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上周,滬深兩市再度延續陰跌態勢,上證指數在跌破2100點後,仍連續下跌創下三年來的新低。本週一,大盤收了根久違的陽線,但4日滬深股指又雙雙下行:上證綜指創43個月來收盤新低,深證成指則出現1%以上的較大跌幅,反彈再度夭折。業內人士認為,目前A股的表現與宏觀經濟形勢並不匹配,監管層推出的種種利好政策收效甚微,投資者信心匱乏無疑是市場低迷的重要原因。
A股表現與宏觀經濟走勢不匹配
資本市場是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集中表現,然而A股的表現與宏觀經濟形勢並不匹配。
縱觀我國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數據,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27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8%,其中二季度增長7.6%。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8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
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的確面臨一些困難,但與世界經濟形勢相比,我國GDP增長率雖有所下降,卻仍然領先世界各國,經濟情況比美國和歐洲都要好。按照正常邏輯,我國股市應該創造出相對歐美市場的優勢。然而,A股「熊霸全球」卻是不爭的事實。
截至今年8月底,今年以來深證成指跌幅達到7.94%,在全球25個相關主要指數中跌幅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上證綜指和滬深300指數,跌幅也都超過6%。數據還顯示,8月深滬兩市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數占比僅為4.12%。
中國經濟在最近四年左右的時間裡規模增長了將近50%,但A股卻出現了快速下跌,即便是正在受歐債問題困擾的歐洲主要股市,表現也比A股強。股市這只「晴雨表」失靈了。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目前中國的資本市場未能正確反映國民經濟的真實變化,未能正確表徵中國經濟的冷暖。
監管新政策與貨幣微調收效甚微
股市的頹勢顯然不是監管層願意看到的。事實上,自從去年11月郭樹清出任證監會主席以來可謂新政策不斷,很多政策的救市意味明顯,如:去年11月證監會推動強勢分紅,並且在今年8月上交所發佈了分紅指引;多個場合推薦藍籌股,匯金帶頭增持四大行股票;連續三次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和市場監管費用等。
監管層頻吹「利好風」,但A股市場似乎不為所動,連短期的刺激都顯得十分微弱。如8月3日宣佈「降費」,當日股市勉強收出中陽,之後很快陷入跌勢,與2008年9月18日監管層宣佈降稅及國企增持時個股的集體漲停不可同日而語。
監管新政策不斷推出的同時,貨幣政策也在頻繁調整。自2月24日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後,5月18日起再次下調0.5個百分點,今年我國已對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了兩次。此外,央行今年6月8日與7月6日還兩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二季度公開市場操作資金淨投放力度也明顯加大,尤其是6月26日以來,央行連續以7天逆回購的方式投放短期資金。
有證券分析師認為,貨幣政策調整對資本市場帶來了實質性利好,市場流動性增加,股市應該有所表現,但A股不僅沒有上漲,卻以大跌回應。
低迷市場需要提振信心
宏觀經濟面與資本市場表現不匹配,投資者信心匱乏無疑是重要原因。儘管不少機構預測下半年經濟形勢有望好於上半年,但股市仍難樂觀起來,在許多投資者看來,宏觀經濟尚未明顯改善,業績風險的釋放沒有結束,擔憂情緒依舊籠罩市場。而絕大部分券商也看空二級市場,看空宏觀經濟。這樣的市場預期下,股指跌破2100點不足為奇。
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銷戶數達22萬戶。許多散戶憂心忡忡,捨不得在低價位時拋出手裡股票,更不敢在大盤走勢低迷時再出手買入,只能在猶豫忐忑中無奈等待。
吳曉求認為,對資本市場的某些偏見和誤讀,使得中國股市當前呈現出信心危機。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A股長期存在制度建設問題,而短期是情緒控制問題。
左小蕾說,在目前這種低迷的市場情況下,股市對利好消息產生「免疫」,對利空的負面消息卻無限放大,這種非理性行為導致悲觀情緒蔓延。管理層在不斷進行制度改革的同時,應當對負面信息進行管理和控制,提振市場信心。
專家還表示,投資者應首先瞭解目前我國經濟狀況,作出理性判斷,保持正常的投資心態和應有的信心。從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情況來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緩中見穩,穩中有進。
證監會也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改革,致力於優化市場結構、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和運行體制,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吳曉求認為,除放緩IPO外,還應做結構改革和制度調整,成熟的市場體制才會帶來信心。要採取更為有效的政策措施讓新增資金不斷進入市場,包括改革地方社保基金管理辦法,鼓勵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回購等,讓市場恢復動態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