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為期兩周的南極會議2日在澳大利亞結束,但未能就加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問題達成新的協議。一些西方媒體立即將矛頭指向俄羅斯、中國等國,稱俄中等國「將商業利益置於環境保護之上,阻礙了協議的達成」。
《澳大利亞人報》2日刊登題為「中國、俄羅斯否決了我們的海洋公園」的文章稱,雖然澳大利亞、法國等國支持,但這項建立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的歷史性舉措卻因中國、俄羅斯的否決而受阻。法新社稱,這項新的協議計劃包括在南極附近的羅斯海160萬平方公里以及南極東部沿海19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建立海洋保護區,實行禁漁管理。
英國廣播公司稱,環保組織本來對這次南極會議懷有很高期望,但會議最終以失敗告終。環保組織因此指責俄羅斯、中國和烏克蘭等國將「商業利益置於環境保護之上,阻礙了協議的達成」。
對西方媒體在環保問題上對中國的指責,一名中國海洋環境保護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西方媒體沒有寫明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協議未達成,就籠統地將罪責歸結為中俄等國,這樣的結論有失公允。他說,中國一貫支持和重視對南極海洋生物資源環境的養護,是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的成員。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會後發表聲明稱,建立海洋保護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大量的科學研究和國際外交,需要進一步考慮。
這名中國學者稱,中國在南極海域並沒有很大的商業利益。南極海域主要的漁業資源是磷蝦和犬牙魚。中國捕撈過很少量的磷蝦,並未捕撈犬牙魚。實際上,挪威、日本等一些國家每年從南極海域大量捕撈磷蝦或魚。他認為,未達成協議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設立保護區應有確實的科學依據,並遵循相關的國際規則。所有這些因素都需要各國共同協商,綜合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