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日駐華記者:日已制定戰爭計劃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09-20]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無視中國多次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後,日本政府9月10日悍然對中國領土釣魚島進行所謂的「購島」「國有化」,致使中日關係惡化。日本媒體和民眾是如何報道和看待這一問題?英國《金融時報》20日發表了對剛從日本回到中國的日本經濟新聞社駐華記者森安健的採訪文章。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原標題《英媒:日本媒體眼中的釣魚島危機》,森安健在訪問中提到,日本國防部已經開始著手制定一個戰爭計劃,這個計劃以日本得不到任何美國支持為前提,因為在這件事情上,並不能確保美國會出手幫助日本。

《金融時報》:你去了反日遊行的現場嗎?

森安健:我週一去了日本駐華大使館,看見很多人聚集在那裡,向大使館扔玻璃瓶子、雞蛋和垃圾。這是一個新建的大使館,日本政府曾經等了6個月,到去年10月才得到中國方面的許可,將大使館投入使用。它幾乎還是嶄新的,但已經成為仇恨的象徵。週二的時候,大使館清點後,發現有6塊玻璃被砸壞了。這很讓人難過。

《金融時報》:你與中國抗議者交談過嗎?

森安健:抗議者沒有,但我與很多旁觀者交談了,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很多年輕人認為,雖然使用暴力不那麼可取,但因為日本「態度不好」,所以中國需要採取更強硬的手段,讓日本人「清醒」一些。還有更理性一些的人說,參加抗議的只是5%的人群,95%的人還是在辦公室裡工作的,所以事態不像新聞中所展現的那樣激烈。但媒體的不好之處在於,我們總是傾向於報道更極端的現象。

《金融時報》:你上週末正好在日本,能否談談日本民眾和媒體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抗議活動的?

森安健:我認為中日兩國之前存在巨大的誤解。一些中國人認為,抗議會威懾到日本人,嚇退他們。但我上週末在日本,和那裡的親朋好友交談,他們的態度讓我很驚訝,因為他們的想法與中國人完全不同。很多日本人其實希望中國變得更暴力、更喪失理性,因為這樣全世界就能看到中國是個怎樣的國家。抗議者砸碎越多的玻璃、放越多的火,只會在世界面前越多地傷害中國的形象。這是日本人的想法,與中國的抗議人群的想法非常不同。

在日本,人們不明白中國人為何會如此憤怒。日本人幾乎都認為,這一輪中日關係的緊張情緒,是因中國人而起,起因就是2010年中國漁船船長前往釣魚島事件。而在中國,所有人都認為事情的起因是日本對釣魚島的國有化。在中國的外交圈,官員們也有自己的說法。對於中國漁民前往釣魚島,日本的傳統做法是,先拘捕,然後立即釋放。但2010年時,日本政府剛換屆,新任政府沒有按照傳統做法,而是起訴了船長,給他定了罪,兩周之後才釋放他。所以中方將這個事件視作日本改變現狀的做法。所以,對於究竟是誰導致了最新的事態,雙方有不同看法。

日本政府的立場是,將釣魚島國有化,其實意在緩和事態,否則釣魚島可能被極度右翼的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買去,他可能會在上面建立燈塔、各種設施。而日本中央政府希望給中國的信息是:我們會買下島嶼,但我們保證不會在上面做什麼。但問題是,中國政府不信任日本政府,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而且這屆政府的日子可能也不長了,到了年底,野田佳彥很可能不再是首相,而自民黨會重新執政。目前自民黨內部正在競選,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正是石原慎太郎之子,石原伸晃。如果他當選自民黨領袖,很可能在年底前成為首相,那麼日本的情況就是,不僅有一個極度右翼的東京知事,而且他兒子還是首相。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人不相信日本政府「不會在島上做任何事情」的承諾。

森安健:中國表示已經派了一千艘漁船去釣魚島水域,還會派巡邏艇護駕。如果這些漁船接近這些島嶼,那麼日本海上保安廳將會試圖攔截這些漁船。如果雙方發生衝突,有可能發生撞擊、甚至可能會有人員傷亡。如果是這樣,日本自衛隊可能會派出艦艇,幫助海上保安廳,而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可能會出手,那麼就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日本國防部已經開始著手制定一個戰爭計劃,這個計劃以日本得不到任何美國支持為前提,因為在這件事情上,並不能確保美國會出手幫助日本。

日本方面認為,日本軍隊具有更強大的潛艇偵查和攔截技術,中國這方面的技術則差些。所以日本認為,日本將有能力擊沉所有釣魚島水域中的中國船隻。但日本對其空中力量的信心則沒有那麼強。

《金融時報》:對於如何和平解決釣魚島紛爭,日本媒體上有什麼樣的討論?

森安健:我自己有一個提議。只要中日還陷於爭執中,那麼這將是一場零和遊戲。就算這次日本獲勝,總有一天中國會變得更加強大,會試圖奪回島嶼。所以雙方需要的不是一個「100對0」的,而是一個更接近「51對49」的解決方案。我的提議是一個國際化的解決方案,不僅包括中日,還包括所有有領土爭端的亞洲國家,包括韓國、俄羅斯。大家坐下來一起討論,可以參照巴以的做法,把日中、日韓和日俄之間的爭端島嶼,都先交給聯合國管轄,所有利益相關者再討論如何共同開發。

這需要亞洲出現幾位政治領袖,他們胸懷的是整個亞洲的利益,而不僅僅是民族主義情緒、短期收益,或者在本國的選舉成功。一些日本人認為,這次事件顯示了日本政府的軟弱。但一個政府的實力,其實在於你能否說服你的民眾,說服你的鄰國,爭端還有更好的解決方式。

如果亞洲國家能夠團結,擱置爭議,那麼21世紀將真正成為一個亞洲世紀。而一旦發生戰事,亞洲將無法做到像歐洲那樣,重新整合。如果敵意繼續存在,各國就會設法持續提高兵力、制定各種作戰計劃,那將會非常危險,也不會有成果。

《金融時報》:如果把糾紛訴諸國際法庭呢?

森安健:日本人非常密切地關注國際法庭是如何裁決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島嶼爭端的。國際法庭最近把有爭議島嶼中的幾個劃歸給新加坡,另外幾個劃歸給馬來西亞。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國際法庭在做決定時,完全沒有考慮所謂「歷史因素」,就是說沒有考慮一國在歷史上對於一個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是依據 「實際有效控制」的準則,就是哪一國在近年實際管理了這個島嶼,以及又是依據什麼管理了這個島嶼。中國人應當注意國際司法上的這個新的趨勢,因為拿出歷史上的主張和古地圖,聽上去很有說服力,但真的到了國際法庭上,可能就沒有什麼份量。中國領導層可能明白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對日本人「國有化」釣魚島這麼敏感,因為這將在法庭上大大幫助日本方面的申辯。

森安健:這次抗議的確會影響很多日企的在華戰略。兩周前,佳能為進入中國15週年舉辦了慶祝活動。15年裡,佳能的中國銷售增長了14倍,未來5五年,隨著它滲透至二、三線城市,預計銷售還將增長4倍。僅僅兩周後的今天,佳能已經關閉了四家在華工廠中的三家。在這次事件後,日本企業會明白,中國是機會之地,但也是風險之地。日本企業將永遠把一隻腳留在中國之外,而不是徹底融入中國市場。

日媒上另外一個觀察角度是,這次被攻擊的日企中,有很多是對華非常友善的,比如松下。鄧小平1978年訪問日本時,曾經對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你是「經營之神」,希望你幫助中國企業發展。所以80年代,松下首先在華開廠。而就是那家工廠,在週六的抗議中被燒燬了。這的確傷害了很多親華人士的感情。

《金融時報》:對於中國的抗議活動,日本媒體報道的焦點還有哪些?

森安健:一個焦點是,抗議活動到底是政府主導的,還是真的是憤怒群眾自發的。一開始,日本人以為,中國人不會是真的那麼憤怒。但過去三天,日本人明白過來,中國人是真的真的非常憤怒。這讓很多日本人很驚訝。

日媒也對中國政府的反應很感興趣。週末的抗議活動,中國政府似乎沒有干預。但到了週一,政府態度似乎有所轉變,中國官方媒體也在呼籲人們更加理性。我們還將繼續關注中國政府的反應。

《金融時報》: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其實也有很多呼籲人們理性的冷靜聲音。這些聲音被日媒報道了嗎?

森安健:好像還沒有。但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點,我會把這個方面寫進我自己的報道中。

《金融時報》:有中國人擔心,日本會以這次事件為借口,擴大兵力。日本人有這種想法嗎?

森安健:我不認為日本人想要增強軍力。這是另一種我在中國和韓國時常聽到的誤解,就是日本人想回到軍國時代。不是這樣的。沒有日本人想要核武器,沒有人想要擴張軍隊,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日本和中國開展軍備競賽,日本肯定贏不了中國。中國那麼大,經濟勢頭那麼好。所以更好的做法是,避免展開這樣的競爭。

《金融時報》:你曾經說過,釣魚島海域的資源並不豐富,那麼釣魚島對日本人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麼?

森安健:日本人擔心,如果中國人奪取釣魚島,那麼下一步可能就是沖繩島,而日本人對沖繩島要在意得多。釣魚島本身並沒有多大的資源價值,更多地是心理防禦上的價值。

保衛釣魚島
      責任編輯:晨彥
野田吁日本民眾不要採取過激行動      [2012-09-20]
日媒稱日本多家中國餐館和企業被砸      [2012-09-20]
美國財政部解除對緬甸總統禁令      [2012-09-20]
昂山素姬赴美領最高平民榮譽獎      [2012-09-20]
比爾蓋茨660億美元再膺美首富      [2012-09-20]
日本自衛隊機艦開始向釣島移動      [2012-09-20]
潘基文首次就釣魚島爭端表態      [2012-09-20]
日調查登島日本人 或從嚴處理      [2012-09-19]
日媒稱部分在華日企今陸續復工      [2012-09-19]
中美罕見舉行反海盜聯合軍演      [201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