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中國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外媒:中日需擱置爭議共同降溫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9-14]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網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13日文章,原題:擱置爭議 共同降溫。日本政府日前向私人島主買下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三個附屬小島,內閣秘書長籐村修表示,日本國有化釣魚島的目的,是不希望這些島嶼落在第三者手中,使得島嶼的管理出現不安定。這第三者,官方的說辭不是指向中國,而是日本的右翼分子。今年4月17日,右翼的東京市長石原慎太郎在美國華盛頓演講中透露他將籌款買下釣魚島後,引起中國保釣人士的不滿。香港的保釣人士在日本戰敗投降67週年,不顧日本警告,登上釣魚島,並在島上揮舞海峽兩岸的旗幟,宣示主權。隨後,包括八名國會議員在內的150人日本祭拜團,不顧中國警告,赴釣魚島海域舉行「慰靈」祭拜,這又進一步引發中國十多個城市組織反日大遊行。然而,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的行動,在中國被視為日本政府與右翼勢力唱雙簧,目的是要強化日本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這幾天,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人大委員長吳邦國以及總理溫家寶先後對日本提出警告,中日糾紛持續升溫。

與海主權糾紛相比較,釣魚島的紛爭導致擦槍走火的概率較高,這對本區域的安全與穩定會有不利的影響。下個星期二就是象徵日本侵華的「九一八事變」81週年,雖然事隔多年,但是歷史恩怨還是繼續折騰中日關係,日本歷史教科書及日本政治領袖到靖國神社參拜,往往掀開歷史的傷痕,也制約了兩國的外交運作空間。中日關係因此長期處於經熱政冷的狀態,政治領域的合作無法跟上緊密的經濟聯繫。在這一次的釣魚島糾紛中,日本將三個附屬小島收歸國有後宣佈,今後海上保安廳將對這些島嶼進行管理。隨後,中國兩艘海監船趕抵釣魚島外圍海域維權巡航,中央氣象局和國家海洋預報台還開始提供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和海洋環境預報,以進行反制。此外,東北亞的地緣政治也使中日主權糾紛更為複雜。在東北亞,美國在日本及韓國都有駐軍,而美國也與台灣有《台灣關係法》。台海兩岸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原則下,各自在釣魚島及南海宣示主權。海峽兩岸的互動及較勁,加上日本旋轉門式的政權更迭,都牽動著主權糾紛的發展方向。

釣魚島與南海的主權糾紛顯示,除了歷史遺留的包袱外,聲索國之間往往存在很大的認知落差及互信赤字。此外,在主權糾紛浮上檯面時,聲索國也缺乏一個認可的糾紛解決機制,以和平及冷靜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這情況下,聲索國的政治領袖,特別是弱勢政府,在國內的政治壓力下,被迫要擺出強勢的外交姿態,從而激化領土糾紛的矛盾,並提高擦槍走火的風險。到目前為止,釣魚島海域雖然是風起雲湧,中日兩國的民間情緒強烈,但是兩國領袖還是保持相當的克制。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中國的兩艘海監船隻是在中日界線附近航行,並沒有往島嶼方向前進的跡象。日本也派遣外交官到北京解釋日本買島的理由,而日本外長玄葉光一郎還呼籲加強與深化中日兩國的戰略互惠關係。另一方面,中國國內輿論雖然反應激烈,但是中國官方也呼籲民間要「理性」愛國。不過,由於缺乏互信及糾紛解決機制,兩國是否會陷入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而誤判,還有待事態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與東盟國家在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及目前正在商議的較有約束力的行為準則,為中國及其他南海聲索國提供一個建立互信及避免矛盾激化的架構。在這個架構下,聲索國遵循國際法規,和平解決爭端,並確保航道及飛行自由無阻。為了本區域的利益,非聲索國也可扮演誠實的中介角色,通過溝通及協調,協助聲索國擺脫囚徒困境,爭取雙贏,走向合作的道路。雖然《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無法阻止最近中國與越南及菲律賓在南海發生的領土糾紛,但是中國與亞細安還是應該繼續努力,盡早制訂大家認可的行為準則,以為緊張的局勢降溫。同樣的,東北亞也應該探討制訂類似的行為準則,以創造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深化經濟的發展。在眼前緊張的局勢下,任何聲索國都應該中止在爭議的海域從事經濟活動或做出登島宣示主權的挑釁行為,並通過外交渠道,緩和矛盾。

保衛釣魚島
      責任編輯:Shineyo
日媒證實中國兩艘海監船駛入釣魚島海域      [2012-09-14]
中國6艘海監船抵達釣魚島海域開展巡航執法      [2012-09-14]
軍報刊文:時刻保持戰鬥狀態      [2012-09-14]
日媒:中國海監船抵釣魚島海域      [2012-09-14]
海監前官:下一步是驅趕日本船      [2012-09-14]
台船艦釣島操演護漁 全天巡航      [2012-09-14]
日媒:孫楠取消日本演唱會      [2012-09-14]
日感受到中國反制壓力 日政要媒體虛偽談和平      [2012-09-14]
俄專家談釣魚島:建議談判解決      [2012-09-14]
專家:日害怕中國「和平崛起」      [201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