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蕭6嚙踝蕭嚙�9嚙踢�� 嚙踝蕭嚙踝蕭�綽蕭嚙� ��鞱僚��𥕦�梹蕭 嚙踝蕭
出土瓷器
【本報記者陳融雪吳文倩江西15日電】1月12日,江西省文化廳、省文物局在鄱陽縣召開了鄱陽縣明代淮王府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論證會上,來自北京、上海的考古專家在實地察看了考古發掘現場和出土文物後,基本確定了明淮王府、清饒州府文廟的範圍與佈局,淮王府的「真容」初現。出土的大量皇家瓷器與建築構件,對研究明代藩王生活以及王府建築規制等具有重要價值。
考察偶遇明王府
據悉,2011年5月25日,江西省第六批省保評審組的專家到鄱陽縣考察時,在鄱陽縣博物館(即饒州府文廟)門口的一片建築工地上,發現了一堆精美的古代建築構件,主要有浮雕雙龍、雙鳳的石柱礎,還有已經破碎的巨大石獅等。在經過平整後的地面草叢中,又撿到了明代青花、釉裏紅、卵白釉、孔雀綠等官窯瓷片,以及黃釉、綠釉琉璃瓦等。結合有關文獻記載,專家組認為這是明代淮王府的遺物,認定這片建築工地應是明代淮王府遺址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隨後從2012年7月開始,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考古工作者對鄱陽縣明代淮王府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王府佔地8000平方米 大量罕見瓷器現世
據介紹,明代淮王府遺址位於鄱陽縣鄱陽鎮饒州府文廟大成殿東側,東至五一中心小學、南至鄱陽縣中醫院、西至文廟大成殿東圍牆、北至鄱陽賓館,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該建築遺跡多達六層,相互疊壓,造成很多建築佈局都已殘缺不全、難窺全貌。此次發掘出土了大批明清以來的遺物,首先出土的瓷器中發現了「淮府上用」、「朱府」、「典膳所」、「雙龍殿」、「克敬宮」等銘款的王府用器;其次在建築構件中出土帶有「淮府」銘記的琉璃瓦與浮雕雙龍、雙鳳、祥雲等皇家專用紋飾的石質大柱礎;此外還有一些雕刻龍、鳳、獅等瑞獸的漢白玉建築構件。其中,還包括了一大批明末清初帶官府定燒款(「帥府公用」、「毛衙」、「乾明府」等)、堂名款(「癸軒堂」、「碧峰館」等)、畫押款以及清早期紀年款等從未現世或稀有款式的瓷器,這對研究景德鎮明末清初商品定燒瓷器與轉變期瓷器的面貌具有重要價值。
明代藩王府科考全國尚屬首次
論證會上專家介紹,據明正德《饒州府志》卷二《封藩志》記載,明代淮王府為明宣德十年淮靖王朱瞻墺從廣東韶州遷至江西饒州所建的王府,是全國保存較完好的明代藩王府遺址之一,也是江西明代三大藩王府中現在唯一能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的。此次淮王府遺址的發掘,是我國對明代藩王府的首次科學考古發掘,對研究明代藩王府的建築規制、建築佈局、建築材料等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科學價值。另外,考古揭示的淮王府遺存豐富,出土的大量王府專用瓷器與官窯瓷器,對研究明代社會生產和藩王生活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