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蕊13日電】或許沒有哪座塔如鄭州的二七塔般承載著如此重要的政治意義,直到今天都還在影響著當地的人們。武漢大學社會學博士周長城曾經很納悶地說:武漢的黃鶴樓,它的歷史、文化含金量絲毫不遜色於誰,可它一直不能成為武漢的代言者,而二七塔為什麼可以把鄭州城抖摟個底朝天?
因著採訪河南省新舊地標更替的緣故,雖然已經在鄭州呆了三年的記者才正式地登上了這座鄭州人心目中「永遠的地標」。不論是七旬老人還是00後的大學生,他們都很堅定地告訴記者,鄭州可以出現更高的樓,但是二七塔是不可替代的。為什麼一座僅有幾十年歷史的塔能夠代言一座城市?
或許是因為二七塔是一種「公民意識」的象徵。從「二七大罷工」到「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遊行再到如今的幾次反日大遊行,二七塔儼然成了一個宏大的敘事載體,敘述著從從1925年京漢鐵路大罷工延續至今的革命傳承和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敘述著每一個普通人所參與和見證的重大歷史時刻。
被誤讀的木塔
1951年鄭州舉辦城鄉物資交流大會,建起了一座蘇式的多面體木塔作為標誌,其塔身上的標語口號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城鄉互助,內外交流。這個「商業之舉」卻被老百姓當成是政府建的二七紀念塔,把它和1923年2月7日那場著名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聯繫到了一起,從此便如此稱呼。1971年夏天,一場風雨過後,屹立了20年的15米高二七塔砰然倒地。當時的鄭州市政府便決定重建二七塔,於是便有了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古聯體雙塔。
說是「誤讀」,毋寧說是「二七塔」早就存在在了鄭州人的心中。
二七塔紀念的其實是兩個人:汪勝發、司文德。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事實,大部分人聽到二七塔想到的便是「二七大罷工」。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園(今二七紀念堂),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由於遭到封建軍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決定在2月4日舉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閥吳佩孚、肖耀南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對鄭州、江岸、長辛店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共產黨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殺,300多人負傷,激起了全國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怒潮。這就是有名的「二七大罷工。 1925年2月7日,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召開全路工人代表大會,莊嚴宣佈:恢復京漢鐵路總工會。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於1926年10月15日,又殺害了鄭州分會負責人汪勝發、司文德,並把二位烈士的頭顱懸掛在「長春橋」的電線桿上。二七塔便是建在「長春橋」舊址上的。
近幾年全國爆發的幾次反日大遊行,鄭州都是重要的參與地。成千上萬的人喊著口喊、打著條幅聚集在二七塔附近。「在這裡你總能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七大罷工+巴黎公社
《大河報》曾經報道,還有一場遊行和二七塔的名分有關。1967年2月7日,是京漢鐵路大罷工44周年紀念日。以鄭大、河醫大為主體的紅衛兵那天在鄭州體育場召開「二七公社」成立大會然後,「二七公社」成員分別乘坐五六十輛卡車開始遊行。那天,二七廣場環形島內的木塔上掛著兩幅標語:二七廣場不是紅場;二七塔不是克里姆林宮。據稱,那標語是鄭州七中「八一六」紅衛兵寫的,矛頭是衝著蘇聯去的。那次「二七公社」大遊行過後,有人編了個順口溜:「『二七公社』大雜燴,牛鬼蛇神排成隊,黨言川當隊長,帶著一幫打砸搶。」
北京一位叫李媚的影像藝術家曾表示,我沒來鄭州前,對鄭州的認識就是二七塔,也知道『二七公社』。」「二七公社」是「二七大罷工」和「巴黎公社」的組合。據說,上海造反派最早也想叫什麼公社,但被北京方面否定了。所以「二七公社」的成員當時對「二七公社」這種名字很是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