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網訊】據環球網綜合俄羅斯《生意人報-權力》報道,美國一些期刊分析指出,一旦爆發危機或戰爭,美國及其夥伴可能會在海峽、公海劫持或者擊沉中國商船,中國不可能對此置之不理。由於對絕大部分通過海路運輸的進口石油和其他原料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國海上交通運輸線的咽喉實際上已經被人牢牢扼住,而且這種受制於人的狀況只會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增加。雖說當今世界類似劇本上演的可能性接近於零,但是問題本身對中國來說非常敏感,表明經過印度洋及其沿途狹窄海峽的海上貿易航道的暢通無阻對中國經濟來說極端重要,況且美國和印度正在千方百計阻撓中國進軍印度洋以維護能源生命線的安全。
俄媒稱,世界80%的海上石油運輸經過印度洋,其中40%經過霍爾木茲海峽,35%經過馬六甲海峽。目前該地區包括阿富汗行動在內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仍在繼續,印度和巴基斯坦仍在繼續多年以來的核對抗,伊朗核項目導致地區軍事戰略緊張局勢加劇,伊斯蘭恐怖主義日益猖獗,海盜威脅依然存在。澳大利亞前任防長、現任駐美大使比雷認為,將來印度洋將在全球政治中佔據日益顯著的位置,整個亞太地區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
因此近年來印度洋成為大國海上活動日益頻繁的地區毫不奇怪,主要變化來自於亞洲兩個新興經濟大國印度和中國海軍活動的增強。但是如果說印度已經積極增強本國海軍在此地區的實力、謀求在印度洋的主導作用的話,那麼中國暫時只是扮演「全球稻草人」的角色。多數主要對手肆意渲染中國海軍將來可能進軍印度洋的威脅,為自己增強本國海軍實力尋找借口。在此地區美國依舊佔據主導地位。在歐洲大國中只有法國海軍在此保持明顯的存在。不過其他因素也不容忽視,比如日本再次覬覦印度洋,澳大利亞的立場得到鞏固,而在波斯灣地區,美國海軍被迫日益重視來自伊朗的新威脅。
近年來印度海軍實力的增強是最顯著的趨勢。印度在強大經濟增長浪潮中得到了機會,開始實現成為海洋大國、控制整個印度洋地區的野心勃勃的目標。目前印度領導層在海軍領域的主要投資暫時只是優先發展本國海基核力量,建造戰略核潛艇,另外一項同等重要的任務是打造一支以航母攻擊戰鬥群和兩棲力量為基礎的遠洋艦隊。不久前這些任務的解決不僅受到海軍建設撥款不足的限制,畢竟海軍項目在印度國防預算中的比例只是最近兩年才開始增加的,而且印度政治機構歷史上比較重視陸軍,強調對抗巴基斯坦。但是現在局勢在發生變化,印度越來越重視中國,將其視為「直接侵害印度地緣政治空間」的主要戰略對手。在中國暫時忙於確立對本國沿海地區的控制權,尚未開始積極打造遠洋艦隊的時候,印度軍事政治戰略家呼籲國家領導人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完成海軍發展的飛躍。
為了實現這些任務,印度已經打下不錯的基礎,最近十年實現了海軍現代化建設項目。從1961年得到首艘航母之時起,印度在航母編隊使用和作戰應用方面積累了不少的經驗。目前印度只有一艘1986年從英國購買的搭載垂直起飛艦載機的航母,但是在從俄羅斯得到「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並且按照計劃在2015和2017年列裝兩艘國產航母之後,情況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印度將在海軍航空兵方面擁有對中國的優勢。印度同時還有50艘驅逐艦、巡洋艦和輕護艦,14艘柴油潛艇,以及數量不斷增加的兩棲船隻。根據日本《外交家》雜誌的數據,印度海軍目前已經下單訂購了另外50艘現代化戰艦,而且多數由本國造船廠建造,只有從俄羅斯採購兩艘隱形護衛艦是個例外,它們將是對去年4月得到的一艘11356型護衛艦的補充。去年4月印度海軍司令部在向議會提交的報告中確定了海軍建設的近期任務,主要是裝備陸基和艦基飛機、無人機,增強反潛鬥爭能力,準備實施遠洋考察行動,建設實施低強度海軍戰役所需的戰鬥力和基礎設施。而且計劃在該領域更加重視戰鬥力和先進技術,而不像以前那樣更看重數量指標。
印度軍事專家承認,雖然印度願望較為強烈,但是將來在增加海軍武器裝備的數量方面仍然無法同中國抗衡。不過印度也有一系列重要優勢,首先是有利的地緣戰略位置和幾乎能從國外購買所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能力,而中國從1989年以來一直受到歐盟武器供應禁令的限制,無法引進西方先進武器。與中國不同,印度還和多數鄰國建立了友好關係,而且已經在遠離本國海岸線的地方建設海軍和空軍基地,比如孟加拉灣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阿拉伯海的拉克沙群島,以及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另外,印度還與在印度洋地區展開海洋活動的所有國家發展戰略關係,同時謹慎對待中國的擴張。
印度海軍實力增強的主要遏制因素是政治。印度擔心一旦做出過激舉動,可能會招致中國公開的不滿,促使中國提前向印度洋地區進行軍事擴張。因此印度不與其他任何海軍大國建立公開的反華同盟關係,無論是在雙邊,還是多邊基礎上。比如,印度拒絕與美國海軍展開過於密切的協作,同時消極對待日本2007年提出的在亞太地區建立美、日、印、澳大利亞軍隊行動協調機制的四方倡議。這種立場也體現在印度不願參與在印度洋的多邊海軍聯合演習,只準備參與在此舉行的雙邊演習,以及在印度洋之外的多邊演習。但是這並不阻礙印度以更加溫和的戰略夥伴關係形式發展與美日等國合作。比如,2011年印度同意與美國、日本建立三方對話機制探討全球和地區共同利益問題,而且已經參加了幾輪磋商。至於雙邊合作,印度不僅與美國和日本,還與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尼、韓國、越南在海軍領域建立了溫和的戰略夥伴關係。
儘管印度避免和美國建立直觀的盟國關係,但是美國卻在企圖與印度實現軍事政治接近方面不懈努力。美國支持印度增強海軍實力的願望,千方百計地煽動印度對中國可能進軍印度洋的恐懼心理。澳大利亞智庫國際未來方向研究所專家認為,這種立場反映了美國的總體外交路線,美國企圖在國防開始大幅削減的條件下,盡可能地把解決亞太地區,以及全世界所有地區軍事戰略任務的負擔轉嫁給自己的盟國和夥伴。在此方面第一個成功範例是利比亞軍事行動,主要借助美國在北約的歐洲盟國的力量來實現。美國同樣企圖以此模式發展與日本和印度的關係。考慮到印度盡力堅決遵守戰略自主方針的現實,美國改變了建立盟國關係的「硬」戰術,盡力與印建立「軟」同盟。隨著美國外交重心向亞洲的轉移,發展與印度的軍事合作對美國來說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實際上早在小布什時期美國就已採取與印度戰略接近的方針,2006年達成了突破性的核能交易,當時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向亞太地區傾斜。美國在2007年制訂的新版海軍戰略,即《21世紀美國海軍實力戰略》規定,美國海軍將主導兩大洋,但是第二大洋將不再是大西洋,而是印度洋及波斯灣。同時還規定應當把太平洋和印度洋視為作統一地緣戰略空間。
但是從美國海軍的能力來看,美國在落實這些想法,控制印度洋和太平洋統一地緣戰略空間方面遇到了問題。美國海軍專家認為,中國和伊朗反介入武器系統的增強對美國海軍兩大洋艦隊確保向潛在熱點地區及時運送兵力的能力帶來了問題。美軍第5艦隊主要駐留在巴林和迪拜,雖然擁有經過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卻能被伊朗輕易封鎖。同樣,美軍太平洋第7艦隊在經過狹窄的馬六甲海峽駛往印度洋時也有問題。美軍部署艦隊控制兩大洋最為理想的新地點應當是位於兩大洋之間的中心位置、同時又是美國親密盟國的澳大利亞。顯然,奧巴馬2011年底選擇在澳大利亞宣佈美國戰略重心向亞洲轉移的戰略絕非偶然。
至於美國海軍加強在印度洋存在的當前任務,不僅由近年來控制海上交通運輸線的必要性所決定,還與美國捲入伊拉克和阿富汗衝突,以及目前伊朗局勢日益緊張有關。現在印度洋地區美國共有兩支艦隊在活動,其中第5艦隊的責任區覆蓋印度洋西北部分、波斯灣和紅海,第7艦隊則在印度洋其他地區和西太平洋活動。第5艦隊擁有兩支航母戰鬥群,必要時能從太平洋補充兩個航母戰鬥群,以及負責控制波斯灣及其附近海域局勢、打擊海盜的幾支戰役戰術編隊。美國在此地區最大的基地除了巴林和迪拜海軍基地之外,還有迪戈加西亞海軍和空軍基地,以及在吉布提和阿曼的空軍基地。美國海軍在印度洋的這種佈局在不遠的將來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第一個徵兆是2013年2月6日美國國防部宣佈減少常駐波斯灣的航母數量,由兩艘減至一艘,「斯坦尼斯」號航母將返回美國母港。這項決定形式上與3月份再次削減國防開支有關。放棄在遠離美國的地區部署一艘航母,能夠節約數億美元的資金。但是也不能排除這項決定部分是因為受到伊朗反介入武器系統不斷增強的影響,伊朗已經能像中國一樣在本國沿海為美軍干預製造難題。
伊朗在波斯灣地區的反介入武器系統包括20多艘配備反艦巡航導彈的導彈艇,以及上百艘武器配置稍弱的快艇。伊朗還擁有大量潛艇,包括3 艘「基洛」級柴電潛艇和19艘「鮭魚」級微型潛艇,這種潛艇配備魚雷,能夠進行情報偵察,還能佈雷。朝鮮在2010年3月正是使用這種潛艇擊沉了韓國的護衛艦。在此方面伊朗在波斯灣具有絕對主導地位,因為美國在此地區只有很少在海灣條件下使用的核潛艇,而該地區的其他國家根本沒有潛艇。伊朗主要武器是國產反艦巡航導彈,其中包括射程120公里的「努爾」和射程200公里「卡德爾」,海基、空基和陸基導彈都有。2012年又增加了射程300公里的「波斯灣」型反艦彈道導彈。伊朗不需要更多數量的大型戰艦,因為伊朗不會遵守敵人制訂的遊戲規則,況且伊朗已經擁有4艘護衛艦和3艘輕護艦,2010年又有一艘國產驅逐艦下水。根據西方掌握的消息,伊朗還在繼續建造另外兩艘輕護艦,同時計劃再建造4艘。伊朗造船工業不僅掌握了國產微型潛艇的建造技術,還計劃在近年建造5艘稍大一些的 「卡厄姆」級潛艇,採購3艘「基洛」級潛艇。美國軍事領導層多次被迫承認伊朗海軍的威脅正在增加。
至於中國,可能進軍印度洋的威脅是該地區發生變化的主要刺激因素,但是中國暫時幾乎沒有在印度洋海軍領域做出任何表現,只是在集中力量鞏固自己對本國沿海的控制權。近年來中國海軍在印度洋唯一顯著的表現是2009-2010年的反海盜護航行動。顯然,中國不會局限於對印度洋的階段性進入。以色列安全研究所對印度洋事態發展的可能性模擬結果表明,中國到2025年能夠在印度洋至少部署一支航母戰鬥群,2-3艘多用途核潛艇,以及能夠摧毀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地區目標的陸基中程反艦導彈。中國暫時忙於準備保證將來本國海軍進軍印度洋的外交條件和基礎設施,降低從中東經印度洋的極其重要的石油運輸航道受制於人的風險。中國將會投入大量資金在友好國家,包括巴基斯坦、緬甸、斯里蘭卡,建設港口基礎設施,同時採取措施減少對使用航道狹窄、過載嚴重、海盜猖獗的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為此中國將鋪設從緬甸深水港到中國昆明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同時準備建造從孟加拉灣經泰國克拉海峽到南海的運河。
儘管在今後幾年,無論是美國,還是印度,都不想看到中國積極進軍印度洋,但是中國海軍的到來將不可避免。未來十年內,美國、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可能還有其他大國之間的海軍競爭將會更加激烈,隨之而來的是各國海軍力量的變化和預算資金的緊張。
|