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南方都市報報道,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要求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繫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12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考察深圳,一路輕車簡從不封路,甚至有私家車在總書記的車隊中行駛。
同一天,公安部要求嚴格執行警衛制度的通知在媒體上公佈,公安部要求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最大限度地減少交通管制時間,不得擅自違反規定清道封路,影響群眾正常通行的權益。
昨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安全與軍控研究所所長、反恐專家李偉對南都記者表示,一般情況下,國家領導人出行,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出行不封路,是對中國安全形勢的自信。
李偉還介紹,在國外,國家領導人的出行,為了保證安全,一般有五道防火牆。
李偉還表示,在國外,面對國家領導人的車隊、救護車等執行公務的特種車,國民已經養成讓路的習慣,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培養行車的良好習慣。
國家領導人出行行程嚴格保密
李偉對南都記者介紹,每一個國家,對國家領導人的安保都是重中之重。各個國家的安保形勢並不一樣,但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範圍內,不同的國家都有這種情況———國家領導人出行時封路,提供特別的安保措施,這也是當前世界各國領導人安保問題的共性問題。
具體到一個國家的安保措施,是與國內安保環境總體評估結合在一起的。但不管哪個國家,對國家領導人出行的行程都是嚴格保密的。國家領導人的安保制度和體系必須依據各個國家對自己國家領導人所處的環境,對安保環境進行評估後再做詳細規定。
李偉對十八大以後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出行上一般不封路的規定,表示符合中國國情,因為中國的安保形勢還是穩定的,正是安全穩定的環境,使得領導人有信心做出這樣的規定。
「一般情況下不封路,沒有特別清場,充分反映出國家領導人對國家這麼多年的建設發展,對整體的安全環境的認識是十分到位的。」李偉表示。
李偉表示,這樣的規定,更加體現出領導與普通民眾的互動與往來,也說明我們國家整體進入了新的時期和階段,這對整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會有著更加良好的示範性的作用。因為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行為,肯定是反映國家的整體狀態,也反映民眾的思想狀態。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了好的安全環境,就對國家領導人的安保問題有所鬆懈,國家領導人的人身安全問題,對整個國家都是重中之重。」李偉說。
國外五道防火牆保護國家領導人
國外是如何在國家領導人出行時進行安保的呢?李偉對南都記者介紹,國外領導人的安保並不是影視作品中簡單的身邊的幾個戴墨鏡的人,而是至少有五道防火牆保護國家領導人出行時的安全。
李偉說,國外並不會告訴如何保護他們的領導人,這五道防火牆是從國外領導人的選舉、演講、參加一些會議等一些具體的安保做法中總結出來的。
首先是三層安保的圈子,第一層是國家領導人的貼身安保圈,即核心安保人員,這些人員隨時能夠緊隨領導人左右。
「這種核心安保人員,反應非常敏捷迅速,他們的風險度也是很高的,隨時可能犧牲自己,這就要求他們在思想上、意識上決策果斷,一旦稍有猶豫,就可能有大錯。」李偉對南都記者說,這一層一旦有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而第二層就是跟群眾密切接觸,這和核心安保層有一定的距離,並且與群眾在一起,以能夠及時發現有可能對領導人構成的任何風險,對不正常的現象和苗頭及時制止。這個層面的安保人員,分佈範圍更廣,與領導人的距離沒有固定的標準,身份不易識別,不細心的話,會以為他們也是群眾。
「這一層也很重要,前不久,一個北歐國家領導人與群眾交談的時候,有人衝上去,拿出一個塑料的東西。雖然沒有大的影響,但一旦有閃失,還是會有嚴重的後果發生。」李偉說。
第三層安保是在定點的範圍內,檢測監控周邊可能對領導人構成威脅的地點,因為現在科技發達,能夠遠距離對國家領導人造成傷害。這一層如果造成失誤後果也不堪設想。
「這些地點都有人值守,我們所瞭解的遠距離狙擊手,也是這個層面的人員。這三個層面的安保圈子,都有互相聯絡的方式,基本上可以構成一個不留死角的、完善的安保網絡。」李偉說。
除了這三個安保圈子之外,還有情報為先和超前準備。即領導人在出行前進行情報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再根據這些情報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這些準備工作很詳細,包括領導人出行的道路必須進行事先的考察,包括地形地貌以及道路的寬度等。
「瞭解了這些,才能選擇最適合的道路,而為方便領導人出行,在相應的路段也會有一些分流措施,比如對其他道路的紅綠燈時間的適當控制,以引導車流。」李偉說,即使國家領導人在出行過程中的臨時考察,也要給安保人員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提前探路,以排除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另外,在美國,除了對地形的瞭解外,還會對經常揚言要殺了總統的人進行一個基本的定位,對其危險係數進行評估,再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
而最後一道防火牆,則是與國家領導人出行沿途的醫院聯繫,準備好急救措施,準備好與國家領導人血型相同的血等。以防萬一出事,可以及時救治和搶救。
專家建議
「封路需有嚴格程序」
李偉強調,一般情況下不封路,並不是絕對的僵化的不封路,在特殊情況下,封路還是有必要的。
比如,有的國外領導人訪華,24小時的行程安排非常緊,接見的時間可能是半個小時,吃飯的時間可能也是半個小時,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時間只能按最短的時間來計算,這些時間都不能超時。為了保證整個行程的準時,就需要封路。
另外,每年開兩會時,各個代表團不是一兩輛車的問題,而是一個龐大的車隊,這時候如果不採取適當的交通管制,有可能會對公共秩序和會議秩序都造成影響。
「不過,現在要求一般情況下不封路,所以在封路時,還是需要有嚴格的程序的。」李偉對南都記者說。
當然,如果不是急著開會,也不是迎接外賓,讓領導車輛跟著社會車輛走,盡量不擾民、少擾民,也沒有什麼危險存在。但是,中國剛剛步入汽車生活的時代,尚未形成良好的行車文化,這具體表現在對特種車輛不讓行,一些市民車輛插隊特種車輛。
李偉對特種車的種類進行了界定,特種車並不只是國家領導人出行的車隊,還包括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等需要緊急情況下通行的車輛。特種車也很容易認出來,國家領導人出行肯定會有開道車,從開道車就可看出是特種車輛。救護車、警車等則從車的外觀和鳴笛聲就可辨別。
「在國外,有時候堵車更嚴重,但如果有救護車需要通過,人們會很快讓出一條車道。在中國很少見到為特種車輛讓出車道,其中一個原因是良好的行車文化尚未形成。」李偉說。
李偉介紹,在德國,幾乎沒有聽說過因為堵車而致使救援車輛無法及時到達救護現場或醫院的事情,緊急情況下讓出救命車道已成為全德國司機的共同意識。德國交通法規定,如果遇到正在執行任務的消防車或急救車,「所有道路使用者必須立即讓路」。而且從學車開始,駕車者就得牢記給閃著燈、鳴著笛的急救車輛讓路是最重要的規則之一。
李偉說,「良好的汽車文化的構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從宣傳力度和執法力度上做出努力,不封路是便民,但也不能影響大事。」李偉說。
第1道
國家領導人貼身安保圈,即核心安保人員
第2道
與群眾密切接觸,及時發現風險,及時制止異常現象
第3道
在定點範圍內,檢測監控周邊可能對領導人構成威脅的地點
第4道
考察地形地貌,制定國家領導人出行路線
第5道
聯繫沿途醫院,備好急救措施,備好與國家領導人血型相同的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