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援引俄羅斯《權力》周刊報道,2010年秋天,正值國家現代化計劃還很受重視、在該領域同外國廣簽協議被定為頭號外交任務的時候,梅德韋傑夫準備前往中國訪問。文章作者亞歷山大·加布耶夫向主管外交工作的一位高官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克宮打算如何在該領域同中國合作?對方寬容地微微一笑說:「年輕人,中國完全是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一種粗放式發展,同我們的現代化沒有關係!」
文章稱,俄羅斯官員中關於最大貿易夥伴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這種認知水平絕非只是例外。而且不僅僅是在官員中間,整個國家對自己最重要的鄰邦都知之甚少。
先從信息的收集說起。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專家指出,在世界十大經濟體中,俄羅斯媒體關於中國的報道較少。
在對華調研方面存在著更大的問題。俄羅斯各高校和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加在一起不足200人(美國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有1.5萬多人)。研究者的平均年齡逐年上升,幾乎沒有後來者。例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所長、78歲的米哈伊爾·季塔連科院士已領導該所27年。同其他學科一樣,這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年齡斷層。
每年關於中國的學術文章也就幾十篇,專著不足10部,這同每年英文出版數以百計關於中國的調研文章根本無法相比。在缺乏國家扶持的情況下,許多關於中國的俄文書籍是由中國人贊助出版的。俄羅斯的許多漢學家關於中俄關係未來大好的評論多少也與此有關。
國家層面的漢學研究情況略微好點,一些保密的情報部門也有研究中國問題的。中俄「海上合作—2012」軍事演習期間中方有近200名年輕的精通俄語的軍官提供語言支持,而俄方的翻譯只有3人。
大公司也不急於為瞭解中國而擴大投資,儘管中國很快將成為俄羅斯商品的最大市場已成為一種共識。俄羅斯石油公司前不久遭受挫折,損失35億美元,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多年試圖打入中國天然氣市場,徒勞無獲,所有這些不僅說明俄羅斯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存在問題,也能說明對中國及其重要性的認知水平存在問題。例如,研究俄羅斯問題的中國人總愛嘲笑積極拓展亞洲業務的鋁業大亨奧列格·傑裡帕斯卡擁有的公司的網站,上面所有中國人的名字都存在拼寫錯誤,那些錯誤連一年級學生也會修改。
文章指出,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抱怨缺乏資金,而以國家和商界為代表的訂貨方在抱怨缺乏專家和智囊,這種怪圈存在已不止一年。俄羅斯年輕的中國問題專家似乎將大有用武之地,可是找不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只能像蘇聯時期的核物理專家那樣,或者改行,或者加入出國的大軍。俄羅斯的漢學研究正在持續走向衰退,與其同時衰退的還有決策機制。而中國正好相反,演習期間那些俄語學得特棒的年輕軍官就足以說明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