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緬甸兩個不同的英文國名「Burma」和「Myanmar」多年來一直是一個爭議話題。日前,緬甸國內一批學者為此在仰光展開大辯論,但各方尚未達成一致。儘管如此,一些西方觀察家評論稱,緬甸人終於擁有了自由辯論國名的新權利。
據美國《紐約時報》6日報道,近段時間以來,緬甸經歷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其中最顯著的是,吳登盛政府允許國民就以往的禁忌話題進行辯論,包括該國的英文國名。據悉,緬甸的英文國名問題由來已久。自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起,緬甸一直被稱作「Burma」,但到了1989年,緬甸軍政府宣佈更改殖民時期流傳下來的眾多英文譯名,其中有一項就是把國名從「Burma」改成「Myanmar」。據說,緬甸軍政府當年改英文國名旨在展示與英國殖民統治時代的決裂,並把新國名「Myanmar」寫入憲法。一些政治反對派、少數民族及外部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英國)不承認軍政府的合法性,因此繼續稱該國為「Burma」,而與此同時,聯合國、東盟、俄羅斯、德國、挪威、中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則使用「Myanmar」,這造成了國際社會上「一個緬甸,兩種國名」的奇怪現象。不僅如此,為了這兩個稱謂,近年來還出現過多起外交風波,例如,2011年1月,緬甸和美國代表團曾為此在聯合國發生激烈衝突。
協助吳登盛總統同少數民族談判的一名緬甸學者透露說,總統受到了「美國多種族融合的啟迪」,希望緬甸上百個民族也能團結在一個「大熔爐」之中,可以由民眾來界定國家身份。利用這一契機,緬甸一批著名的語言學家和作家發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大辯論,近日,專家們在該國第一大城市仰光召開了一場題為「21世紀緬甸國家認同與公民身份」的會議,探討了相關的英文國名問題。很多專家都反對「Myanmar」這個國名,批評它帶有軍事獨裁統治的「烙印」。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保守人士指出,由於憲法規定「國家應該被認定為緬甸聯邦共和國」(使用了「Myanmar」一詞),沒有經過全民公決更改國名是不合法的。不久前,緬甸選舉委員會曾警告全國民主聯盟主席昂山素季停止稱自己的國家為「Burma」。
到目前為止,各方仍未能確定英文國名的最終版。語言學家茅塔諾認為,隨著緬甸改革的逐漸深化,語言變化將是「一個自然過程」,不需要依靠行政命令強制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