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廣州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新華社 【文匯網訊】據中新網12月11日報道,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赴廣東考察,這是他履新後首次考察地方,備受關注。分析稱,在鄧小平「南巡」20周年之際,習近平此行象徵意義明顯,意在推進中國新30年第二期新的改革開放。此外,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的一次調研活動。
新任總書記首站視察廣東 專家稱意推進「新改革開放」
中共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履新已近一月,領導層動向備受矚目,尤其是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地方考察首站會選擇哪裡更是受到各方高度關注。新華社10日的報道披露習近平「正在廣東考察」。
「我想習近平此舉是想推進中國新30年第二期的改革開放。」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希賢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30年前改革開放舉起旗幟的地方做起,這是習近平此次行動的意義,也是外界的一個設想。
「經過30年的發展,時下中國需要一個新的改革開放。」張希賢認為,30年前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在「怎樣改革」、「怎樣開放」這張白紙上勾畫最初的藍圖,與此相比,今天的改革開放具有更高層次和更新內涵,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第一,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形成了一種粗放型的發展體制和方式,就今天而言,這些體制機制方式顯得有些老套、僵化和呆板,不再適合新形勢,如果對此不進一步改革的話,中國會在這個體制機制上「摔跟頭」。
第二,今天的改革開放,需要深入廣泛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當中更加優秀、更加適合中國現代化的成果,並與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經過原始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繼承創新之後,形成中國更高、更好的發展方式、發展水平和發展成果。
第三,今天的改革開放,是要結束5000年陸路文明和農業文明,轉而建設海洋文明與海洋強國,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奮鬥目標,而今站在新的起點,所以「從海面上起步」。
鄧小平南巡20周年 分析稱習近平此次南下具深意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總結了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新思路,開啟了新篇章。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當年「南巡」共九站,其中有三站在廣東,包括深圳、珠海和廣州。
20年後的今天,當中國改革開放步入新的關鍵時期,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首次考察就選擇南下廣東,頗具深意。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所長黃衛平認為,習近平此行對於深化改革意義重大,將再次營造改革契機。
張希賢分析稱,兩次「南下」有相同之處,即兩者都要開創一個新時代。而不同之處在於,20年前,中國面臨的是如何結束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這是鄧小平「92南巡」對於國家發展一個定基性的東西。這是一場偉大的歷史變革,經過20年,使中華民族從傳統開始向現代邁進。而習近平此次南下,探索的是中國怎樣結束陸路文明和農業文明,進而邁向海洋文明和海洋強國這個新時代的開拓。
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洪向華認為,20年前鄧小平的「南巡」,對於改革開放的認識和議論,主要集中在改革中出現的很多問題,諸如關於姓「社」、姓「資」或者「左」、「右」的關係上。20年後的今天,深層次矛盾進一步顯現出來,改革過程當中遇到的風險、困難、矛盾比較集中,因此現在議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要不要深化改革上。
習近平主持召開座談會 預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新華社的報道稱,習近平9日在廣州主持召開經濟工作座談會,就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推動經濟發展廣泛聽取廣東省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的一次調研活動」,對於此次座談會,洪向華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洪向華認為,習近平首次考察選址廣東,是因為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前沿,也是經濟發展前沿,更是中國外向型經濟陣地,這對於推進新一輪中國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年終歲尾,針對明年經濟工作如何開展的課題,新一屆中央領導層已經密集展開調研。
此前的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意見和建議。12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分析研究了2013年的經濟工作。
習近平在廣州的座談會上指出,既要堅定必勝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紮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此前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亦強調了「憂患意識」,他指出,「決不能低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而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強調,「全黨全國要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緊迫感,充分估計困難和挑戰」。
除了「憂患意識」,「穩重求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等表述也在上述幾次會議中被強調。從中不難窺見新一屆領導層針對明年經濟工作的一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