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評論指中國很少批評俄不太正常


http://news.wenweipo.com   [2012-12-08]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鳳凰衛視12月7日《時事開講》節目中,評論員稱中國很少批評俄羅斯,並評論稱這是不正常的現象。

以下是對話全文:

姜聲揚:中俄總理第17次定期會晤,6號雙方的能源代表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但是在天然氣談判問題上面,最終還是因為價格問題,還是處在談判的階段。中俄雖然屬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但是要進一步發展兩國之間關係,核心、關鍵究竟是什麼,我們請鄭浩先生來告訴我們。

鄭先生,溫家寶總理在抵達莫斯科做的第一件事就表示中俄關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之一,中國如此重視和俄國發展關係,但是具體天然氣談判這種能源合作,為什麼能夠一拖拖這麼多年,拖到第九輪談判還沒談妥,天然氣的談判陷入僵局,我們能否把它視為做中俄關係分歧的一種延伸?

中俄關係發展關鍵:坦承對待分歧

鄭浩:中俄能源談判,特別是天然氣的合作談判確實談的很艱苦,但是最近有消息,俄羅斯的一個副總理也透露,在數月之內就會達成價格協議,這次的中俄總理級的協商會晤也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雙方也都表示要盡快解決這個問題,並且俄羅斯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比如說讓中方提前進行預付或者是找一些項目來進行共同開發,先預付款。

中方現在只是表示正在研究,各種方案都有可能,但是不管怎麼樣,從這次的談判效果來看,還是往前走一步,中俄之間也達成了能源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雖然只是一個諒解備忘錄,但至少在某些比較關鍵的方面,還是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能源合作只是中國和俄羅斯多方面合作的一個方面,中俄全面的關係其實有三大基礎。

這三大基礎我概括為一個就是政治外交上的,第二個層面就是經貿、能源合作,第三個就是軍事安全上的合作。這三大基礎在過去數十年,其實一直是支撐中俄關係不斷發展的最主要的三個方面,在這三個方面的基礎上,當然也衍生出了許多其他的交流和合作,比方說人文的,包括社會、人員交流、旅遊、體育、文化、科技、農業等等。

但是,毫無疑問這三個方面,確實是中俄關係的最重要的三個基礎,在政治外交方面,中俄之間這種合作是親密無間,在重大的一些地區或者是全球性的事務上,中俄的合作是非常緊密的,包括敘利亞的問題大家都看的很清楚,包括朝鮮半島的問題等等。

在中亞地區,在上海合作組織的框架之下,我們也看到中俄的合作也非常緊密,包括有在框架內的軍事演習,打擊三股勢力等等。在經貿方面,經貿方面確實令人擔心,因為經貿方面從數字上來看和兩個大國這種地位是完全不相符,今年的1到10月份,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只有730億美元,這還趕不上中韓,更趕不上中日、中美、中歐和中國和東盟。俄羅斯是一個能源大國,中國是一個發展中非常迅速的國家,對能源的需求也很大,中國也是一個急需糧食的國家,而俄羅斯也是農業大國。

所以,中俄兩個國家又是作為鄰居,只有如此小的貿易額,這個應該說是非常可笑的事情,當然兩國的首腦也都表示要在今年能夠達到900億,從現在來看比較困難,還有提出到2015年要突破1000億等等,這些願景,但是這些願景能否實現,還要看實質的合作。

另外就是我剛才提到第三個方面就是中國的安全方面的、軍事方面的合作,存在很多困難,但是最近也有突破,比如說中俄之間在軍事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達成了重要的共識,這個是對過去中俄軍事合作的一個非常嚴重的障礙,掃清了道路,就是排除了這樣一個障礙。

總的來看,中俄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應該說是比較健康的,兩個國家在地區、在全球事務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力,但是中俄雙邊的關係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這個擔憂的地方更多的是表明在兩國的互信上還存在著很大的一個問題,無論是在哪個層面的互信,政治的、外交的、軍事的等等安全方面的都存在著很多矛盾和一些分歧,這也很正常,兩個國家作為鄰居,社會制度又不一樣,意識形態又發生了變化,所以存在一些矛盾也並不奇怪。

奇怪的就是中俄關係的發展,如果要進一步的發展,如果要提升發展的水平的話,顯然要面對的就是如何來正確對待分歧和矛盾,這個是兩個正常國家必須要面對的,也就是說在官方這個層面,我們聽到的比較多的是兩國的關係如此緊密,如此的好等等等等,但是很少聽到中俄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在中方,中方批評俄羅斯或者是指出中俄之間存在的問題,少之又少,但是在俄羅斯完全不一樣,因為俄羅斯它實行的是一種,所謂的西方那種文化氛圍,它的意識形態已經發生了根本的逆轉。

因此我們看到在俄羅斯無論它的報章還是智庫,包括官員經常有批評中國的地方,有些是合理的,比如說對灰色清關,對中國的一些人或者是一些貨物的走私都有批評,也提出過很好的建議。中方也非常重視,但是也有一些智庫,也有一些所謂的知識精英對中國提出了很多很多的批評,對中國發展航母,竊取俄羅斯的軍事知識產權等等都有非常多的一些批評。

但是從中方這方面來看批評就很少,這個恐怕是出於傳統,就是中國人比較自斂,比較喜歡照顧別人的面子,一方面我們自己非常珍惜我們自己的面子,同時也要照顧別人的面子。但是,正常的國家不應該是如此的,所謂正常的國家我是說,就是如果兩國的關係是正常的話,如果說有分歧、有矛盾是應該坦承的加以面對,不怕進行公開的討論,也不怕媒體公開的批評,這才是一個正常國家發展雙邊關係的,應該最理想的一種狀態。

姜聲揚:中俄關係目前不願意坦承這些矛盾或分歧主要的原因有哪些?

鄭浩:歷史上有這樣的原因,歷史上我們看到其實在冷戰的時候,當時還是前蘇聯,其實中蘇那個時候是公開的進行論戰的,一開始中共方面是保持了沉默,因為蘇聯畢竟是老大哥,蘇聯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蘇聯,對蘇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一直是非常尊重的,但是因為赫魯曉夫上台之後,全面否定斯大林,然後就開始公開的批評中國,甚至認為中國是不按照蘇聯的旨意,按照蘇聯共產黨或者是國際共產主義這個運動,背離了這個運動,所以經常的在公開的場合來批評中國。

後來中國才發表了九評,中國共產黨在公開的和蘇聯進行論戰,那時候誰是修正主義,誰是真正的馬列主義,公開論戰是不可開交。但是,其實這樣一個狀態是在冷戰時期,那個主要還是從政治意識形態上來看的,但是到了後來蘇聯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變化,共產黨已經不存在了,中國願意和俄羅斯保持正常的一種雙邊的關係,這種交往,所以對待中俄之間出現的問題,經常是加以迴避,而考慮到中俄關係的重要性,不會公開的來挑明一些矛盾。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倒是完全不必要的,而且也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應該是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分歧可以公開的進行討論,我們看到西方的國家,美國和英國有矛盾,美國和德國有矛盾,美國和新西蘭事隔30年之後,帕內塔才在9月份到新西蘭進行訪問,兩個國家意識形態、價值觀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因為在八十年代新西蘭是禁止核潛艇進入到新西蘭的水域,因此就中斷了兩國防務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事情。

直到今天為止,美國仍然不把新西蘭作為自己的盟友,但是不管怎麼樣,他們的矛盾都是公開的,但是中俄之間恰恰我們看不到這種把矛盾,把分歧公開的這樣一面,其實公開並不是說要加劇這種矛盾,而是說讓兩國的老百姓認識到,我們兩國之間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兩國的領導人到底用哪些智慧克服解決這種問題來鞏固中俄關係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姜聲揚:尤其中俄之間能夠拋開這個歷史包袱的話,兩國的關係才能夠更往前走一步。

鄭浩:我們希望如此。

      責任編輯:glory
專家:中日衝突或致美日對華戰      [2012-12-27]
俄羅斯一女主播半裸出鏡播新聞      [2012-12-27]
菲「指責」中國欲加大投資三沙      [2012-12-27]
日本新政府將繼承「村山談話」      [2012-12-27]
安倍再登相位 溫家寶未致賀電      [2012-12-27]
美國前總統老布什病危 正搶救      [2012-12-27]
安倍上任後記者會 一官員暈倒      [2012-12-27]
奧巴馬縮短假期 應對財政懸崖      [2012-12-27]
查韋斯或推遲宣誓就職      [2012-12-26]
分析稱日經濟衰退已至危機四伏      [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