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報道,《美國海軍學會學報》2012年12月刊發表美國國防大學國家安全研究學院研究員、海軍陸戰隊退役上校哈姆斯(T. X. Hammes)的文章《近海控制是答案(Offshore Control is the Answer)》,該文透露美國海軍正在研究「近海控制」戰略,介紹了該戰略與「空海一體戰」理論的不同,認為「近海控制」符合美國政治利益,戰爭風險較小,便於結束戰爭,採用海上封鎖即可實現7大戰略目標,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研究「近海控制」戰略,假想敵已直指中國。現將文章主要內容編譯如下:
在預算消減的背景下,美軍正在考量重返亞太的軍事戰略,意圖降低維持亞太軍事存在的成本。與其觀點鮮明的亞太軍事戰略相對應,美軍目前缺乏明確的裝備採購和編製調整策略,軍費預算水平也難以滿足平時威懾和戰時需要。
近期,美國海軍提出了「近海控制(OC)」作戰理論。與英國傳統的「離岸平衡(offshore balancing)」策略不同的是,OC策略設想的是任何盟軍力量都不可能挑戰中國的陸上軍事力量,與此同時,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國希望美國有能力限制中國的能源、原材料進口和工業品出口,從而保護這些國家的利益。
「近海控制」作戰理論的目標是把中國海軍限制在「第一島鏈」之內,同時加強對第一島鏈的防衛,控制該地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作戰方式是實施近海經濟封鎖,而非進入中國領空對中國基礎設施直接進行空中打擊,迫使中國在美國軍力最強的地區,同時也是中國軍力最弱的地區開戰。實際上,「近海控制」作戰理論已經超越了「空海一體戰」這種純粹的作戰理念,更傾向於通過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最大限度發揮美軍的陸海空三軍資產效能,從而更好地達成作戰目的。
這種方式既可以降低美軍在亞太軍事存在的維持性軍費成本,也能刺激中國投資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使其耗費大量財力用於應對美軍的「近海控制」。非常明顯,「近海控制」策略雖然處於雛形階段,還需要在政治、戰略、戰役、戰術層面進行大量的實際檢驗和可行性論證,但卻反映了美軍遏制中國的全新的基本觀點。
政治考慮。雖然美軍的「空海一體戰」有能力對一個陸地國家速勝,但是美國要面對其盟國是否允許美國飛機飛越領空打擊中國的問題,美國的亞太盟國當局必須考慮到:允許美機過境意味著給了中國對其進行邊境打擊的理由。因此,美軍得到結論:通過非核常規戰爭擊敗中國充其量只是一種「設想」。相比之下,「近海控制」戰略只需要保護盟國領海和領空不受中國打擊,而沒有飛機穿越中國領土和領海,既符合美國和平時期的政治環境,又節約了大量維持性經費。比如,用7艘「弗吉尼亞」級潛艇就可以取代一個航母戰鬥群,完成對中國的封鎖任務。
戰爭風險。美軍有人擔心「近海控制」戰略存在導致戰爭甚至核大戰的風險,質疑該戰略的應用機時到底是平時還是戰時,如果是平時採用,有沒有必要對中國保持如此高級別的戒備。同時,中國的經濟繁榮對世界做出了重大貢獻,封鎖中國勢必影響世界經濟,到那時,美國和其盟國要繞道中國周邊開闢貿易航母,而中國也能新建「絲綢之路」。如果不摧毀中國的基礎設施,那麼戰後中國將快速完成重建。
阻止、保衛和掌控。「近海控制」戰略包含三個具體目標,一是阻止中國使用第一島鏈之內的海域,二是保衛第一島鏈周邊的海域和空域,三是掌握第一島鏈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目標之中不包括進入中國領空,降低了核擴散風險,縮減了戰略執行的成本,同時易於結束「戰爭」。
封鎖戰役。五角大樓不會向防空實力日益雄厚的中國領空派遣昂貴的作戰飛機,雖然中國的防空導彈在進攻戰役中毫無作用,但是在國土防空中將發揮巨大威力,侵入中國腹地必將付出慘重代價。相比之下,「近海控制」戰略只實施封鎖戰役,迫使中國出動有限的遠程高性能作戰平台,對面美軍和盟軍的陸基、海基防空導彈和強大的電子戰飛機。即使中國攻擊美軍的空間和網絡系統,也不會對美軍帶來多大挑戰。
「近海控制」的優點。形成強大的威懾,降低核大戰風險,便於結束衝突,降低平時維持性成本,迫使中國在武器系統最大射程之外開戰,美國海軍避開中國的攻擊,封鎖成本同時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