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首頁 > 即時新聞 > 即時國際 > 正文
【打印】   【評論】   【推薦】  【關閉】  

撒哈拉驚現「反西方戰爭」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01-19]    我要評論

【文匯網訊】據環球時報報道,1月17日中國駐阿爾及利亞使館稱,沒有中國公民在阿被綁架。當地有一個中石化工作組,約有70名中國人作業,目前該工作組已停工,人員也已返回駐地並加強安保。

被劫持人質中有美國人、被劫持人質中有英國人、被劫持人質中有日本人昨天,相似的確認信息從華盛頓、倫敦、東京甚至維也納傳出,似乎在印證41名在阿爾及利亞外國員工16日遭綁架是貨真價實的大事故。由於綁架者要求法國停止對馬裡北部的殘酷侵略,西方輿論大多相信此事是北非伊斯蘭極端武裝針對馬裡之戰發動的報復。英國外相黑格在譴責英籍員工被殺時則說,馬裡不過是恐怖分子冷血謀殺的借口。誰是這場沙漠風暴的主謀?西方輿論場上該武裝組織的名稱有好幾個,但帶頭的被認定是一個叫貝爾摩塔爾的阿富汗聖戰老兵。當阿富汗、馬裡、北非等地理名詞因這一事件突然串聯,英國《獨立報》警告說,西方必須小心這道後阿拉伯之春時代伊斯蘭世界的不穩定之弧。17日,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向《環球時報》證實,目前沒有中國公民遭綁架的報告,距出事地點最近的一個中石化項目組也已停工。

阿政府軍空襲劫持現場

我們要求阿爾及利亞政府軍撤出這片區域才能開始談判。當自稱名叫阿布巴拉的劫持者通過半島電視台向阿爾及利亞政府提條件時,這場被英國媒體形容為沙漠風暴、引發西非、歐洲各國首都及華盛頓焦慮關注(CNN語)的劫持事件進入僵持的第二天。這些關注源於劫持者證實有上百名阿爾及利亞人及41名外國人質扣在他們手中,法新社說,這些人質來自挪威、法國、美國、英國、奧地利、羅馬尼亞、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愛爾蘭、日本、韓國和德國。

艾因阿梅納斯,這個鄰近利比亞的阿爾及利亞東部城鎮16日在國際上出了大名,16日遭綁架的外國人大都是受雇於當地一家有歐資背景的天然氣工廠,該廠由英國BP石油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和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共同運營。當日凌晨5點,數十名武裝分子襲擊了載有外國員工的大巴,一名英國人、一名挪威人及一名阿爾及利亞人被打死,綁匪將這些原本正在趕往當地機場途中的外國人帶到該工廠員工宿舍區扣押。廠區內一家法資食品企業聲稱,該公司150名阿爾及利亞僱員也被扣押 。還有報道稱,綁匪在廠區埋設爆炸物,並將爆炸物繫在人質身上。BBC稱,阿爾及利亞政府軍隨即將人質扣押地點團團圍住,雙方陷入僵持。

如果我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法國政府、阿爾及利亞政府及所有人質所在國政府都要負全責,現在輪到他們站出來阻止這場針對我們在馬裡的人的殘酷侵略了。當綁匪向外界做出上述宣示時,路透社稱,這些伊斯蘭武裝分子為馬裡內戰開闢了另一條國際戰線。法新社援引天然氣工廠工人的話說,綁匪還要求阿政府釋放100名被捕的伊斯蘭極端分子,並把他們送到法國地面部隊與伊斯蘭極端勢力武裝正在激戰的馬裡北部。但阿爾及利亞內政部長卡比利亞的回應是,(政府)不會與恐怖分子談判。

決心不談判的阿政府軍17日對遭劫持的天然氣田發動了進攻。毛裡塔尼亞安妮通訊社稱,34名人質及15名綁匪在政府軍空襲中死亡。但很快路透社援引當地不同消息源稱,6名人質被殺,4名被釋放,另有25名人質稍早前成功逃脫。目前上述說法都沒有得到進一步證實。

馬裡只是個方便的借口,通常這種行動都需要更長時間的籌謀,英國外相黑格17日在譴責綁架者冷血屠殺的同時,用這話懷疑綁匪的真實目的並非與馬裡有關。法國前國防部長龍格也說,部署如此周密的劫持行動需要幾周,與馬裡戰事撞車純屬巧合。事件發生後,美國防長帕內塔向美國人民承諾會採取一切必要及適當舉措應對形勢,人在越南的日本首相安倍則下令成立阿爾及利亞綁架事件對策本部。

誰是綁架者?法新社援引毛裡塔尼亞媒體消息稱,綁架者是個叫血盟軍的組織。BBC和法國《世界報》則分別稱之為卡勒德阿布阿巴斯旅和穆薩利姆旅。

雖然名稱不同,但西方輿論大多認定綁架事件主謀名為貝爾摩塔爾。綜合西方媒體說法,1972年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他曾參與在阿富汗的反蘇聖戰,1993年回到北非,屢次針對西方人發動襲擊,並成為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領導人。去年他因與其他領導人不和退出該組織另立山頭,據說他靠綁架西方人已賺了數百萬英鎊。當地人叫他馬爾波羅先生或獨眼人,法國情報機關則給他一個更神秘的外號:無法捉摸的人。

北非將爆發反西方戰爭?

我們對恐怖分子能做什麼?毀滅他們! 在奧朗德如此煽情的感召下,(上接第一版) 1400名已部署到馬裡的法軍士兵繼續北上作戰。法新社說,消滅他們這樣的非黑即白、善惡分明的講話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說過,車臣戰爭時俄羅斯官員也說過,現在輪到奧朗德了,最近他和他的防長、外長協調一致,走上法國電視台為開戰辯護。美國《華盛頓郵報》說,法國民調顯示,3/4法國人支持總統決定,綽號弗蘭比(一種法國甜品)的奧朗德因決定果斷贏得了強人形象,但法國《世界報》對開戰也有擔心,文章說:你通常都知道一場軍事干預如何開始,卻永遠不知道它會如何結束,而你又知道,結果往往是非常凶險。

馬里衝突正掀起一場席捲北非的反西方戰爭,英國《獨立報》說,41名西方人在阿爾及利亞被綁架加劇的正是這種恐懼。CNN題為西方關注馬里的六大原因的文章說,馬里是世界經濟中的邊緣地帶,也沒有坐在石油的海洋上,它是非洲一個內陸窮國,但它卻有兩個法國那麼大,而且從北方鄰國阿爾及利亞,到南方的科特迪瓦,再到西邊的毛裡塔尼亞和東邊的尼日爾,馬里的每一個鄰國都不穩定,都有各種暴力、極端勢力活動,而法國在馬里用兵的最大風險是,它會把馬里變成一個聖戰者的招募官,一個吸引武裝分子的磁鐵,將那些極端主義者團結在反對西方十字軍入侵伊斯蘭土地的同一個信仰下。文章將阿爾及利亞綁架事件形容為馬里戰事的一次聖戰出口,文章特別提醒,西非生活著3萬法國人,法國本土還有500萬穆斯林,法國內政部稱,法國將密切監控每一個從本土前往阿富汗、敘利亞和撒哈拉的人,尤其是那些去了之後還要回來的人。

西方必須為一道不穩定之弧早作準備這是英國《獨立報》16日社論提出的要求。文章從巴基斯坦國內近期亂局談起,稱從地處伊斯蘭世界東北端的巴基斯坦到伊斯蘭世界西端的馬里,阿拉伯之春在伊斯蘭世界正引發令人意想不到的迴響。目前,敘利亞還在打仗,利比亞和也門也不太平,後革命時代的埃及和突尼斯也不穩定,從南亞到西非,一道不穩定之弧已然成形。

當法國戰機轟炸馬裡時,一個簡單的統計數據正提供關鍵的背景:這個人口1500萬的西非國家是過去4 年來西方轟炸和打死穆斯林的第八個國家。英國《衛報》說,這場轟炸凸顯了西方干預的教訓:反恐戰爭是一場不會停止的戰爭,它會沒完沒了地製造敵人,確保戰火不斷燃燒。我們必須殺死恐怖分子已成為一句用來辯護的標準化宣傳,成功灌輸在西方人腦中。17日,西方媒體的擔心也在變成現實。法新社稱,多名摩洛哥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公開譴責西方在馬裡搞猶太復國主義十字軍東征,並稱參與此次干預的所有伊斯蘭國家都背叛了伊斯蘭。

俄羅斯《論據與事實》 17日說,綁架事件說明戰爭已不局限在馬裡,西方在非洲的整體利益將遭受沉重打擊。奧地利《東奧地利日報》也說,這是真的,馬裡的遠只是在地理上,對歐洲來說,撒哈拉大沙漠上的塔利班已近在眼前。《華盛頓郵報》說,儘管如此,法蘭西的行動卻是孤獨的,它所有盟國的支持都只停留在口頭上,這絕不是奧朗德所期待的。

沒有中國公民在阿被綁架

目前使館方面沒有接到有中國公民被綁架的報告,這是《環球時報》17日從中國駐阿爾及利亞使館得到的信息。使館工作人員稱,16日劫持事件發生後,使館第一時間確認了中國公民的相關信息。此外,當地有一個中石化工作組,約有70名中國人作業,目前該工作組已停工,人員也已返回駐地並加強安保。

提前出版的1月27日香港《亞洲週刊》題為中國的微妙角色的文章說,馬裡事變表面上是法國作為前宗主國出兵平亂,背後卻隱藏中西方利益博弈。中美法都支持馬裡政府,卻有著各自的盤算。有英國媒體說,這場戰爭實質上是歐洲國家代表美國去遏制中國在馬裡及非洲的影響力,而中國對法國出兵的默認則更多是希望盡快恢復和平後坐享其成,繼續進行貿易活動。至於法國,則是打著反恐旗號,順水推舟參與這場利益爭奪。

      責任編輯:曾曉
英媒:法國出兵馬里是抗衡中國      [2013-01-19]
阿爾及利亞軍救出近650名人質      [2013-01-18]
阿爾及利亞稱劫持者來自利比亞      [2013-01-18]
阿爾及利亞劫持人質武裝組織威脅發動更多襲擊      [2013-01-18]
人質事件相關6國吁阿爾及利亞確認人質安全      [2013-01-18]
阿爾及利亞軍隊空襲劫匪致30名人質死亡      [2013-01-18]
索馬里反政府武裝處死法國人質      [2013-01-17]
美防長稱不會向馬里派地面部隊      [2013-01-16]
法突擊隊潛入索馬里救特工失敗      [2013-01-15]
中國駐馬里使館連發安全提示      [201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