕調任中央統戰部部長
據官方資料,今次令計劃所兼部長的中央統戰部,其主要職責包括處理有關民主黨派、工商聯、非公經濟、民族宗教、港澳台僑和海外社團、黨外知識分子等方面的工作,並負責開展以祖國統一為重點的海外統戰工作,負責黨外幹部的政治安排,協助有關部門管理省級黨委統戰部長等。此外,統戰部還有包括受中央委託負責領導全國工商聯黨組等職責。
在中共的政治架構中,中央統戰部的政治地位較高,其首長一般進入全國政協擔任副主席職務。不過,在黨內職務的安排方面,近30年來尚未有在位政治局委員兼任中央統戰部長的先例,剛卸任的杜青林僅是十七屆中央委員和全國政協排名第三的副主席。在地方,新華社旗下《瞭望》雜誌援引從中央統戰部得到的數據顯示,省級黨委統戰部長在本輪換屆前,特別是在2000年,只有1名省級黨委統戰部長「入常」。
近些年來的情況有所變化。隨著內地新型經濟組織和新型社會組織迅速增多,地方統戰部門的人事構架逐步改變。上述《瞭望》雜誌的數據顯示,在 2006年有15名省級黨委統戰部長「入常」,本輪省級黨委換屆後,這一人數已至22名,創歷史新高,顯示統戰部門在省級黨委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瞭望》引述中央統戰部四局負責人張獻生認為,構建完善「大統戰」格局是中共對於應對新時期統戰工作的新挑戰。
另外,統計發現,內地改革開放後至令計劃任職之前,擔任過中辦主任職務的7人後來至少位列政治局委員(王兆國、王剛),並有5人履至政治局常委高位(姚依林、胡啟立、喬石、溫家寶、曾慶紅)。加之上述省級黨委統戰部長紛紛「入常」的背景,今次卸任中辦主任的令計劃的個人仕途以及令計劃主政下的統戰部是否有大改革值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