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九一八」抗議日本侵佔釣魚島的示威遊行在中國幾十個城市裡又達到高潮。但抗議活動總體上是和平理性的,與上週末多地出現打砸行為相比,是明顯的改善。
不管是更大的警力投入起了作用,還是輿論的批評帶來了壓力,理性示威的結果都是珍貴的。其實昨天的示威既是針對日本的,也是中國社會自我進步的一次逼迫。在走向民主、文明的路上,消除街頭暴力必須是中國社會長期的自我鞭策。
觀察中日社會近日的各自內部表現,中方的內部分歧要比日方的更突出。這是中國自近代以來遇對外衝突時經常出現的老問題。一致對外的內部團結在中國很難達成,相對於一些國難中的內部分裂,今天的情況還算是很不錯的。
有幾個重大原因導致了分歧的反覆出現。一是中國太大,內部常有利益糾紛,一旦外界有插手這些糾紛的機會,中國的團結對外就會被推倒。在新中國成立前的那些年代,這個問題總是非常嚴重。
二是近代中國與外部衝突的對象經常是「列強」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它們經濟發達,文化先進,對中國知識分子有很強吸引力。中國社會常在這樣的強硬反抗「是不是對的」上產生困惑,加之中國草根的抗議活動常會伴隨打砸燒等不文明行為,更使對反抗整體上的質疑看上去有一些道理。
一些中國人對先進國家的好感及推崇,會影響他們對中國捍衛自己利益合法性的自信。還有些人會因為外部力量的強大,出於利益考慮在中外衝突時找個理由與中國陣營保持距離,或者與外方做公開或半公開的呼應。
只要中國有一定的輿論開放,這種局面的出現幾乎是必然的。利益的多元必然導致態度的多元,愛國主義不可能消除中國社會的複雜性。一些人對捍衛領土主權表現消極,甚至持不同意見,把這些看成中國社會的進步也並非就不可以。
但還有一些更重要的判斷,大概是不需要猶豫的。首先是,要求捍衛釣魚島主權,這是絕大多數中國人的願望。不管互聯網上有多少人、包括名人說風涼話,他們可能在中國社會的某個層面和角落顯得聲音挺大,但不支持國家採取堅決行動捍衛領土主權,肯定不是中國的主流民意。
這跟社會發達不發達,以及民主不民主都沒關。英國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發動了對阿根廷的戰爭;所有大國對領土爭議幾乎都是寸土必爭。認為釣魚島「沒用」的人,在中國肯定是「一小撮」。
二是反對在對日抗議中搞打砸活動,同樣是中國主流社會的堅定共識。上週末出現一些打砸,大多數中國人都很生氣,認為那些打砸者丟了中國人的臉。因為這些打砸說國家捍衛釣魚島的風涼話,這是故意搞引申,為批判政府不惜拿保衛釣魚島的事業開刀。
中國各地及各級政府都有很多毛病,但無論有多少毛病,釣魚島還是要保,對侵犯中國利益的外部挑釁還是要還擊。否則中國早就破碎了,根本保留不到今天。你可以不關心保釣,但如果因為你自己「沒有一寸土地」就反對國家保衛中國的固有領土,妄言政府在「煽動」社會往前衝,這就太過不負責任了。
「絕對團結」的中國大概是烏托邦,但今天中國人對日本侵佔釣魚島的反對態度是壓倒性的,希望政府對此有清晰判斷,不可被互聯網輿論場上的一些聲音誤導,從而失去保釣的堅決性。多派一些執法船去釣魚島,中國社會的掌聲一定會絕對壓過倒彩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