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新華網報道,9月20日,福建泉州市惠安大岝漁港、石獅市祥芝漁港又有一批漁民在碼頭卸載魚貨,重新駛往東海捕魚,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是釣魚島附近海域。
18日在惠安大岝漁港記者看到的剛剛從釣魚島海域作業歸來的漁船「閩惠漁02098」還在碼頭卸載魚貨,但19日上午記者再次見到這艘漁船時,船員們正在做出發前最後的準備,下午該船再次出海,目的地依然指向釣魚島海域。
船東張東明介紹說,他的船是500多噸級,造價1000多萬,去年剛剛下水,適合在深海捕魚。每次漁船回來靠岸,一邊忙著卸載交易魚貨,一邊檢查機械、排除故障,一邊抓緊補給。船員們稍事休息後便再次出海。釣魚島海域是他們經常去的漁區。
張東明說:「一旦有什麼事情,我們就向國家海洋局報告。這艘船的通訊設備很先進,沒有問題。」
記者在漁船前端的冷藏室看到船員們已經準備了芹菜、青瓜、白菜等四大筐蔬菜,在漁船後端的冰箱裡有冷凍的魚丸、生豬肉等食物。船上淡水儲藏了100噸,柴油儲備了60多噸。船上所有的動力、電力、製冰等動力來源都是柴油。
漁船出海前,船東用卡車運來了幾個裝有製冷劑的鋼罐,每個都有三、四百斤重。船員用繩子吊上了船。廚房在機械艙的尾部,只有三、四平方米大小,電灶、煤氣灶都有。在機械艙下面是動力艙和儲魚艙,上面是船員們的宿舍。船員們休息的空間很狹窄,一個2平方米大小的房間還有上下床,可以容納兩個人。
船員們夜裡亮燈誘魚、收網入倉;白天休息,閒暇時候偶爾打牌消磨時間。魚汛好的時候,船員們就不能如此悠哉了。晚上甲板上的幾十盞燈全部亮起來,還有30多盞3000多瓦的燈會放到水下十幾米深的地方,用來吸引魚群。探魚設備會告訴漁民們哪裡有魚。
水手們說,釣魚島附近海域的魚情近來很好,8月至11月正是捕魚的黃金時節。他們希望多去幾次,多些收成回來賣個好價錢。漁民曾華生說,有時候用拖網一次就可以捕到幾百擔(一擔相當於100斤)的魚。上一趟從釣魚島回來,他們打的魚按市價可以賣到70多萬元。
「那邊的魚產量很高,這次花了8天的時間,打了三千多擔。今年的漁市行情不如去年,要是像去年的話,最起碼要賣一百萬元嘍!」曾華生說。
19日,記者在石獅市祥芝漁港碼頭看到了正在卸載魚貨的船隻。漁民們穿著防水工作服,將冷藏在碎冰裡的魚貨整理到塑料箱裡,用吊鉤將整箱的魚提到岸上的卡車裡。漁船回來裝卸的時候,魚貨常有兩、三千盆之多。漁民李光全說:「運氣好的話,兩三天就可以賺個十幾萬呢!」
曾華生告訴記者,這次他們最接近釣魚島時的距離大概只有20多海裡,那邊打魚的中國漁船很多,大多來自浙江和福建,魚汛好的時候還有江蘇來的船隻。他們有看到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隻和日本的直升機。
曾華生說:「我們沒有靠到釣魚島的岸線去。打魚不能靠島太近,那邊海域暗礁比較多,容易把網刮破掉。現在還有海監漁政的船在保護我們,不會有事啦!」
漁民們說,雖然日本挑起了釣魚島爭端,但他們仍然願意像往年一樣到釣魚島附近海域捕魚。「我不怕他們。釣魚島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我們船開過去有什麼好怕的!」曾華生說。
漁民們說,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福建有很多漁民祖祖輩輩都在那裡捕魚。然而近年來,日本船隻對漁民捕魚開始驅趕,增加了漁民出海的人身和財產風險。
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調研員許健全認為,發展遠洋捕撈漁業是緩解近海漁業資源壓力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泉州市降低內、近海捕撈強度,積極拓展外海、遠洋漁業,捕撈作業區域北至釣魚島海域、南至中沙、東沙和南沙海域。
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泉州一共有5300多艘海洋捕撈漁船,其中44.11千瓦以上的中型漁船有1700多艘,這其中有1200多艘鋼質大馬力漁船,每次遠洋捕撈都是編隊前往。
從2010年開始,泉州市每年更新100艘漁船,建立了安全隱患排查機制,要求漁船消防、救助設施等配備齊全,沒有故障才能出海。
福建省已建立了海上漁業安全應急指揮輔助系統,通過該系統,福建每一艘出海的漁船行蹤都在電腦監控範圍之內,漁船一旦出現險情,就可以向指揮中心報警,漁業部門可以立即調度附近的漁船進行救助。
福建沿海地區早在8月已經開海,遠在釣魚島附近海域作業的一些閩籍漁船已「載魚而歸」,靠岸稍事休息後會再次整裝起航,赴釣魚島海域捕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