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中新網報道,在公眾的翹首期盼下,官方劃定的異地高考方案公佈期限進入「最後一天」。截至目前,包括京滬粵在內的14省區市已先後劃定各自的「門檻」。其它省份的相關政策仍在制定中。
在已經公佈方案的省份中,黑龍江、安徽、重慶、河北、湖南、吉林、遼寧、浙江8省市將在2013年正式實施異地高考方案,而上海、山東、福建、江西四省市將在2014年開始實施。北京、廣東方案則採用過渡和漸近的方式。
京滬粵方案同日出爐 比其它省份「門檻」高
北京、上海和廣東經濟發達、人口流入量大、教育資源豐富,異地高考政策何時破冰倍受關注。多方期待下,三省市終於在歲末先後公佈了各自的異地高考政策。
與其它省份相比,京滬粵三地的異地高考「門檻」明顯更高。其中,北京和廣東的方案都強調過渡和漸進。而上海,則一如此前多方預料,將異地高考與居住證制度掛鉤。
北京的「過渡方案」規定,符合條件的外地戶籍學生明年開始可以參加中職考試錄取,2014年開始可以參加高職考試錄取。大學本科部分的錄取則尚未公佈放開的時間表。此外,符合條件的外地考生還可在京借考,回原籍錄取。
在廣東,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從2014年開始可以報考高等職業學院,2016年可以報名參加高考。而廣東和上海的另一項政策,都是針對積分入戶或者取得工作居住證的外來人員的子女。
2013年起,通過積分入戶廣東的異地務工人員、高技能人才,其隨遷子女不受入戶年限、就學年限等限制,可在廣東報名參加高考,並可與該省入戶地戶籍考生同等錄取。
在上海,根據該市此前公開徵求意見的《居住證管理辦法(草案)》,持居住證A證的人員子女按照規定可在上海參加中高考。而外來人員如想辦理A證,需要在上海有合法穩定職業和住所、參加上海市社會保險、且積分達到規定分值。
在京滬粵之外,同為人口流入大省,且教育資源豐富的浙江劃定的異地高考「門檻」相對較低,僅要求考生擁有該省內高中三年連續學習經歷和完整學籍,未對其父母的工作、住所及社保等條件做出任何限定。
人口輸出大省「低門檻」特徵明顯
與京滬粵三地相比,一些人口流出大省因政策推行壓力較輕,推出的異地高考方案通常未對家長的住所、收入、社保提出要求,「低門檻」的特點顯著。
譬如,勞動力流出大省的江西,僅要求隨遷子女具有高中階段一年以上學習經歷並取得學籍,且未對家長工作、社保等提出任何要求,系已知條件門檻最低的方案。
河北省的異地高考方案「低門檻」特徵亦十分明顯,僅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兩年高中學籍,家長也不需要提供社保繳納證明。
此外,山東、福建、安徽三省的異地高考方案也僅要求考生擁有當地高中三年連續學習經歷和完整學籍,未對父母的條件做出要求。
而黑龍江、遼寧、重慶三地除要求考生具有高中階段完整學籍外,還提出「父母有合法穩定職業、合法穩定住所」的條件。吉林則在上述條件之外,還要求提供父母在當地三年以上的社保繳納證明。
湖南則要求考生自高中一年級起(含高一的第二學期)在流入地普通高中學校就讀,取得就讀學校學籍,且需要提供父母在當地的居住證。
多省份方案仍在制定 如何落實受關注
目前,官方要求的公佈時限將至,但除上述省份外,多地異地高考方案仍在制定中。其中天津、內蒙古、江蘇、雲南、廣西、海南等省區市此前均曾宣稱會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而山西、陝西、河南、湖北、寧夏、青海、甘肅、西藏、貴州、四川等省份則尚未明確細則出台的時間。
新疆雖未公佈實施細則,卻也已明確了異地高考的「門檻」,規定隨遷子女就地高考要有條件准入,包括家長、學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要符合基本條件。
即使是在已經出台異地高考方案的地區,如何實現政策的全面落實也頗受關注。據報道,在首個發佈異地高考實施細則的省份黑龍江,一些中學仍執行原有學籍政策,致使外地戶籍的高中生無法註冊學籍,也就無法在該省參加高考。黑龍江的異地高考方案也因此被指「光有政策無落實」。
此外,不少省份在其異地高考方案中對考生父母的條件多有要求,「拼爹」意味明顯。譬如,一些省份要求考生家長提供數年的社保繳納證明以及居住證,這顯然與當前很多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實際享有的工作待遇不符。
有媒體分析稱,異地高考政策就是一種利益的重新分割,按照現行的高考制度,考生報名按戶籍,錄取指標按省市區劃分,高考不是全國性的競爭,而是在各省市區內部競爭。由於歷史原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被分配的錄取指標多一些,高考相對其他地方來說就容易一些,這種現狀顯失公平。而傳統「教育窪地」人口較少且錄取率較高的西部省份,也面臨嚴峻的「高考移民」挑戰。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曾坦言,異地高考的難點就在「既有要解決的問題,又有不能碰的問題」,「既要解決隨遷子女的考試問題,又不能影響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
分析指出,在高教資源不均、戶籍制度牽絆、生源利益難調的多重背景下,異地高考這項關乎數千萬考生的政策,似乎注定難以一步到位。如何在限制高考移民和促進教育公平兩者之間兼顧各方利益,需要政府強大的政治決心和高度的政治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