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文匯網為首頁 | 關於文匯報 | 文匯報PDF版 | | 簡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地方聯播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國家祭水聖地——濟瀆廟


http://www.wenweipo.com   [2012-10-15]
放大圖片

濟瀆廟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攝

【本報記者 戚紅麗 劉蕊 濟源15日電】「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濟水是與黃河、長江、淮河齊名的四瀆之一。自唐宋以來,但凡國之大事,如戰爭、政權更迭、祈雨甚或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北海神祭告。10月11日,在位於「濟水之源」的濟瀆廟內,一場皇家規制的祭水活動正在進行,以歡迎來自海峽兩岸參加道文化論壇的專家學者們。

看著穿著古代服飾的人們莊重地進行叩拜禮,記者也彷彿穿越回到了1400多年前的濟瀆廟。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這裡保留有宋、元、明、清歷代古建築,被專家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一座濟瀆廟,一部祭水史」,為此,在建國前夕解放軍發動全面總攻前,毛澤東曾在建築學家泰斗梁思成和劉敦楨先生編製的《全國重要建築文物簡目》上,親筆用「雙圈」圈閱濟瀆廟,要求嚴加保護。

濟瀆廟:北方古建築博物館

對於濟源人而言,濟瀆廟是個寶貝。因為這裡隋唐元明清各時代的建築匯聚一堂,有河南省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明代木排樓建築,有省內現存時代最早的宋代木結構建築濟瀆寢宮,有我國唯一倖存的"宋代石勾欄"以及復道迴廊遺址等,共有歷代古建築三十餘座,歷代碑文石刻四十餘通。不愧為我國北方"古建築博物館"。

濟瀆廟的每一處建築細節都有厚重的歷史。比如它的山門叫清源洞府門。之所以叫「清源洞府門」,是有淵源的:在歷史上,長江被封為廣源公,黃河被封為靈源公,淮河被封為長源公,濟水被封為清源公,所以祭祀濟水神的地方又叫清源洞府,它的第一道門就叫清源洞府門。這座山門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明代木結構牌樓建築。據介紹,這個建築構思奇特,僅由四根大柱頂起了三間跨度很大的大屋頂,而且歷經四五百年滄桑雄姿不改。山門簷下的華拱採用九踩重昂重翹式,這代表了濟水神地位之尊(位居諸侯之列)。

今天的濟瀆廟佔地130餘畝,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形制。濟瀆廟建築群分為四大部分,分列在三條縱軸線上。前為濟瀆廟,後為北海祠,東為御香院,西為天慶宮,各自獨成院落,卻又渾然一體,整個平面佈局呈「甲」字形。據說佈局之所以呈「甲」字形也有講究:一是祭祀瀆神乃國家祭祀河神之最高級別,而唯有濟水距離都城最近,祭祀最為頻繁,暗含雄甲天下之意;二是宗教界理論認為古時此處地貌奇特,狀若金龜伏地,廟呈「甲」字形,寓含「金龜探海」之意。此廟前方後圓,也體現了古代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據史載,清康熙皇帝曾給濟瀆廟御賜「沇濟靈源」匾額,乾隆也曾賜匾「流清普惠」。遺憾的是,這些國寶都毀於一把火中,僥倖的是,濟水神的寢宮毫髮未損。據專家介紹,這座寢宮是河南省現存年齡最大的古建築。作為地上文物全國第二、地下文物全國第一的文物大省,河南省現存的宋代單體木結構建築只有兩座,一是少林寺後的初祖庵大殿,有900多年歷史;另一座就是濟瀆廟的這座寢宮,建於北宋開寶年間,距今已經有1030年歷史了。

數十次投龍簡濟水歷史罕見

自唐以來,但凡國之大事,諸如戰爭、政權更迭,甚或皇室成員的生死都要向濟水神祭告。對濟水神的祭祀成為國家禮儀中的重要內容。元代統治者試圖通過倡導漢族禮教、加強祭祀來穩固其統治地位,所以對山川的祭祀特別頻繁。據有關文獻記載,元代朝廷到濟瀆廟舉行「投龍簡」的祭祀儀式就有十多次。這在全國的山水祭祀中極為罕見。

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慣用「沉埋」形式。「沉」是投於水中,「埋」是埋於「坎」中,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於「沉埋」的祭物,有金銀器、青銅器,還有人和動物,至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龍簡」的制度。「龍簡」中的「龍」指金龍,而「簡」所用材料有金、玉,也有銀、銅。在嵩山峻極峰,曾發現武則天所投的金簡;在南嶽衡山,曾發現唐玄宗所投的銅簡;在江蘇蘇州,曾發現吳越王所投的玉簡和銀簡。

濟瀆廟中有兩通元代碑刻,記錄了元朝皇帝派員到濟瀆廟投送「龍簡」的事情。

一是立於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的「大朝濟瀆投龍簡記」碑,碑中記述了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後,常以「邊境未清,蝗旱間作為憂,故夙夜兢兢,深自克責,謂不有大祈禳無以答……投送金龍玉簡標記善功……」二為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所立的「投龍簡記」碑,碑中記載皇帝登基之後,中外大和,命「集賢司直奉訓大夫臣周應極、洞玄明德法師崇真、萬壽宮提舉陳日新秉傳封香,奉玉符簡、黃金龍各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地方聯播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