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永峰1月26日江蘇電】江蘇政協委員、常州中學校長張耀奇前天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中要走多元化辦學之路,培養本真的孩子,「讓教育歸位,別讓教育充滿謊言。」
呼喚「托馬斯」
張校長說,高中教育應呈多樣性,不能圍繞高考一條路走到黑。在國外對高中也有分類:職業高中、科技高中、綜合高中等。「既然承認每個孩子有差異,卻又不能滿足他們在多元化辦學下成長。」
為什麼原來中國大家輩出?他認為,高中教育起到了重要支撐,更為關鍵的是,大師級老師也在高中校園裡,比如錢穆教了高中,教著教著就去北大教書了;呂思勉在常州中學從教,他就成了全國學術的權威。「某種意義而言,高中教師的水平應與大學師資『流通』。」
張耀奇稱,教育應該引領社會發展,但現在老師的學養仍不容樂觀,孩子的未來難以保證。教育水平在低水平徘徊,自己拎不清教育規律,他讓學生在恐懼中學習,還黑著個臉叫屈,「我對學生負責,一天到晚的付出。」
除此,他認為,理想中的教育不應該有圍牆,打破高中、大學的壁壘,高中有的孩子著迷科技,有的沉醉數學,那他就可以一蹦三跳去大學裡找教授結隊,但目前資源與機制都沒有推動這項工作。即便是東部城市也是如此。
他說,要讓教育強大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未來無限可能,「期待『托馬斯傑斐遜』式的學校早日出現。」
「跨越」之痛
他不無擔擾道,學校承受著社會評價壓力,人們評價一所好學校,總以考上多少清華、北大為標尺,媒體亦醉心於以這種形式向社會公佈。
他表示,這些都能夠理解,因為名企他要「211」、「985」,但每位教育工作者不要以培養清華、北大生興奮、甚至癲狂,更千萬不要用「死揪」式來塑造他們。
當下,教育行政偏好「一年一個新跨越」。 他說,許多學校也躁動不安,玩命地尋找自己的亮點,比如考上清華、北大少得可憐,就挖空心思談本科上線率。這讓焦灼的教育更焦灼。
他認為,教育的迷失也有法律的空檔,比如,小學、初中都有義務教育法,大學有高等教育法,而高中目前沒有一部教育法,使得高中教育考核機制不明朗。「老盯著清華、北大。」
別讓教育充滿謊言
他認為,尊重教育首先要尊重人性,比如孩子上了高中,他覺得身體及身心都極度疲憊,你就允許他可以休學、調節一下,而不要苛求整齊劃一的「集體意識」,這樣的「集體意識」是對個體的不公,「扼殺孩子的靈性,泯滅教育的光亮。」
他透露說,在國外,有許多大學生休學,去幹自己喜歡幹的事兒,他喜歡中國文化,他就來中國學中文、遊歷中國歷史景點。半年後,他覺得的中文很溜,他又要做義工,以不同地行式體味中國文化。多好!
他始終認為,教育改革要使教育歸位與復位,讓孩子本真,「存誠能賤」。而當下,教育充滿謊言,讓孩子失望透頂。
他舉例說,一次考察一所學校,去問孩子晚上幾點休息,孩子說,9:30;老師也這樣說;在一旁的校長也不住地點頭。但在一份「家長會」記錄中,班主任又動員家長監督好孩子,爭取「勤奮學習到午夜。」
當教育充滿謊言,孩子會怎麼看,怎麼想?「請記住,有什麼的教育,就什麼樣的學生!」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