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近日宣佈「港人港地」政策將於明年1月落實,在指定的兩塊土地上所建住宅,將只能賣給香港人且30年內只在香港人之間轉賣。這一政策遭到香港媒體熱議,其敏感點在於,它和限制「雙非」孕婦來港產子一樣,都是梁振英針對港人與內地人利益衝突的表態。
指內地人
抬高香港樓價
香港樓價逆勢上揚,已超過被稱為「瘋狂的1997年」時的高點。為了穩定樓價,港府上月底宣佈了「新10條」。未來數年內,「新10條」將把香港住宅供應量從每年8000個增加到近2萬個,而「港人港地」政策,目前只涉及兩塊地約1100個住宅單位,相比之下可謂影響甚微,但這並不妨礙香港輿論對「港人港地」的關注。
港人在意「港人港地」理應有個邏輯前提,即內地人來港買房助推了香港樓價,就像內地人來港產子、來港買奶粉一樣,內地人又動了香港人的奶酪。但這種說法其實似是而非。
香港樓價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猛跌過半,2003年內地與港簽署CEPA之後又迅速攀升,直至今天屢創新高,與其說內地人助推了香港樓價,不如說內地人助推了香港經濟。
內地人近年購買香港豪宅之頻繁被形容為「女人買手袋」,據稱,香港當前1/4的豪宅交易量來自內地人,超億元的豪宅更達七成是內地人所買。但攸關民生的中低端住房其實從來不是內地人的菜。哪怕在香港2010年叫停購房投資移民之前的數年內,由房地產投資移民類成交也只佔市場總成交金額約1%。
應對「反國教」的
拆彈之舉
政治因素或許才是「港人港地」飽受關注的主因。「港人港地」政策宣佈之後的4天,就是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揭曉之日。在此之前,反對派(泛民主派)針對港府推行國民教育,糾集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他們稱,國民教育意在對香港學生「洗腦」、「赤化」。香港《明報》10日的報道把反對派的行為形容為「要學生絕食殘害身體的苦肉計,不折不扣的選舉工程」。而梁振英在此當口宣佈「港人港地」,也被視為針對「反國教」的「拆彈、降溫」之舉。
香港與內地往來越密切,摩擦也就越多。現在,七成在港旅遊的客人來自內地,他們買走了大批的商品,其中也包括諸如進口免稅奶粉等生活必需品;內地人希望孩子入香港籍,或者出於對香港醫療照護的信任而來港產子,擠佔了香港的醫療資源;內地小孩子在香港地鐵內吃麵,招致港人反感;香港一家著名音像店只許外地遊客而不許本地人拍照,引發港人上街抗議……這一切,都讓梁振英在面對涉及內地人與香港人的利益衝突時,不得不倍加小心而免被利用。
被放大了的
兩地矛盾
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推行國民教育,唯獨香港的國民教育成了「洗腦」、「殘害兒童」。香港政府允許各校自編教材,但大量教輔材料中的其中一本被找出幾句話,被反對派說成整個國民教育的核心內容而猛遭撻伐,並將之無限拔高成香港與內地價值觀的對決。
反對派或許成功點燃了香港民眾的恐懼心理,不過10日的立法會選舉結果證明,他們的努力並未最終轉化為對梁振英的不信任投票。70個議席中,建制派以43席佔據絕對優勢,反對派主要政黨民主黨主席將此稱之為「災難」並宣佈申請辭職。
從宣佈拒絕「雙非」孕婦來港,再到「港人港地」政策的出台,梁振英一直在擺明自己「港人優先」的施政原則。「新10條」大量提供民生住宅,也一洗外界對港府「親商界」的質疑。從香港回歸15年的歷程看,內地對香港的幫助之大無人可以質疑,正是因為有了「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才有了香港的今天。但往後看,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利益衝突或矛盾,仍會時不時地被放大或被炒作的可能,梁振英也只能繼續在鋼絲繩上小心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