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小平22日電】「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莎車看原生態十二木卡姆,就無法瞭解維吾爾人絢麗多彩的生活」,金秋十月走進莎車,彷彿走進了一個被金色鋪滿的童話世界:胡楊樹的葉片閃爍著令人沉醉的金黃,街頭叫賣的誘人的烤全羊外表焦黃中透著金亮的色彩,賣石榴的維吾爾族姑娘金黃色的劉海被風吹起顯得嬌俏可愛。踏入十二木卡姆故鄉園的廣場,腳步會不由自主地隨著歡快的鼓點和懾人心魄的悠揚旋律而舞動起來,莎車,正以迷人氣質和原生態的木卡姆藝術形式吸引了國內外遊客的腳步。
十個莎車人,九個會跳麥西來甫,八個會唱十二木卡姆。在莎車縣的木卡姆藝人10月18——20日為全縣人民獻上了一場木卡姆盛宴,三天的時間裡,新疆莎車成為一片歌舞的海洋。作為第三屆絲路明珠-喀什噶爾國際旅遊文化節的三縣分會場活動之一,當地民間木卡姆藝人與專業演員為現場觀眾奉上一場精彩絕倫的十二木卡姆盛宴,歌舞表演《音樂瑰寶-木卡姆》、《依拉克木卡姆》、《喀迪爾汗葉爾坎木卡姆》、《且比亞特木卡姆》等一個個的輪番上場,令人陶醉。在這裡,七八十歲的老人高亢的歌聲直抵人心靈深處,維吾爾族女演員身著的各種艷麗精美的民族服飾讓人目不暇接。
十二木卡姆共有十二個套曲,每套木卡姆有20至30首樂曲,分別由瓊乃合曼、達斯坦、麥西萊甫三個部分組成,完整表演需要24小時,是由葉爾羌汗國時期傑出的音樂家、詩人阿曼尼莎(1533—1567年)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收集、整理而成。葉爾羌汗國的都城就在今天的莎車縣,阿曼尼莎罕一直生活在莎車縣,莎車縣自然也成為十二木卡姆的故鄉。
據莎車縣縣委書記何利民介紹:莎車縣目前正在採取多種措施全力打造「木卡姆故鄉」這一品牌,繼2007年改建了阿勒屯歷史文化廣場(周圍有阿曼尼莎罕紀念陵、葉爾羌汗國王陵、阿勒屯清真寺等著名建築)後,莎車縣在一年多的時間中投資3億多元新建了木卡姆休閒園、木卡姆影劇院、木卡姆文化傳承中心、木卡姆故鄉園、木卡姆廣場、木卡姆風情園等系列建築。莎車縣還向24位木卡姆藝術傳承人發放生活補貼,縣職業高中也辦起了木卡姆藝術班,縣裡還選送30名年輕人到新疆藝術學院深造,以確保木卡姆藝術傳承後繼有人。該縣還在黨政機關、學校開展各族幹部群眾學生學唱木卡姆活動,並組織木卡姆藝人積極走出去,到區內外、國內外演出,將木卡姆藝術推向全國、推向世界。中外遊客來到莎車,直接可在莎車縣木卡姆文化傳承中心欣賞到當地民間藝人原生態的木卡姆藝術表演。
何利民說,莎車縣現在正在大力開展十二木卡姆翻譯工作,將十二木卡姆歌詞由維吾爾文翻譯成漢文,並鼓勵當地民間藝人用漢語或英語翻唱十二木卡姆,以推動十二木卡姆走向全國。
據莎車縣文化局局長陳海洋介紹:「十二木卡姆」是我國維吾爾族古典音樂的經典集成,它巧妙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各類藝術形式,表現了維吾爾人民絢麗多彩的生活、高尚情操、崇高理想與追求。2005年11月25日,十二木卡姆因其多樣性、綜合性、完整性和民眾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的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代」名錄,是繼中國昆曲、古琴之後第三個列入名錄的藝術形式。
陳海洋說,聽完整部十二木卡姆套曲要24小時。從2005年開始,莎車縣每年自辦一次全縣性活動,每五年舉行一次全國性節慶活動,集中向中外遊客展示以十二木卡姆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魅力,推進其產業化、品牌化發展,拉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此次文化藝術節是繼2007年首屆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節後,舉辦的全國性第二屆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慶典活動,也是第三屆絲路明珠——喀爾噶爾國際 旅遊文化節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