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香港《大公報》報道,古稀之年的胡德平在任何場合都不迴避他是胡耀邦長子的身份。他在2011年初出版的《中國為什麼要改革──思憶父親胡耀邦》一書的前言中就坦言:「本書從耀邦同志的直接史料出發,逕直探尋他的精神世界,務求解讀他的心路歷程。」改革無疑是胡耀邦最鮮明的形象,改革家是胡耀邦超越了其所擔任過職務最響亮的頭銜。胡德平不久前在一個場合再提改革,他指出,在追求效率繁榮發展局面的同時,中國共產黨不能減弱對改革的責任和對全民的承諾,無形的社會主義正義不能有絲毫降低。
胡德平與年屆六旬時的胡耀邦在相貌上很相像。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民眾提到胡德平總會生出一份特殊的感情。胡德平曾說:「耀邦同志關於改革的各種觀點和思想的發展過程,無疑是改革歷史進程中應予關注、研究的一個焦點問題。」
「治國之道 富民為始」
改革開放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胡德平說,父親對於這個問題在一開始就有著明確答案:富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用胡耀邦原話就是:「治國之道,富民為始。」這是1984年他在貴州視察時說的。
三十年前,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命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報告。
曾慶紅在紀念胡耀邦誕辰九十週年座談會上代表中共中央對其作出歷史評價:「他代表黨中央的報告鮮明地提出了黨在新時期的重大歷史任務。他主持和參與主持制定了包括《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在內的一系列關於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對外開放的重要文件,努力探索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改革,為推進改革開放進程傾注了大量心血。」
不能減弱對全民的承諾
胡德平一直在思考中國共產黨在新階段改革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改革最初為什麼要體制改革,當時給我樸素的印象,我們不能再吃大鍋飯,不能再端鐵飯碗了。為什麼大鍋飯,鐵飯碗越來越嚴重呢?這是體制問題,機制問題。中國共產黨執政把就業擺在相當突出的位置。沒有就業,農民破產,職工革命,中共從武裝鬥爭的革命黨推翻國民黨政權,深知就業和失業問題。」
「文革結束後,政治風波結束後,我們要追求有效率、繁榮、改革發展的局面,同時也不能減弱中共的責任,不能減弱中國共產黨對全民的承諾。雖然共產黨沒有和農民,工人直接訂合同,但是無形的社會主義正義不能有絲毫的降低。原來實行退休制度,現在搞社保,社保的錢從哪裡來?能不能持續?現在社保還是有十幾萬億的缺口,這就是共產黨要負的責任。要令社保和改革同步。其實完成同步很難,但是措施要落實,這是共產黨的責任。國有企業在減員增效,但不能一次性買斷工齡。天津有個好的辦法,不管怎麼減員增效,多出來的人市政府都兜起來,組織培訓和各種就業輔導,總之沒有再就業之前,政府的責任不放棄。」
強拆會動搖國之根本
在談到城鎮化道路時,胡德平認為,城鄉確實二元結構要改變,要搞城市化和新城市新農村建設,但不能強拆。老百姓的土地在城市化過程中牽涉到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博弈和談判。但是實際上往往沒有,所以引發群體事件。這會動搖國家之根本,動搖共產黨的執政,要引起高度關注。
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國企在改革中擁有自主權,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得到大大解放。更重要的是有沒有國家在委託你,在信託你搞好這個國有資源,國有資產,商業也要講信託,所有制是誰的,收益權,受益人是誰?國企改革要反映了黨的意識形態,代表改革的傾向。但改革出現了壟斷企業,我認為下一步改革要重點解決這個問題。」胡德平如是說。
中共對人民有信託責任
北京大學歷史系高材生的胡德平以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為例說:「孫中山在搞革命的時候引用了信託機制,就是『革命公司』。大家捐獻投身革命,如果驅除韃虜,建立民國目標實現,大家再來分享成果。這擺脫了農民起義做皇帝的說法,在美國和南洋很有號召力。參加革命猶如原始股,大家願意衝鋒陷陣,有錢的捐錢。」
胡德平以史為喻,他說:「中國最大的信託組織是共產黨,是國營老闆。」工人,農民把自己收入、自己錢都無保留的給了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有「信託責任」,要對人民和民族的命運負責,要令社會達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
不過,政府當然不是萬能政府,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調動社會各階層的活力,並不是萬能地包打天下。
胡德平,1942年11月生,湖南瀏陽人,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之子。北京大學歷史系黨史專業畢業。曾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十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現任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